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2-14 19:44:16
|
只看该作者
《长方体的认识》课后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之一,这一单元的内容是本册的难点。我在上这一课后,感觉效果还不错,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以下是我采取的一些教育策略;
一、巧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新课开始,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点)无数个点可以形成(线)以前,我们学过那些线?(直线、射线、线段)在直线上任意两点间的一段叫什么?(线段)一系列的追问后,我在操作白板演示(4条线段围成一个长方形)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白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平面图形。而后,我再次用白板操作(6个长方形的面围成一个长方体),再问:“你们又看到了什么?”最后引导学生明白立体图形是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长方体就是由六个长方形围成的。这样,点——线——面——体,这一系列的形成过程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下,让学生非常直观的感受并牢牢的掌握。
而后,让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时,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看到林立的高楼大厦,漂亮的包装盒,各式的家用电器等,让身边的长方体实物活脱脱的在学生面前展现。
在掌握了长方体的面和棱的特征后,我又用白板动画演示长方体3 组相对的面分别重合,3组相对的棱相互重合,让学生彻底信服长方体的面和棱的特征。
多媒体的独特的动画效果,让学生轻松的、直观地获取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效地突破难点,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的、抽象的,如果老师赤裸裸的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也许很快就会忘记,如果老师采取一些好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许他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同时他还能感受成功的愉悦。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的实物,课堂上我让他们自由地摆弄手中的实物,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把长方体的特征找出来,每个孩子都非常认真的找,并且把自己的发现记录在小卡片上,通过汇报,各个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因为他们或多或少地都又和别人一样的发现,这是多门令人高兴的事啊1通过对比别人的成果,也从中学到自己没有发现的秘密。整个知识的形成都是让学生自己去亲身经历,这是很重要的。
这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如果在探索长方体的特征时,我是让学生个体活动的。如果采用小组合作,一起观察,共同讨论,那样,获取的知识就更全面,效果会更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