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17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年级语文下册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3:5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可贵的沉默》课后反思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是我们新课改中所经常提到的。但要提醒的是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这节课结束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平时,上课是老师指到哪就让学生跟着哪,有时学生脱离轨道马上拉回来,生怕浪费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有时又害怕学生造成尴尬的场面,自己下不了台,有时甚至牵着他们走。今天这节课反而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这节课成功的很大一个原因就在于我为学生创设了安全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如在交流“同学们为什么沉默时”,张浩源同学举手想回答却又答不出来。可我并去没有指责他,也没有不理他,而是耐心地请其它同学跟他一起研究,一起讨论,这就还给了学生学习的充分自由,使他们充分享受到参与的乐趣,享受到发表不同意见的乐趣,使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上完这节课后我感觉到:同学们把这种沉默只停留在“给父母过生日”上,只有这些是还是不够的。这时,我引导学生说一说父母平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自己又是怎样对待父母的,不要只停留在为父母过生日这件事上。同学们联系实际说到:父母每天为我们准备早饭,我们还觉得饭菜不合口味;我们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每天送我们上学,我们却从不说“谢谢”,还觉得父母这样做是应该的等等这些生活小事。让同学们主动去体验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反省自己对父母的忽略,这样课堂中的沉默就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感受到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爱,同时知道在生活中处处都要回报爱,付出爱,真正感悟到了爱的真谛。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不足之处,如在对学生的驾驭方面不够灵活;对学生的生成资源把握的不是太恰当,今后在这些方面还需多多努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3:56:57 | 只看该作者
导入课文   我认为目标的设计必须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教学的起点要求是什么?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从起点到终点的差距是什么?要使学生由起点到达终点.教师需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现将在教学中的目标设计举例如下:
   

  师:同学们,老师来问你们几个问题好吗?

  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吗?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全班同学都举手)

  师:父母多么爱你们,真幸福。

  师: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沉默一会儿)举手的同学,我非常羡慕你们的父母,他们有这么懂事、可爱、孝顺的孩子。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刚才的情景是我们模拟的今天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大家齐读课题。

  生:可贵的沉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生:沉默是什么意思?

  生:为什么沉默?

  生: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师: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是老师告诉你答案还是自己解决?

  生:自己解决。

  师:用什么方式?

  生:读书。

  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师:课前你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

    俗话说:“好书不厌百遍读,遍遍都有新收获。”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课文,读完后简单说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师:谁来简单说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生:课文先讲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接着讲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为不懂得回报父母的爱而羞愧,最后讲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以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三、读中感悟,理解内容

  师:(出示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哪个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当老师问“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时,同学们争先恐后举手回答问题的情景。

  师:从书中找出与这幅图有关的句子,小声读一读。

  师:谁来读一下你找的句子?

  生A: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师:谁能读得更好?

  师:你读得这么好,说说你注意到了句中的哪些词?

  生:我注意到了“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

  师:这些词能体现什么?

  生:这些词说明孩子们非常兴奋、骄傲。

  师:我们来齐读一下这个句子。

  师:谁再来读一下你找的句子。

  生B:“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快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师:你过生日时,父母都为你准备了些什么?

  生:生日蛋糕。

  生:我喜欢的玩具。

  生:我爱看书,我想要什么书父母就给我买。

  师:你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和他们一样。

  师:你能把你的高兴劲读出来吗?老师来配合你读这一部分,好吗?看老师的手势,一抬起你们就接读,别忘了刚才说的要读出你的高兴劲。

  师: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的请举手!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啊,这么多啊!我的情绪迅速地传染给了他们,他们随着我一中国起数来,(起手势,生接读)15、16、17……父母祝福……

  师:刚才我们配合得不是很默契,再来一遍好不好?

  师:多么幸福啊,从孩子们的表现可以看出,父母的爱,孩子们都感受到了。(板书:感受 父母的爱)

  师:孩子们会感受爱了,这还不够,老师还要寻找蕴藏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出示图2)这幅图上的孩子们和上一幅图有什么变化?

  生:他们沉默了,第一幅图上孩子们的高兴劲没有了。

  生:他们有的低着头,有的向别处看。

  师:他们为什么沉默了?

  生:他们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所以不好意思了。

  生:父母那么爱他们,他们却从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而感到羞愧。

  师:找出写孩子们沉默的句子读一读。待会儿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A:“霎时……沉静地举起了手”。

  师:哪些词能体现孩子们沉默了?

  生:“安静、依然安静、沉静”能体现孩子们沉默了。

  师:请你把这个句子读一读。

  师:谁再来交流一下你找的句子?

  生B:“教室里寂然无声……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师: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大家感到教室里寂然无声吗?(教师导)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教室里静悄悄。请同学们把教室里静悄悄的这种感觉读出来。自己试试吧。

  师:谁想来读?

  师:谁来给他评一下?

  生:他读得声音太大了,应该轻一点,才能感觉到教室里的寂静。

  师:请你再来读读,好吗?

  师:谁还想来交流一下?

  生C:“他们感到了我的期待……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师:他们继续沉默,连追逐我的目光都躲开了,这是为什么?

  生:他们此时感到非常羞愧,不好意思看老师。

  师:你能体会到他们此时的感受吗?好,我们齐读这一段。

  师:我们把刚才找的句子再读一下,注意边读边体会教室里的沉默以及孩子们的内心。

  师:就这样“沉默了足足一分钟,……可爱恰恰在那……神色之中”,问:为什么犯了错误还说他们可爱?

  生: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师:在沉默的这一分钟里,他们可能在想什么?

  生:他们可能想:回家后一定要问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生:爸爸妈妈那么关心我们,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生日,也没有向他们祝贺,真不应该,真对不起他们。

  师: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什么?

  生:孩子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的爱。

  师:是啊,在沉默中,这些小家伙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了。(板书:回报)  

  师小结: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所以这种沉默是可贵的。课一开始有同学提出“为什么沉默是可贵的”,现在大家明白了吗?
师:那么孩子们是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的呢?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不但懂得回报父母的爱了,更重要的是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爱。读到这里,我想知道你能感受到父母对你的爱吗?举个事例说说。

  (生畅谈父母是怎样爱自己的,还有的学生谈到动情处流下了眼泪。)

  师:你回报父母的爱了吗?以后准备怎么做?

  生: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生: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让父母高兴。

  师:我想你的父母一定会为你而感动,我也相信你说到的也一定能做到。

四、总结延伸,感情升华

  师总结:通过读书学习、互相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要回报父母的爱。

  生:我从这篇课文中积累到很多好词。

  生:我以后不但要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父母。

  师:这就是蕴藏在同学们心灵深处极为珍贵的东西。老师期待着大家的行动。

  师:课后我们搞一次实践活动,(课件出示)找生读。

  师:同学们,爱是永恒的,爱也是相互的,父母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希望同学们都能用自己的行动去回报父母,那样,你会发现自己更快乐!

  师:课后老师推荐几篇感人的文章给大家读。(课件出示)

五、作业

  师:下面我们去逛逛作业超市,选择自己喜欢的完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3:57:32 | 只看该作者
《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本文描述的是学生生活中的事,学生读起来比较容易进入情境,也容易受到感染,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以演代讲,巧妙导入

《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是以对话为主体的叙事性文章,而且文章篇幅较长,如果和以往一样只是讲读,不但可能在两课时完不成教学任务,而且单纯的讲读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那么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并发挥其主动性呢?我忽然想到这篇课文与孩子的生活是那样的接近,不如进行课文的模拟表演。教学中老师问到孩子们过生日和家长会上的情形我运用了以演代讲,让学生用表演的方法学习课文,不仅锻炼了学生理解课文和朗读表演的能力,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以此启发了学生潜在的智力,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在阅读天地中遨游,同时为整篇课文的学习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二、读文悟情,读中入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感悟为主”。在阅读中,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都应该以读为凭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在读中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读中倾听文本,质疑文本,解读文本,让自己的心灵与文本撞击,真正读出自己的感受。随着学生的感悟找到令人感动的语句,从而通过感情朗读来体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可见,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读中自然而然的就进入了情境。由于这篇课文与学生生活实际非常接近,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品析词句,精读悟情的教学方式。抓住重点词,或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或根据生活经验想象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情、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感悟课文的意境。如“异口同声”“一片肯定的回答声”;“骄傲”“神气十足”“左顾右盼”;“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来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围绕“这珍贵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抓住重点句“孩子们沉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申想象课文空白:这时候孩子们会想些什么,并联系实际想想:假如你就是这其中的一员你会怎么想?在学生充分交流后,孩子们回报父母之爱的朦胧意识终于被唤醒了,他们因为感到惭愧而沉默了,此时学生对于文中孩子们“知错的可爱”已经不难理解,从而水到渠成的突破了教学重点。正是由于恰当的引导,学生潜意识中爱的心弦开始波动,他们终于明白不光要感受爱,更重要的是学会回报爱。自始至终,爱的主旋律一直在课堂上奏响,爱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我想这既是我这节课教学的最高目标,亦是选编教材者的初衷。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敏锐地领悟文本中独特的语言内涵,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课堂本色。

三、真情涌动,润物无声

现代教育观念提倡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训练,受到情感的熏陶。在结束这节课的时候,我提出了“文中的孩子已经知道怎么回报父母的爱了,你们呢?请大家回忆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想想父母平时为自己操劳的情形,此时我想你一定有很多话想给你父母说,是吗?”同时我通过配乐朗诵《献给我的父母》创设氛围,接着又设计了学生制作亲情卡写上想对父母说的话,使课堂的学习直接延伸至课外,孩子们写出了许多感人肺腑的话。至今,那个精彩的瞬间我依然记忆犹新。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尽管我非常投入地走进课堂,但是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环节,仍然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精研、精思,方能晓其义,识其神。我相信,只有不懈地追求、深刻地反思,我的课堂教学才会有一次又一次崭新的飞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3:58:08 | 只看该作者
《可贵的沉默》的教学反思

《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以“爱”为主题,以“感受父母之爱──回报父母之爱”为主线,在教学中我设计了 “情景导入、重享爱意;朗读感悟、唤发爱潮;拓展延伸、激发爱心”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以拔动学生爱的心弦。同时本文描述的是学生生活中的事,学生读起来比较容易进入情境,也容易受到感染,因此采取以读为主,通过读读、议议等方法来学习课文,教学时,把课内阅读与课外延伸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的利用教材

1、上课开始,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这样不仅自然进入主题,也为下面的学习扫清了障碍。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先出示图片、歌曲,问:你们看到这漂亮的生日蛋糕、听到优美的音乐会想到什么呢?

2、我就引导学生从情景再现入手质疑关于自己过生日时父母是怎样做的,然后出示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热闹——沉默——热闹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二、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有效的解决问题

    依据新课程标准,针对本课重点我设计了朗读,重点赏析,发散延伸等形式对文章做了整体感知。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思考---交流的过程。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热闹是爸爸妈妈给他们过生日,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错了,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想办法弥补。而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懂得了不仅要感受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回报父母的爱。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3、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4、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5、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感悟、直至理解,使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            

总之,我在教学中力求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一个“真”字,将扎实的语言训练和“个体价值的体验”结合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13:58:38 | 只看该作者
《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可贵的沉默》这篇课文对孩子来说,它是一篇“爱”的教育。“爱”至始至终贯穿于其中,抓住“感受爱──回报爱”这一教学主线,故而我设计了这样教学三步曲——“模拟情境,感受爱——品词析句,回报爱——联系生活,表达爱”,这些设计都是为了拔动学生爱的心弦,使真爱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将爱进行到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依据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以及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结合上下文和具体语境理解“左顾右盼”、“异口同声”、“沉默”等词语的意思。
2.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分为三大板块: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感受爱
课伊始,在生日快乐歌的衬托下,我就模仿课文提了几个问题,孩子们回答的内容几乎和书上所描述的一样,他们自然而然就进入了这样的情境,快速地走入文本,与文中的小朋友进行对话,细细地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再让他们走出文本,交流体会;接着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过生日的情境,这既是对课文空白处的补白,又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良好时机,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沉默是金总关情——回报爱
爱有许多方面,让学生学会爱与被爱,可以说贯穿了教育的整个过程。在学生感受到来自父爱母爱的氛围中制造了一份沉默,在孩子心灵上引起了一圈圈的涟漪;课文学习过程中,再次抓住最关键的知识点——孩子们的沉默是什么样的?沉默中孩子在想些什么?沉默前的“热闹” 和沉默后的“热闹”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这一系列问题进行重点学习,通过分析词句、反复朗读,让孩子的情感体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与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相联系,至此,孩子的心灵已掀起狂涛巨澜。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大爱无边未了情——表达爱
同学们能够感受到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爱,同时知道在生活中处处都要回报爱、付出爱,真正感悟到了爱的真谛。作业的布置既是课堂的延伸,进一步构建大语文教学观,又是知与行的统一,将人文影响落到了实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20:1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