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管理理当“四两拨千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19 08: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校长 庞荣瑞

  我所在的团队,是一个有着3所学校、4个校区、800余名教职工的教育集团。这样一个庞大的设置,即使我每天在学校,一个星期也只能在一个校区呆上一天。正因为管理学校不能仅靠校长一个人,几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学校的集团化管理问题,努力追求没有痕迹的管理。

  我平时没有坐办公室的习惯,早晨到校以后,我会习惯性地拿着一个笔记本走向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察看学校的每一个细节,从细节中体察教师的工作智慧和存在的问题。当需要的时候,我会把我的所见所想发在我个人网站的《耳闻目睹》栏目里,而这些内容往往会得到教师们的高度关注。

  在巡视校园的过程中,我会经常随机向学生询问一些我关注的问题。虽然在学校管理问题上,有关部门有了许多明确的规定,但如何执行,执行到何种程度,不同的学校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关键就在于校长的领导力。

  2008年春节后,我创建了一个叫做“教学工作调研”的管理机制,在教师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调研报告在校园网上公布以后,短时间内点击率迅速攀升。

  “教学工作调研”是这样实施的:在调研的前一天中午,我通知有关学科组的学科主任,告知第二天要听所在学科组两位教师的课,并且要查阅这两位教师的教案和本学科全班学生的作业。我抽调三到四位学科骨干教师或管理人员到教室现场听课,并且实地检查教案和学生作业的批改情况。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调研组经过仔细研究,达成共识,然后与调研对象进行面对面交流。最后,由我直接写成“调研通报”的书面稿,在校园网上向全体教师公开。课堂教学与教学规范的评定情况,与教师的考核评优直接挂钩。这个调研机制,之所以有较大影响力,原因可能有这样几点:从调研的组织形式看,听课是事先告知的,教师有比较充分的准备时间,如果课堂教学水平不高,没有任何客观理由解释。从调研的内容看,无一不是教师应该做好的事情,如果在调研中得不到好的评价,就会影响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声誉。虽然这种调研只是对个别教师实施,但团队中的任何一个随时都可能被“调研”。只有踏踏实实地按照学校的规定做好常规工作,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提高自己在整个团队中的美誉度。同时,调研引起了基层管理者的高度关注。按照学校的规定,教学工作管理实行学科主任负责制。调研结果影响的首先是教师个人的声誉,但作为管理者,如果自己管理的学科组的教师在工作态度和教学水平上出了问题,毕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

  当然,关注教师的教学工作,是用传统的方式管理还是有所创新,是需要管理者认真考虑的问题。

  以检查教师的备课笔记为例,传统管理的方式是定期把教师的备课本收上来进行集中检查。由于工作量太大,检查人员只能是走马看花、浮光掠影,貌似严格的教学“常规管理”,事实上只能是一种形式,不仅没有促进教师认真备课的作用,反而会引起教师的反感。用现在的方式调研,是对调研对象进行质的研究,教师没有办法逃避教学过程中已经存在的问题。这种机制的长期运作,会使得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指挥”的管理者越来越没有威信。如果在他们感到压力的时候改变工作方式,深入基层,走到课堂、走向一线,学校的精神面貌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为了深入课堂一线,只要不外出,我坚持每天听课两到三节,每星期组织或参与两到三次专题研究活动,每月组织两到三次专题调研,经常关注两到三个热点、难点问题。

  2007年,我曾经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了题为《推门课是一把“双刃剑”》的文章,引起了不少的争议。有些人以为“推门课”是在上课的中途推门进入课堂,这是误解。其实,所谓的“推门课”就是事先不打招呼,在上课前一两分钟进入课堂。实践证明,这种听课方式对促进教师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是大有好处的。人总归是有惰性的,如果没有一种约束,很难相信每一个课堂都是教师认真准备的。如果教师在“推门课”的约束下积极做好了课前准备,不就是管理者所期待的吗?以前学校抓教师的集体备课,往往达不到理想的状态,但实施“推门课”制度以后,许多教师在学生放学以后,都自觉地互相研究教材,切磋教法。

  为了抓好教学这个核心,集中精力做好校长应该做的事情,早在2000年,我就把人事管理权、经费管理权和常务管理权分别交给了其他校级领导。今年,我集中精力主要做了三件事情:第一,我专心致志地审阅了学校的计划材料。第二,我仔细审阅了教师的250余个小课题。推进课题研究是教师发展中的难点。我在审阅过程中反复地与教师商量,力争把方案做得更好。一段时间里,我每到一个校区,就有不少教师前来与我讨论,虽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但我感觉非常充实。第三,引领规划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在此之前,我们多次组织研讨会,广泛吸取群体智慧。在起草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参与具体的讨论,把自己的想法与所有参与研讨的同仁商量,终于拿出了比较完善的文稿。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不管怎样,只有抓住教育教学这个命脉,学校才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契机。要抓好教学管理,需要校长有所为,有所不为,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校长的境界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12日第7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8-22 17: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学校管理理当“四两拨千斤”

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17: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