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4日,教育部与重庆市签订全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
城乡教育“试验田”该怎样种
7月24日,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全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战略合作协议,教育部与重庆市将从教育机会、教育保障、教育质量、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多方面共建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的“试验田”。
缩小东西部差距,教育成为突破口
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集合和叠加了我国东部现象与西部现象,具有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省区相似的特点,是我国基本国情的缩影。
2007年,中央提出来把重庆建成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教育战线作为特殊的试验区,如何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重庆市一直在积极思考中。
今年3月12日,重庆市党政主要领导一行来到教育部,就城乡教育合作协调发展事宜进行了首次部市对话。在重庆市领导眼中,教育是民生工程,也是扶贫工程。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如果孩子有出息,读书成才了,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家庭的命运。教育还是个民主工程,它让每个孩子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同时,它又给每个孩子不论贫富都有成长为社会栋梁的机会,最能体现社会公平和民主。为此,重庆市提出,在缩小东西部差距的过程中,教育要率先成为一个突破口,要在重庆这个大的试验区里,建一个教育的特区。
教育部表示,为促进重庆市下一步的腾飞,促进教育优先发展,教育部愿与重庆市建立一个战略合作和协商机制,从教育的各个方面全力支持重庆市“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
经过充分调研,通过部市共建把重庆市建设成为“城乡教育统筹的直辖市”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科学发展,实现城乡教育规划布局、资源配置、政策制度、水平提升一体化。
7月24日,合作协议正式签订,这标志着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计划正式启动。
扶持教育的系列政策为综合改革奠定基础
城口县庙坝中学是大巴山深处的一所普通农村中学,一度因“老、破、旧”而闻名。2006年,重庆市开始实施中小学教育改、扩建工程,教育均衡化的雨露开始滋润这所山区农村校。现在,学校不但建起了教学大楼、学生宿舍楼,还配置了标准化的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和这个学校一样,今天重庆几乎每一所乡镇农村中学都像庙坝中学一样开始悄悄地“变脸”。重庆市教委总会计师邓睿介绍说:“直辖以来,重庆总投资133.48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竣工面积2032.5万平方米,从根本上改善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重庆在西部地区加快实现城乡教育统筹中,采取了一系列让全国瞩目的重大举措:2006年,率先在全国第一个将“普九”期间所欠的19.1亿元债务全部还清,卸下了压在教育肩头的沉重包袱;职业教育率先在全国实行“普惠制”资助政策,从2006年开始,无论是否具有重庆户籍,也不分城镇或农村,凡选择上中职的学生,每人每学年都能获得1500元的生活费资助;把尊师重教落到了实处,重庆所有农村中小学教师,每人每年增加津贴3600元;落实一系列民族教育扶持政策,市级财政每年新增教育经费的70%以上用于农村教育,重点用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
这一系列的政策,为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三个方面探索推进城乡教育均衡
“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彭智勇表示,要以建设“试验区”为新起点,提高教育发展水平,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真正把重庆建成缩小城乡和区域教育差距的“试验田”。
这块“试验田”应该怎样建?彭智勇说,具体从三个方面探索推进:一是健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改革试验,争取在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经费保障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招生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评价模式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通过改革试验,重点在加快实现“双高普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阶段,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等方面有重大突破,发挥重庆教育在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的带动、辐射作用。
三是提供全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示范和借鉴。通过改革试验,重点在城乡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资源优化配置、总体水平提升,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最后,彭智勇向记者描绘了统筹城乡教育“试验田”远景规划:到2020年,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基本实现全市城乡教育和谐发展。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3-6岁幼儿入园率达到85%;城乡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达标率达90%;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优质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的比例均达到90%;高等教育进入普及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0%。继续教育满足城乡居民需求,建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受教育年限比缩小到1.5∶1。(本报记者 胡航宇 通讯员 谭凯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