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8 19:02:57
|
只看该作者
《三个儿子》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言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学习的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成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成“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自由翱翔。在这样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设计并执教了《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有一些体会和思考,和大家交流。
“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讲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细抠文章的思想内容,只要在引导孩子们读书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只有一个儿子”这个问题,来引导孩子们去读书,读出神,读出味。
一、在生活中提炼出个性化阅读经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对文本的感受、理解、体验传授给学生是不行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导体”,让文本与学生的感受、理解、体验发生“碰撞”,产生火花,从这个角度看,它就是生活。因此,阅读教学生活化要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进行生活教育,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比如:在开始引入课题时,让孩子们回忆“你的妈妈是怎么样夸奖你的,她的动作和表情是怎么样的?”从而导入课文“这里也有三个妈妈在夸奖自己的孩子,你去读一读”。这样的阅读教学贴近生活,并营造了一个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对文本有了独特的理解。
二、在感情中总结修改化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在这样的在背景下,学习方式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而更多的人把这样的关系又提升了一个高度,致力于把“授之以渔”转变为“授之以渔场”真正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让孩子们的心灵在真实体验的天空下自由翱翔。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当妈妈,先从生活中的妈妈身上感受他们的骄傲与自豪,模仿其动作、表情演妈妈。这样,一个为自己的儿子而感到骄傲的妈妈形象就有血有肉地呈现在孩子面前。在学习文中的三个妈妈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了一具由“收”到“放”再到“收”的感悟的过程。学生学当第一个妈妈时,老师和学生一走进了妈妈的内心,把其情感的点点滴滴都挖掘出来,假如你是孩子的妈妈此时会怎样想?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的儿子真了不起,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儿子!让我在另外两个妈妈面前炫耀炫耀吧!”有的说:“我的儿子很能干的。要是他继续努力的话,今后一定会有出息的,那我就有福享了。”孩子们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那么第二个妈妈的话只要稍加点拔,他们就能把妈妈内心的情感用朗读体现出来。第三个妈妈的话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他们放开手脚,去读,去悟,去演,这样会有更多的收获。教师还及时引导学生总结方法促使了能力的提高。
三、在自主探究中鼓励个性化阅读见解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包括学生自己主动地学习和有主见习。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在本课教学中,我用生动有资金短缺课堂评价,肯定学生充满个性化、充满生命活力的语言和富有个性的独到见解,挖掘了学生心灵深处的想法。如学生在文本的交流中,学生对人物的瓜是多元的。对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肯定有他独特的体验。因此,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语言:“老师,我有个问题。”“***,我对你提个意见。”“我对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教师的语言也成了:“**你先来说说好吗?”“能向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先等一等,让别的同学先同学先准备一下好吗?”在不磨灭学生个性的前提下,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就非常必要了。
四、在评价中完善个性化阅读取向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博采众长、吸取他人的经验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从接受学习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一种体现。而评价又恰恰是吸取他人经验的有效途经。在这个案例中,有很多地方让孩子来表演,同伴来评价;表演妈妈怎样表扬儿子,表演爷爷和妈妈的对话以及续编结尾。在自主探究中,同伴老师都来评。这样对学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而然地扬长避短,不断提高,逐步走向完善。
五、在生成中拓展个性化阅读内容
“尊重是第一教学原则。”在教学中努力不使课堂成为“教案剧”演出的舞台。课堂不在完全是欲设“计划”的课堂。而应依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现场生成教学。在本课教学中,一个学生为儿子取名字,生成了教学资源,使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心灵。在学习8-11自然段时,有同学提出来了疑问,他说妈妈都提不动水,孩子怎么提动呢?第一个儿子用翻跟头来消除妈妈的疲劳,第二个儿子用歌声来给妈妈鼓劲,学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教学因生成而变得更加美丽。在课文结尾是对于三个儿子更好,应向谁学习时,学生们大都说向第三个儿子学习时,我又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我是这样引导的:同学们,哪个孩子也应该学习,但我们更应该学习第三个孩子的优秀品质,老区父母。我们作为小学生,每天都在学习本领,有的同学会画画,有的同学会唱歌,有的同学会弹琴,但我们在学好本领的同时,更应该具备优秀品质,孝敬父母,乐于助人,自尊自爱,做一个有孝心、有诚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好孩子。
新课标提倡个性化阅读,这就要求我们课堂上应多倾听学生的声音,学生的观点只要有理有据就应该鼓励,课堂就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这才是课堂上最珍贵的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