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37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年级语文下册蚕姑娘听课记录及评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9:5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蚕姑娘》 第二课时 听课笔记

   葛村中心小学    吴丽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介绍,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示蚕的图片)这是什么?

板书:蚕(强调平舌音)

2、谁见过蚕?能指着图来介绍一下吗?

3、从字形看,蚕是“天下一条虫”,那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4、(出示文中蚕姑娘)你们喜欢这些可爱又有用的蚕宝宝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显示课题,读题)蚕姑娘。

二、媒体辅助,读懂课文

1、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播放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认识“蚕卵”,直接感受“蚕卵里钻出蚕姑娘”的情景。

(3)读后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蚕是在奏从蚕卵里钻出来的。

2、  第二~五自然段。

(1)课件出示各阶段照片,生动形象地演示蚕生长的过程及形态变化。

(2)讨论蚕的形态变化及生长过程。

(3)自由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中哪些语句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4)比较四、五自然段的异同,并仔细观察蚕姑娘“发胖—发亮”的变化 。

(5)谁能不看书,把四、五自然段蚕姑娘的变化说一说?

(6)连读二~五自然段,把蚕姑娘的四次变化在脑子里想一想。

3、  第六~七自然段

(1)指名读六~七自然段,播放录象。

(2)把看到变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各自边读边在脑中重现蚕吐丝结茧的过程。

三、表演体验,读好课文

1、文中一次次变化的蚕姑娘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2、你们能用朗读向大家展示那么惹人喜爱的蚕姑娘吗?

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朗读有关写蚕的诗句。

2、上网搜索,了解更多的有关蚕的知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9:54:31 | 只看该作者
(听课教师评课摘录)

梅萍贤:激活思维,让学生领悟到意味深长

学生是有独立个性的人,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篇课文常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对同一个问题可持有不同的发现。对此,吴老师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或讨论,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启迪,求得真知。吴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去读读课文,发现课文3-5小节与课文第2小节有什么不同?学生在仔细朗读课文后,多多少少发现了异同,通过集体的讨论,使学生的发现上升了一个层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地体会到了作者在写作方法上的不同,进而感悟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倪荣香:

今天听了吴丽老师执教了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蚕姑娘》一课,这是吴丽老师在语文课上对二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随机性的和生成性的说话指导训练。教师在上这节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先通过简要介绍让学生对蚕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通过带领学生对各个自然段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对蚕的蜕变过程有深刻的理解。课堂上让学生说得充分而有序。这是语文课上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重要也是最实在的目标之一。语文课要重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从这节课学生口头言语的表达情况看,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得充分而丰富,教学效果明显。
朱成芳:激发情感,让学生体验到有滋有味

小学生活泼好动,课堂上让他们适度地“动”起来,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情感。在课堂上,吴老师利用蚕不同时期的生长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让学生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蚕的可爱,蚕的变化过程,把四种不同形态的蚕姑娘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同时,吴老师还引导学生深情并茂,入情入境的朗读,使学生与文本及文本的作者产生情感的交汇,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进而激发情感,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王冬娣:

今天,听了吴丽老师的《蚕姑娘》第二课时。这是一篇富含知识性,但又不乏童趣的文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插图十分惹人喜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其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充满童贞,韵味十足,学生读起来自然琅琅上口,乐此不疲。 在学习过程中,吴老师设置理解和学习课文的台阶,一步步放权学生,充分利用先扶再放的教学策略,力图让学生渐渐掌握相似段落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能力。 在精读全文的过程中,集中力量在重点段落,以及关键字词上加以点拨、强调。其中二、三小节的基本构架是十分相似的,同样,三、四、五小节的构架也如出一辙。在教学每一组相似段落时,以点化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二、三两节时,既抓住第二段进行重点的理解分析和指导,让学生理解领悟“又……又……”的用法,了解每次蚕眠的过程,体会“醒了,醒了”的兴奋,还要把让学生去比较相似段落,从而更主动地理解课文内容。

李 欢:

《蚕姑娘》这篇课文形象地描写了蚕由“蚕卵→蚕→蛹”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相关知识:从蚕卵里孵化出来,四次蚕眠,蜕皮,上蚕山,吐丝结茧,变成蛾。

吴老师一开始通过图片,让学生观察,调动学生的兴趣.紧接着抓住课文的第二段为切入点,让学生读,思考,并找出相关的动词,让学生知道蚕在不断生长.全文结构方式基本相同,清晰醒目,前后贯通,易于学生阅读把握。在教学这课时,吴老师通过课文中那些形象、生动的语句,有趣的生长变化过程,前后贯通的文章结构,激发出学生对学习本课的极大兴趣。在教本课的重点部分时她把这部份的教法主要用在解答问题上:如蚕的一生要睡几次?是怎样进行变化的?蚕最后是变成了什么样的?还有让学生自己找出各段之间不同的地方,通过比较,让学生轻松的理解各段之间的不同,体会蚕姑娘在不断的生长。在总结中,吴老师抓住一些拟人化的词语,把为什么叫蚕姑娘的问题揭示出来。特别是通过对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变成”,黑姑娘变成黄姑娘,变成白姑娘,变成胖姑娘,变成蛾姑娘这些活泼生动的句子,让学生掌握了蚕的生长知识,明确为什么把蚕当作人来写。

这堂课学生的学习气氛热烈,对由蚕变成蛾的生长过程了解得十分清楚。

周 勤:

《蚕姑娘》这篇课文形象地描写了蚕由“蚕卵→蚕→蛹→蛾”的生长变化过程的相关知识:从蚕卵里孵化出来,四次蚕眠,蜕皮,上蚕山,吐丝结茧,变成蛾。全文结构方式基本相同,清晰醒目,前后贯通,易于学生阅读。特别是文章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惟妙惟肖的插图,充满情趣,孩子们乐学、爱学。

吴丽老师能始终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方面的特点,通过抓重点字词引导学生阅读,图文结合,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情感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收获,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吴老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抓住关键词如“醒了,醒了”、“成了,成了”、“变了,变了” 指导感情朗读;抓住“就”、“又”进行辩词练习;利用课文段落结构相似的特点及时进行反馈,学生学得轻松、有效。

整节课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教学板书设计美观合理,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在教材的整合方面也下了一定功夫,多媒体课件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展示了教师优良的教学基本功。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思维活跃,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均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4 11: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