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7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8年江苏省“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活动周初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06: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20分钟满分l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0-16 Na-23 Mg-24 S-32 C1-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l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有l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的错选1个不得分,漏选1个扣l分)
1.“空气污染指数”是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计入其中的各项污染物除可吸人颗粒外,还应包括的气体是
(
)


A.SO2
、O2、NO2
B.SO2、CO2、NO2


C. SO2
、N2、NO2
D.SO2、CO、NO2

2.“嫦娥一号”发射的火箭推进器中装有液态肼(用A表示)和过氧化氢(H2O2),它们混合时的反应方程式为:2H2O2+A=N2+4H2O,则肼(A)的化学式为
(
)


A.N2H2
B.N2H4
C. NH2
D.N2H4O2

3.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l,每百吨氦(He-3)核聚变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目前人类一年消耗的能量。下列关于氦(He-3)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相对原子质量为2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
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①中,A与固体B能发生化学反应,同时在试管②中的导管口处观察到有气泡冒出,则下列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

A.稀盐酸和硫酸钠
B.稀盐酸和铁
C.水和生石灰
D.水和氯化钠

5.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B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B.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A为可溶性碱,B为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物
D.若C、D为盐和水,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6.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漏气的是
(
)


7.现有t1℃时某溶液l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溶液密度为1.5g/mL,降温至t2℃时有5g晶体(不含结晶水)析出,则t2℃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


A.25.4

B.20.3%
C.15.8% D.5.9%

8.下面是小莉同学用连线的方式对某一主题知识进行归纳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性质与用途
                              B.安全常识

点燃排水法收集的氢气——无需验纯
煤气泄漏——严禁火种
溶洞探险——须做灯火实验

氢气有可燃性——冶炼金属
乙醇有还原性——用做燃料
活性炭有吸附性——做净水剂
C.元素与人体健康                    D.环保与物质的利用

人体缺血——易患贫血症
人体缺钙——易患小儿麻痹
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
广泛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广泛使用乙醇汽油——减少空气污染
广泛使用非化石能源——减少酸雨发生


   




9.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大小,某同学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盐酸、Z的硝酸盐、W的硝酸盐,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能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


A.Y>W>X>Z
B. W>X>Y>Z
C.X>Y>W>Z
D.Y>W>Z>X



X


Y


Z


W

盐酸
-
+
-
+
Z的硝酸盐
+
+

+
W的硝酸盐
-
+
-


10.在A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然后再滴加B溶液,当滴至A、B两物质正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紫色;再继续滴加B溶液时,溶液呈红色。在上述过程中,溶液pH(纵坐标表示)与滴加B溶液的体积V(横坐标表示)的变化示意图是( )

11.某样品除含有铁粉外还可能混有C粉、CuO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将该粉末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锌粉,锌粉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将滤渣在氧气中充分灼烧,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并有固体残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样品中一定含有C粉和CuO粉末②样品中一定含有CuO粉末,可能含有C粉③残留固体的质量等于样品中CuO的质量④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H2SO4,可能含有CuSO4⑤滤渣中一定含有C粉和Cu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⑨④
D.②③⑤

12.下列四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和试纸就能区别开来的一组是
(
)

A.HCl、Na2CO3 BaCl2、Na2SO4

B H2SO4、Na2CO3、Na2SO4、H2O

C.NaCl、HCl、NaOH、Na2SO4
D HCl、NaOH、NaCl、H2O

13.国外试行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它的作用主要是
(
)

A.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
B.改良碱性土壤,调节土壤的pH
C.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
D.在植物上方形成温室
14.右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4Cl、KCl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

A.甲:熟石灰
乙:稀盐酸

B.甲:水
乙:氢氧化钠溶液

C.甲:氢氧化钡溶液
乙:水

D.甲:稀盐酸
乙:氯化钠溶液


15.往AgNO3 Cu(NO3)2、Zn(NO3)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成后再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Fe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Fe2+
C.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Zn2+、Fe2+
D.滤纸上有Ag、Cu、Fe、Zn,滤液中有Zn2+、Fe2+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l0小题,共35分)
16.(2分)已知“o”、“●”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

A

B

C

D
(1)上图中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
(2)上图中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
17.(3分)有一盛有l00mL49%硫酸溶液的烧杯,同时有一表面光滑的塑料小球悬浮于溶液中央(如图所示)。现向该溶液中缓慢注入20%的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在此实验过程中:
(1)烧杯里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
(2)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欲使如图状态下的小球浮在液面,简单而又一定奏效的办法是什么?


18.(2分)水壶内壁上常有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沉积,可用食醋除掉。这是因为食醋中含有的乙酸(CH3COOH)具有酸性,可与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已知乙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OOH+Mg(OH)2=(CH3COO)2Mg+2H2O,则乙酸与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9.(4分)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t 3℃时,在三只烧杯中各装入50g水,分别充分溶解A、B、C三种物质,其中溶解最多的物质是_____;
(2)在 _____℃时,分别配制A、B两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需要用水的质量相等;
(3)t4℃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500 g,分别蒸发掉l0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 ;
(4)t4℃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至t3℃,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20.(4分)高纯度的单质硅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材料,没有硅就没有你喜欢的计算机。请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有大量的硅元素,它的含量仅次于_____元素:
(2)Si02是沙的主要成分,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Si02+2C=Si+2R,R的化学式为_____;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下列中的_____;

化合反应②分解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解反应
(3)硅能在O2中燃烧生成Si02,并放出大量的热,有科学家正研究将硅作为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较,硅燃烧没有CO2排放,因而有助于解决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
21.(3分)请从①甲醛,②亚硝酸钠,③黄曲霉素三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将其序号填入相应空白处。
(1)容易被当作食盐而误食的有毒物质是_____;
(2)家庭装修材料中,容易挥发出的有毒物质是_____;
(3)大米、花生、面粉等发生霉变而产生的有毒物质是_____。
22.(3分)新型材料纳米α-Fe具有超强的磁性能,用作高密度磁记录的介质以及高效催化剂等。实验室采用气相还原法制备纳米α—Fe,方法是:将固体粉料FeCl2·nH2O脱水、真空干燥,然后在高温条件下通入高纯氮气(作保护剂)和氢气(作还原剂)的混合气体,生成纳米α—Fe。请回答以下问题:

(1)
生成纳米α—F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反应中通入高纯氮气作保护剂的作用是_____。
23.(2分)航天飞机用金属铝和高氯酸铵(NH4ClO4)的混合物做固体燃料,加热铝粉使其被氧化放出大量的热,使混合物中的高氯酸铵分解,同时生成四种气体,两种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一种气体是氯气,还有一种是常见氧化物,因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试写出高氯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8-8 06: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008年江苏省“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化学活动周初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

24.(5分)氟利昂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氟利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_____;臭氧与氧气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2)经过①②③的反应后,氯原子的个数____(填“减少”或“增加”或“不变”),反应 ①中的氯原子与反应③中的氯原子化学性质_____ (填“相同”或“不同”);
(3)有科学家指出:“少量的氟利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
25.(7分)化学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北京奥运会需要大量材料。下列应用中使用金属材料的是_____ (填序号,下

同),使用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
使用金、银和铜等制作奖牌

使用铝合金制作奥运火炬
使用钢铁建造主体育场---“鸟巢”

使用涤纶(的确良)制作运动服装
(2)北京奥运会对能量的需求很大。人类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能量,大多来自于石油、和煤等化石燃料。北京市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上进行了很多尝试,小芳在街头发现一种不用外接电源的路灯(见右图),只要每天有短时间的光照就能使用,这种路灯使用的新能源是_____;
(3)为体现绿色奥运的理念,北京奥运会采用丙烷(C3H8)作火炬燃料。丙烷燃烧时有亮黄色火焰,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北京奥运会将有大量的观众。针对在赛场观看比赛时产生的垃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这些垃圾应随身带出赛场,分类回收

这些垃圾可送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发电

③这些垃圾中的塑料制品不要随意丢弃,避免“白色污染”
三、实验题(本题共3小题.共25分)
26.(8分).现要制取一些二氧化氮气体来做演示分子运动的实验。已知二氧化氮气体可以通过铜和浓硝酸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得到。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气体,NO和NO2是大气污染物。现给出下列装置(A~F)。


(1)
制二氧化氮的发生装置可以选_____,收集二氧化氮的装置可以选_____:

(2)
写出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3)
要得到干燥的二氧化氮可将其通过_____;

(4)NO
一遇到O2就会变成NO2,收集NO应用_____法;

(5)
用如上图F装置演示分子运动时,为了缩短演示的时间,NO2最好放在_____ (选填“上”或“下”)面的集气瓶中,另一瓶是空气,抽去两瓶之间的玻璃片,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8分)在加热条件下,H2和CO两种气体都能还原CuO固体,但是实验装置不同(如图)。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a____,b____;
(2)请在装置A中添加用于通入H2的玻璃导管;
(3)H2和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
(4)实验装置的设计应考虑反应物、生成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等因素。比较A、B两套实验装置,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角度分析各有哪些不同点并说明原因。


装置A与B的不同点

原因(用物质性质说明)





28.(9分)某学生为了测定由两种元素形成的气态化合物x的组成,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把气体x由注射器A缓慢地送入装有CuO的B装置,使之完全反应,得到如下结果:
实验前B管及CuO的质量为21.32g,实验后B管及残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21.16 g。
②C试管中收集到的物质经过电解可得H2和O2。在D注射器中收集到的是N2。
经分析知道,x中两元素的质量比为14:3。

回答下列问题:
  (1)C管中收集的液体的化学式是____,写出该物质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管中的现象为____;
(3)B管反应前后减小的质量为____g,这部分的质量是CuO失去的____ (写名
称,下同)元素的质量;可推知跟该元素结合的另一元素____的质量为____g;

(4)写出化合物x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l0分)
29.(4分)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入。血红蛋白中的铁是人体内氧的输送者,缺铁易患贫血。一种添加了营养剂的“铁强化”酱油已经面市。根据卫生部铁强化剂添加标准,每100mL酱油中铁营养剂添加量是200 mg,该营养元素质量分数为12.5%。根据实验测得,酱油中铁只有10%能被人体吸收,以某人一天使用16mL该酱油计算,他一天从酱油中吸收的铁元素是多少mg?




30.(6分)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潜力。苦卤是海水提取食盐后的残液,利用苦卤可以制得金属镁等化工原料。右图是某盐场苦卤中部分成分含量柱形图。试计算:

(1)
若使l00g该苦卤中的MgCl2和MgSO4完全转化为Mg(OH)2沉淀,需要20%NaOH溶液多少克?

(2)将上述沉淀完全转化为无水MgCl2,并在熔融状态下进行电解,可得金属镁多少克? 氯气多少升(该条件下氯气密度为3.0g/L)?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l
12
13
14
15
答案
D
B
D
BC
AD
C
C
D
A
C
B
A
BC
A
BD
二、填空题(共35分)
16.(2分)

(1)B(1
分)(2)CD(1分)
17.(3分)

(1)
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球沉入水中(1分)

(2)
反应产生沉淀,溶液密度变小(1分)

(3)
加人浓度大于49%的硫酸(1分)
18.(2分)

2CH3C0OH+CaCO3=(CH3COO)2Ca+H2O+CO2
↑ (2分)
19.(4分)

(1)A (1
分) (2)t1 (1分) (3)C<B<A(1分) (4)A>B>C (1分)
20.(4分)

(1)
氧(或O)(1分) (2)CO(1分)③(1分) (3)温室效应(1分)
21.(3分)

(1)②(1
分) (2)①(1分) (3)③(1分)
22.(3分)

(1)H2+FeCl2
高温 Fe+2HCl (2分)

(2)
防止生成的纳米α—R被氧化(1分)
23.(2分)

2NH4Cl04
Δ N2↑+202↑+Cl2↑+4H2O↑ (2分)
24.(5分)

(1)0
,(1分)结构不同(1分)(2)不变(1分)相同(1分)

(3)
反应过程中氯原子没有损耗,而是在循环消耗臭氧,导致少量的氯原子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影响
(合理答案可给分)(1分)
25.(7分)

(1)①②③(1
分)④(1分)(2)天然气(1分)太阳能(1分)

(3)C3H8+502
点燃 3CO2+4H2O (2分) (4)①②③(1分)

三、实验题(共25分)
26.(8分)

(1)B (1
分) E (1分) (2)3NO2+H2O=2HNO3+NO (2分)

(3)
浓硫酸(1分)(4)排水(1分)

(5)
上(1分)红棕色气体飘下,最终两个瓶子中都充满了红棕色气体(1分)
27.(8分)

(1)
试管(1分) 锥形瓶(1分)
(2)如下图 (导管画到试管底部得1分)
(3)CuO+H2Δ Cu+H2O (1分)置换反应(1分)
(4)
①A敞口,B密闭
②A不用尾气处理B需要点燃尾气(共1分)
①H2无毒 CO有毒
②H2无毒
有毒(共1分)

③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B试管水平
④A产物的检验是滴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蒸发皿,B产物的检验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
瓶(共1分)
③A产物水是液体,倒流会引起试管破裂,B产物CO2是气体
④白色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共1分)

28.(9分)

(1)H
2O(1分) 2H2O通电 2H2↑+02↑ (1分)

(2)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1分)

(3)0.16(1
分)氧(1分)氢(1分)0.02(1分)

(4)2NH
3+3CuOΔ N2+3Cu+3H2O (2分)
四、计算题(共l0分)
29.(4分)

解:(1)设16mL该酱油中含铁元素质量为x

由题意得 l00mL:(200mg×12.5)=16mL:x
x=4mg(2分)


所以此人一天中从酱油中吸收的铁元素质量为:4mg×10%=0.4mg(2分)
30.(6分)

解:(1)设100g苦卤中MgCl2、MgSO4完全转化为Mg(OH)2所需NaOH的质量为x、y
MgCl2+2NaOH=Mg(OH)2↓+2NaCl

95

80


14.25g   x

x=12g
MgSO4+2NaOH=Mg(OH)2↓+2Na2SO4
120
80

  6g
Y

y=4 g

NaOH
溶液的质量为(12g+4g)/20%=80g (2分)

(2)
可得Mg质量为:l42.5g×24/95+6g×24/120=4.8g(2分)

生成Cl2质量为:4.8g×71/24=14.2g

则Cl2的体积为:14.2/3≈4.7 L(2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19: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