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1-14 20:00:48
|
只看该作者
《好学的爸爸》教学反思
《好学的爸爸》一文讲的是爸爸勤奋学习电脑,成为电脑高手的事,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科学。在教学本课时,孩子们出现的状况让我记忆深刻,现在和大家共享。
一、联系实际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最近”一词也不太容易理解。我就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来进行理解。
师:同学们,最近你们在看什么电视呀?
生:我最近一直在看《少儿频道》里的节目。
师:那你们以前曾经看过什么电视节目呢?
生:我以前看过《蓝猫淘气三千问》。
师:我们最近学了哪几篇课文呀?
生:我们最近学了第11课、第12课。
不用再多说什么了,学生已经懂了。
二、动作表演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有些词语,如果用书面化的语言进行解释,往往悔涩难懂。我以动作代替书面语进行解释,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如文中“夹着包”的“夹”,我和学生一同把语文书当成包,夹在腋下。一个动作,就让学生明白了“夹”的意思。此时我又让学生说说什么东西也可以夹。大家想出了不少:夹着书,夹着文具盒,夹着一顶伞……这说明大家真正懂得了“夹”的意思。
三、比较引导法
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朗读中,我发现大家没有真正弄懂“充电,就是再学习呀”这句话的意思,把它理解成了“充电,就是在学习呀。”我出示了两句话:
丁丁在吃一碗饭。
丁丁再吃一碗饭。
让学生反复地读,并进行比较。很明显,大家一下就明白了第一句话讲丁丁正在吃一碗饭,第二句话讲丁丁已经吃过饭了,还要再吃一碗饭。这时,再让学生读课文里的话,大家突出了“再”字,读懂了这句话。
四、讨论分析法
对词语的解释并不是低年级词语教学中的目标,但对词语进行一定程度的理解是孩子们积累语言文字的重要前提,通过让学生对“充电”举出的实例,对帮助理解“充电”,对帮助体会爸爸为什么不断地再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例如:文中有句话:“充电,就是再学习呀!”学生对于“充电”一词的理解是有问题的。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什么东西需要充电呢?
生:手机,小灵通。
生:电动车,手提电脑。
师:对呀,那么文中的爸爸说自己是去充电,他到底给什么充电呢?
生1(聪明的):他是给自己的脑子充充电。
众生哄笑,都认为他讲的荒谬。还有好多人举起了手预备订正。
生2:爸爸是给自己的电脑充电。
生3:爸爸是给自己的电动车充电。
生4:不对,爸爸如果给自己的电脑充电,为什么还要夹着包往外走呢?
生5:就是,如果给电动车充电,为什么要到外面去呢?
生6:可是,自己的脑子怎么能充电呢?
生7:书上不是讲了吗?“充电就是再学习呀”!
师总结:对呀,电动车没电就不能骑,一个人没有文化知识,就像电动车没电一样,再也开不动了,所以,爸爸要再多学一点知识,就像是给自己的脑子充充电一样,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能干。
教无定法,只有我们教者善于动脑,运用多种方法,才能让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