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败亦“意外”,成亦“意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28 08: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长城》一课教学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 赵飞华



“这堂课,对《长城》的科学和人文内涵挖掘得比较深。教学环节严谨细密,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理念。特别是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这段话,摘自我上完《长城》这一堂全校性公开课后,同事对我的评价;这段话,总会激起我心中的阵阵涟漪,提醒着我不要忘了那两次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意外;这段话,常会引领我再一次去体会五味瓶中的酸涩与甜蜜……



试教,“意外”失败



在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月中,凡是评上市级以上教坛新秀或在市级以上优质课评比中获过一等奖的老师都要在全校老师面前开课。我想挑战自己,选择了自己没有上过的课文与课型。根据课程安排,正好要上到《长城》这一课了,我想,只要我认真备课,一定能够上好。这一课的文章结构十分清晰,前两段是从远近两个角度看长城,第三段是写作者的联想和感受。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课文还提供了远近两幅长城的照片,供学生图文对照。去过长城的孩子毕竟很少,有了图片的帮助,对文本理解是很有好处的。我想,既然教材有这个特点,何不对图片进行合理地利用?前两段的教学可以从观察图片入手,到阅读文本,又从理解文本到运用图片介绍长城结构,直观感受长城高大坚固及设计巧妙,从而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这样的课堂设计应该是比较合理的吧!



然而,计划远远没有变化快。



在四(9)班试教时,我很顺利地从长城的评价入手,到观察长城图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到理解第一段内容后,意外发生了:课文中的长城近照适合感受长城的坚固,却不适合理解长城的结构。而关于“垛子、射口、瞭望口”这些结构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必须讲解。如果有图片的话,学生就可以直观感受与介绍,可我事先没有准备其它的图片。怎么办?我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画画长城的示意图。我脑海中马上出现了长城的简笔画:。我想,这太常见了,学生一定也能很快地画出来。于是我马上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请你认真阅读第二自然段,再动笔画画长城的简笔画,然后试着介绍一下长城的结构。当我正暗自为即将出现的主动探究局面充满期待的时候,我发现时间在一点一点地消失,学生却还在认真地画画。画什么?画的竟是课本中的长城近照。我心中一个“咯噔”:糟了!学生怎么会画不出来呢?我心中充满了懊恼的情绪。虽然我马上指导其中一位画出了我心目中的简笔画,并让他到黑板上去展示。下面学生还是心猿意马,有的甚至专注于自己的画画,不断向我询问自己的画画得好不好。我无奈地应付着孩子们的提问。幸亏他们对长城的“射口”和“瞭望口”还比较明确,我也能及时向他们介绍“垛子”。为了节省时间,我只好自己向他们介绍长城设计的巧妙,以及文中作者的感受。课堂拖延了时间,课堂气氛骤降,课堂效果骤减,试教失败了。



开课,“意外”成功



试教结束后,我虚心听取了教研组内老师们的意见,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重组,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把让学生画长城的简笔画改为课件展示长城近照(网上搜索来的长城结构示意图)。课上成功了,给全校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超出我预期的想象。不过,谁也不知道,这精彩源于课堂中的“意外”。



开课是在自己班,一个思维比较活跃,个性比较张扬,有一定语文探究能力的班级。下面是我对这个“意外”整理的课堂实录:



内容:了解长城的结构,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及设计的巧妙



师:细读第二段,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



生: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



师:(课件出示长城侧面图)老师有一幅长城的近照,谁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



生1:指着图片给大家介绍了长城的城墙、射口和瞭望口,但指错了射口和瞭望口的位置。(意外)



生2:我想对生1提个意见。我觉得射口和瞭望口的位置应该换一下。



我请他走上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下面的学生纷纷对他的看法表示赞同,但生1及小部分学生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师: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生1:因为书上说是方形的瞭望口,所以下面方形的洞口应该是瞭望口。



生2:书上讲的是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说明瞭望口和射口都是方形的。我在电视上看到的瞭望口是在上面。



生3:我去过长城,导游就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射口在下面,瞭望口在上面。



师:同学们能从书上找理由,会读书!能联系生活去理解,也是会读书的表现!但你们知道他们的作用吗?



生:打仗时用来瞭望和射击用的。



师:怎样做才能减少伤亡呢?(学生恍然大悟)



生1:我知道了。当敌人进攻时,士兵可以躲在城墙后面,在下面小的射口进行还击;当敌人还没有进攻时,可以在上面的瞭望口进行清晰地观察。这样既避免了伤亡,又能及时了解敌情。



生4:我补充一下。敌人没有进攻时,士兵站在瞭望口,队伍排得很整齐,还可以起到吓唬敌人的作用。



生5: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书上说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个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为什么不把长城全部筑成城台?这样不是更安全吗?(部分学生也期待这个问题)(又一个意外)



师:你很会思考问题!请大家想一下,长城有多长?



生:一万三千多里。



师:如果都筑成城台,还需要多少条石?



生5:我知道了。这样可以节省石料。况且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不影响打仗时士兵的休息。



师:这样巧妙的设计,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你想说什么?



生6:长城太伟大了!



生7:我想到了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他们太了不起了!



生8: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聪明了!



我的反思:



两次意外都缘于图文对照,都缘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为什么一次失败了,一次却成功了呢?



有人说:“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中,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这种师生双边活动的意外,说明学生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了。”审视自己的课堂,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的确是比较强烈的。



但是,学生能随意而发,我们教师能随意处理吗?当然不能。第一次试教时,因课前准备不充分出现了课堂意外,而我的随意处理又出现了新的意外。这时,我的情绪马上低落了,致使课堂调控的节奏和效果明显下降。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的教学方式也由原来的探究性学习走向了灌输式教学,课堂上出现了两个极端,这怎么能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呢?在第二次公开课上,我能积极面对突发的课堂生成,随“学情”的变化灵活调控课堂,实施课堂教学的“二度设计”,有理有节有效地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意外。事实证明,课堂上最精彩的部分是师生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迸发的思维火花,是随着教学环节的变化流淌出来的教学机智。从这点看,教师备课应该备教学资料,备对教学的独特理解,还应备学生的实际,传统的“三备”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这样,才能备好教师自己的课堂调控心理,我称其为“四备”。



新的开放的课堂,我们会败于意外,成于意外;败亦“意外”,成亦“意外”。意外,就如五味瓶中的调料,我们只有精心调节,细细烹饪,才能享受到让人赏心悦目、铭记于心的美味佳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4: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