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6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后记半截蜡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08:5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半截蜡烛教《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我上过好几次了,还听过镇江中山路小学特级教师薛翠娣老师对本课的教材解读,故印象特别深刻。本文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女儿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前,我仔细地分析了课文——本文围绕三个主人公主要有三个情节,这三个环节是紧紧相连,密不可分的,同时就危险性而言是呈逐步上升趋势的。危险越大,时间越紧迫,敌人越凶残,才能越显出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处境,才可以显出他们一家的勇敢机智,才真正显出他们一家的爱国,才使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如果按照按照往年的方法我可以连教本都不带就可把课文讲完。往年的“招”用过就想革新的我在今年怎么上呢?因此,上课前,我仿照本文所述找来半截蜡烛(也插上小金属管,内藏一纸条)并在课堂上同步点燃,为了渲染气氛,我还用简笔画画出一个“超级大炸弹”,有一根“导火索”,并根据课文进程及时用简笔画画出“半截蜡烛”——不断变短的半截蜡烛。再引导学生潜心读文悟情,深入体会人物的心情,并适时地让学生表演,并不断指导朗读,让人物形象走出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把爱国深植于脑海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人物心理。随着教学进程一次又一次地把蜡烛画短——和课堂上点燃的蜡烛相呼应。并把“超级大炸弹”的“导火索”不断变短,使学生深深感受越来越紧张的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的甚至于连空气都似乎要爆炸的紧张局面。在教学中,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对三个情节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讲伯诺德夫人时,我主要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感知伯诺德夫人的为人;在讲杰克时,我就让学生用学习上段时的方法来谈谈对杰克的了解;在讲杰奎琳时,我直接让学生演杰奎琳,让她来说话。最后再把三位主人公——课堂上演得较好的同学请上来接受采访,并说出自己的感言。

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经验】我们老师一定要在课前多用心,把功夫话在课外,要精心备课,精心在设计课堂教学流程,选好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课堂的高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08:56:58 | 只看该作者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课文生动记叙了二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法国女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门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故事。文章故事情节性强,跌宕起伏,人物刻画手法丰富,语言细腻。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要积极创设情境,通过反复、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从伯诺德夫人一家与德军的斗争中感受人物品质,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中丰富人物形象。

    导入课文后,我设计了一个大问题:请同学们细细读读文章的3至7自然段,看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是如何与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的?其中,你最佩服谁?为什么?以这个问题作为突破口,展开重点部分的教学。在交流时,引导学生通过文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等描写,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勇敢机智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德国军官的蛮横、凶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换位创设学习情境: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杰克或杰奎琳),在当时的情况下,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然后通过角色朗读,加深体验。整个学习过程中,我想要抓住两条线,即蜡烛的变化和人物心理的变化。教学完重点部分,再引导学生思考:既然明知传递情报的工作如此危险,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什么还要义不容辞地参加呢?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一家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此外,本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围绕 “为了保护这半截蜡烛,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是怎样做的”这个问题来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重点词语品味伯诺德夫人一家的聪明、机智及面对敌人时的镇定自若,领悟这半截蜡烛牵动着情报站的安危,关系到这一家三口的安危。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我们的阅读教学一定要让写放进来,不一定当堂写,可以课内说,课外写。但是写必须依据文本,加强指导。如教学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此时读者那悬到嗓子眼的一颗心终于落了地。峰回路转,化险为夷,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侥幸躲过一劫。这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他们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如释重负,然后请学生想象一下此时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会想些什么,并想象一下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进行说话练习,并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当时的场合进行合理的想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08:57:09 | 只看该作者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生动的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文章情节生动紧凑,环环相扣。作者对场面的把握,以及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引人入胜,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
在教学中如何才能让学生感悟到他们一家三口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呢?我首先让同学们阅读了伯诺德夫人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段落,划出伯诺德夫人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再反复的朗读,从中体会伯诺德夫人的品质,然后全班交流,以此教给学生从人物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去了解人物的方法。学完伯诺德夫人后,我和学生一起归纳了学习人物的方法:阅读课文内容——画出句子——品析词语——体会性格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杰克和杰奎琳是如何为保护秘密情报与德军周旋的内容。学生根据归纳的方法,学得很认真,也很起劲,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感觉到学生自学的效果很不错,对人物的挖掘也很有深度。在最后的合作探究中,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 的计策都很绝妙,而只有杰奎琳成功了呢?我引导学生要努力把握人物的特点,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我让学生先自己静下心来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交流。四分钟后,我请学生全班交流这个问题。
生1:因为杰奎琳说话是娇声的说,是在撒娇,很讨德国司令官的喜爱,所以她成功了。
师:说得很有道理。谁再来说一说?
生2:因为杰奎琳撒娇的样子很可爱,使德国司令官先生想起了自己的小女儿,所以杰奎琳成功了。
生3、生4说得和生1生2都差不多。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还有没有其它的不同见解?
沉默中……
按以往的惯例,没有人说,我就会自己点拨一下,可今天我想放慢自己教学的脚步,耐心的再等一等,说不定会有新的发现。果然不出所料,只分把钟,又有学生举手了。
生5:伯诺德夫人想的办法是把蜡烛吹熄,而吹熄后屋里顿时暗了许多,而杰克端走蜡烛后,屋里也暗了许多,再加上蜡烛又不值钱,所以德国军官当然不同意让蜡烛吹熄。而杰奎琳是想带着蜡烛去睡觉,所以成功了。
生6:一般人都喜欢可爱的孩子,而杰奎琳的娇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生7:因为伯诺德夫人、杰克与德军周旋,为杰奎琳的成功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生8:因为杰奎琳的年龄小,又那么的可爱,谁也不会想到她会参加秘密情报工作,所以他成功了。
在短短的时间里,孩子就说出了这么多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我应接不暇,又惊又喜。看来平时老师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思考讨论、合作探究的环节时,应该放慢脚步,给每一朵花以开放的机会,慢慢等待每一朵花开放,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闻到芬芳的馨香,一路走来都有花香陪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25 08:57:26 | 只看该作者
       《半截蜡烛》教学反思



《半截蜡烛》一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三组的课文。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丰富语言积累”。本课文体裁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文学体裁------剧本。剧本生动地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相当细腻。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语言的巧妙、睿智。

在教学中主要设计通过品读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体会到他们的镇定和机智。并由“点燃──吹熄──重新点燃──熄灭”一条线精心预设带出语言的品位。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在解析课题是我就有意让学生去给“半截蜡烛”加上一些修饰词。经过引导,学生多数可以用上“重要的”“秘密的”“关乎生死的”······这些词眼。借着他们的初步理解,我抛出两个词语“绝妙”“危机”,让学生结合课文,从文中的句子、事件概括来说说这两个词的文中意思。由于课文通俗易懂,学生对此问题的解决也还是能够达到预设的。抓住这两个词语,我将文章的主线:对蜡烛的“点燃──吹熄──重新点燃──熄灭”作为引出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引子。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危机”“绝妙”两词,找出蜡烛交替点燃和熄灭出现的危机以及处理的绝妙方法。以此就将人物面对危机时的表现的句子找了出来,并可以进行深一层次的品读。通过朗读,抓住旁白学生懂得了许多的信息,对人物的感悟也较为到位。最后,进行的是一个拓展“评论完成半截蜡烛的保护任务一家三口各人的贡献”。这是一个很有思辨性的问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在不同的见解中辩论开来。最后是以剧本与记叙文比较,了解剧本体裁常识作为本课教学的结束。

现在回想起来,本节课看似热热闹闹,结构完整。无论从课文理解的方法,文学常识把握来说都是达到目标的。可是,却偏离了一个最基本的方向: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丰富语言积累”。在课堂中,我将更多的时间放置在了理解课文出现的“危机”与“绝妙方法”上了,也注重了学生思辨性思维的训练。可是却偏偏少了学生对语言感悟、积累的训练。虽然有读人物语言,可是却感觉差强人意,并没有达到感受语言,特别是首次接触的剧本语言的特色。我想是否可以在课前就应该让学生自行读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前提下自己来演一下这段剧本,这样不仅能让他们了解大意,更为课堂上进一步感受剧本语言,积累语言争取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7: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