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赵丽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之精华一备课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09: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课之精华一备课

信息技术在“整合”层面上的应用,带给学生许多新型学习行为,概括如下:

a、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和交换信息;

b、利用多种方法整理、组织、分析和综合信息;

c、以收集到的信息为基础进行概括和得出结论;

d、运用各种媒体和各种方式进行交流;

e、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和协作;

f、以合乎伦理的、适当的方式与他人进行交流。



如何让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呢?这就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专家指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学科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双向互动整合,可以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促进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形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新形态,进而使信息文化与人的学习生活整合而成为有机的连续体和统一体。



下面是关于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的供参考。

随着科技事业的迅猛发展,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教学模式已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便是轰轰烈烈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然而,纵观当前中小学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体辅助教学却普遍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战”功能,更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1、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下的传统教学思想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自然会跟着先进。于是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

   (2)滥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冲淡了教学主题

   现代信息技术赋予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而课堂教学也完全因为信息技术辅助而变得多姿多彩。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变抽象为直观,化空洞为充实。一般来说,新生事物容易成为人们注意的对象,尤其在课堂上当学生们厌倦了枯燥乏味的讲解时,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然而,有的教师在一些课上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在某些公开课上,甚至看到一些教师纯粹以信息技术替代小黑板与挂图,将信息技术视作“电子黑板”。我们主张在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切不可忽视了教学课件的选择。使用课件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要能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内容,切不可由于过多使用,使课件变得杂乱,而冲淡了教学主题,误导学生。成功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应当始终将学生牢固地控制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内涵的进一步展开上,使信息技术有鲜明的教学性。

   (3)、机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使师生更加被动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因此某些教师便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信息技术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课件,也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信息技术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时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让计算机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更有趣的是,曾经由于教师在操作电脑时多按一次键,电脑便自说自话,教师顿时手忙脚乱,学生哄笑不已。此类现象实在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悲哀。究其根源,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了“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这只不过更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

   (4)课件制作费力费时教师普遍请人代劳

   制作课件比较烦琐,一节课的课件需要花很多时间去完成,而且还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水平。因此,很多教师都是在上公开课或评奖之类的课时才请专职教师制作一个课件,平常的课很少有时间去做这些工作。对于多数人来说,工作总是越省事越好,搞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省事省时也是要具备的一个必要条件,能减轻工作量又能提高教学效果必然受到欢迎,至少也应该是以同样的工作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前提。

   (5)商业化的课件严重脱离了师生的实际

   目前,市场上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件层出不穷,每一个课件都有它独有的优点。对于这些商品化课件,由于它们大都是由专业制作公司聘请各路专家精心设计制作,拥有各方面的专业人才,故而在技术应用、美工、音乐等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使人乍看之下,耳目一新。然而当我们将其现成运用到课堂教学时,却往往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在这些商品化课件设计过程中,忽略了教师这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游离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些商品化课件只是按照专家给定的一种所谓“最佳”的授课模式来设计教学流程,甚至将学生有可能出现的正确或错误的反应也一丝不苟地在商品化课件中体现出来,使得每一位使用者都必须按照这一教学流程去授课。然而教学过程毕竟有别于生产流程,教学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果缺乏了教师的个性发挥,缺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本应多姿多彩的教学过程便会在商品化课件的导引下转化为一种程式,最终便是教学方式的僵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给我们带来的便不是教育的进步,而是在方式方法上的衰退。

   (6)生搬硬套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效果极差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以教学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化,能有效跨越时空的限制,大大提高教材的表现力,进而使学生学习更有趣、简便和有效。特别对有些课程教学内容会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但能尽快掌握所学内容,而且通过学习方式的转换,会对学习产生兴趣。然而,从古至今,任何一种事物都没有绝对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亦然如此。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要对其必要性做充分的论证。追求现代化的意识虽好,但是课堂教学务必讲究辩证法。如果没有必要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非要将信息技术搬进课堂,那是哗众取宠。

   例如,曾观摩的一堂户外体育课。教学内容是一年级的《我们与春天有个约会》。执教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上网,进行自学《春天在哪里》的舞蹈动作。试想:塑胶操场上,电脑安在哪里?教师为了完成这一教学流程,搬来了跳高垫子,将学生的笔记本电脑一一安置在垫子上。学生在强烈的阳光下个个趴在垫子上,朦朦胧胧地观看教师课前准备的虚拟网页。至于教学效果如何我们姑且不谈,就学生趴在垫子上,这样的学习形式就不该提倡。何况阳光如此强烈,屏幕清晰度根本不能保证,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仅*一时半会能看得懂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09: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课之精华一备课

  2、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对策:

   为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整体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根据不同教学要求把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交互使用

   信息技术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语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比用幻灯片效果差。在讲复习课的时候,可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如中间的停顿,辅助解释,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先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位学生等等,这样做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2)根据不同学科特点灵活选用课件并加以适当修改补充

   否定课件的程式化,并非是否定商品化课件,毕竟它们大都集各专家之精华,集各专家之智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点难点的把握,以及突破这些关键所设计的方案都有其独特的专业水准。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根据教学需求,重组教学课件。因为,教案是执教者根据教学要求、教材以及学生情况而设计的,一人一个样,一次一个样,教学课件效果也是同样道理。

   (3)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才是真正的主导。计算机固然有与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投影机放大演示功能、展示台的实物静态展示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而定,选择合适的媒体,以最佳效果为原则。唯有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表现手段,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并非越先进越好,用得越多越好。就如上述例子,教师完全可以采用常规的录音机,配上合适的音乐,为学生示范,这样既清晰、直观,又便捷、省时。

   (4)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特点使多面体辅助教学更具人性化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变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光明性、不可抑制性及其在我国的现代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不应该放弃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继续尝试。关键是如何结合传授内容,设计制作适合教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课件,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教师在设计制作教学课件的时候,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必须对教学课件的总体框架进行严格的把握,即进行教学要求分析,使课件中的知识点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总体结构。即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导航器,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教师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这样才真正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精髓。

   总而言之,无论是传统教学手段,还是现代教学手段都各有其优势与不足,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后者去取代或否定前者,也不能反过来用前者去否定或取代后者,而应该适时、适度,真正发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使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朝着健康、有序、稳步的方向发展。



  (五)如何布置作业才能达到‘轻负高效’?”

作业是我们教师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途径,作为老师我们自然应该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传统的作业布置大多是写几遍生字,做几道数学题等总是脱离不开课本上的内容,重复、机械、呆板。这种形式的作业会扼杀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学及不完成作业现象。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改革作业方式,提高作业质量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布置时要突破课本的束缚,注重学生课内外知识的丰富与拓展,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1、搜集资料型作业

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与所讲内容相关的文字或图片或录像、光盘等资料,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适当的筛选,在课上与同学进行必要的交流和展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丰富了学生多方面的知识,为学生深入地理解领悟教学内容打下了很好的铺垫。例如在讲四年级上册语文观摩课《爱我中华》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在课上交流。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及课上的交流展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更透彻,情感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对诗文的理解也有了实质性地升华。

2、调查、访问型作业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提前布置一些调查、访问、参观等实践性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容忽视的。如在讲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各种各样的商业场所》一课时,事先让学生调查了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年轻时候的商场是什么样的 ? 生活方便吗 ? 并让学生调查自己家附近的商店,商店里的商品有什么特色,有哪些便民措施等。如果学生课前不做这些调查,那么课堂上让学生谈商店的发展变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必然无从谈起。

3、观察、体验型作业

观察、体验型作业是学生获取感性材料,形成表象,提升理性认识的基础。如教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春天》这一单元之前,教师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春天的景物,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春暖花开、草木复苏、万物峥嵘的一派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课上学生对春天的变化的表述如泉喷涌,一发而不可收。再比如教学《锄禾》之前,让学生双休日跟父母去田地里真正体验一次劳动的辛苦,学生对 “ 粒粒皆辛苦 ” 的理解则会更加深刻,表达自然也就会有感而发了。

4、汇报、表演型作业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周布置一两次汇报型作业,学生可向家长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学校的趣闻乐事、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情况,还可以汇报自己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之后让家长将学生汇报情况的反馈意见以书面材料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带回学校交给老师,老师还可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及建议反馈给家长,建立起家校联系册。这种方式使家长、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互相沟通、互相了解的桥梁,使三者之间加深了情感沟通,增进了联系,也有利于家校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表演型作业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广种方式。低年级的语文课文以童话、寓言故事居多。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合作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排演课本剧。有时学生的表演能力真能让教师刮目相看。如让学生表演《小马过河》时,学生不仅能为各种动物设计头饰,而且能根据角色选择合适的人进行表演。演老牛的是高高壮壮、粗声粗气的刘天随,演小松鼠的是活泼机灵的刘文晓,演小马的是天真可爱、单纯率直的刘倩;演老马的是深沉稳重的赵云浩。通过角色的表演,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增深了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表达能力。

5、手工、绘画型作业

手工、绘画型作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绘画能力,还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素养得到一定的锻炼和培养。如在教学科学《流动的水》一课之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制小水轮,下节课在班内展示。结果学生自制的作品五花八门,有的是用大小不同的纸片做成的小水轮,有的同学则动了一番心思,巧妙的利用胶带把果冻壳按同一方向固定在两个圆纸片中间,还有的同学制作更为精彩,在小水轮的上方利用小铁片制作了一个小水槽,让水顺着水槽流下冲击小水轮 …… 虽然有的作品很粗糙,有的还不太美观。但这些都是学生自己精心制作的,很珍贵。教师还在班里布置了一个小展览,展示学生各自的作品,学生亲自设计的作品得到了肯定,兴奋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

在做完二年级语文《春天》这一单元之后,教师让学生画一幅图,把自己认为能代表春天的景物画下来。学生有的画粉红色的艳丽桃花;有的画路旁婀娜多姿的垂柳;有的画排成人字形的小燕子;还有的画田野里绿油油的青草 …… 学生的图画各不相同,内容丰富多彩。教师组织学生办一期关于《春天》的图画展,学生看着图画展里自己和同学的作品,互相欣赏着,评判着。

6、联想、想象型作业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文词优美,朗朗上口,极富儿童情趣。学生兴趣浓厚,读起来摇头晃脑,人情人境。一些优美的诗歌、有趣的童话故事都可以作为学生仿写、续写、创编的原始材料。如学了语文课《我想》之后,教师让学生仿照课文创编诗歌,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如学生写道:我想变成无数的种子,在无边的荒野中生根、发芽,使荒野变绿林;我想变成天上的雨滴,滋润山区干涸的庄稼,为他们带来丰收的喜悦;我想变成粉红的桃花供人们观赏,使人们赏心悦目 …… 正是由于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自由联想想象的机会,学生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7、朗读型作业

教师每个星期五布置一份朗诵录音的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每人录一篇学过的文章或自选的优美诗文,星期一带到学校,利用早读时间播放给全班同学听,然后评出 “ 优秀播音员 ” 。隔一段时间之后,让学生将自己前后的录音进行比较,评选 “ 最大进步奖 ” 。朗读型作业的布置使学生的朗诵兴趣浓厚,朗诵积极性空前高涨,朗诵水平明显提高,而且也使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善读书的良好习惯。

实践证明,教师富有创意、别具一格的作业设计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符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灵活多样的作业方式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必将产生有益的影响,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的作业批语是教师对学生短时成绩的肯定与否的表现形式之一,作业批语可以起到循循善诱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善于应用 “批语 ” 的功能,让作业批语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翅膀。

当然,以上所说,只能是素质教育旗帜下新课程实施中的布置作业的理念,但是对于目前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夹缝中从教的教师来说,单用上面的方式布置作业的话,只达到“轻负”的要求,但不可能完全达到“高效”的目的。言外之意,必须要针对各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程度,根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分层次地布置作业,以学好每一篇课文、做对每一道题、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目的来展开训练,关键是要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那种普遍撒网、重点捕鱼的题海战术实不可取。无论何种作业,不要以为学生都做过了,就以为掌握了,最重要的要看学生都会做和做会了没有。

布置作业“轻负”简单, “高效”很难。这是科学和技巧的问题,更是教师授课效果和学生领悟能力的问题,也不是一两篇文章能指点清楚的问题,要*我们的教师扎扎实实地在实践中摸索经验、升华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09: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课之精华一备课

课之精华四听课

在课堂上,没有参与教师与学生之间双边活动的人,就是在听课。
如果,一节课使学生变成了听课者,就不是一节好课;如果,一节课使听课的人也动起来,那么,就成功了一半。
教师授课是艺术,学生上课是享受艺术,听课则是对授课艺术产生课堂效果的见证。 大凡没有人平白无故地去听课,否则,就是在上课。
不过听课也有学问的。
我认为,不管听什么类型的课,都要抱着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虚心学习的求知态度、研究问题的科研态度来听课。俗话说:“愚人不能从智者那里学到什么,而智者却能从愚人那里学到很多”。所以,即便是最不成功的一节课,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一定要记住:别人在课堂上发生的缺点,就是自己在课堂上存在的不足。自己如果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我要是上这节课会怎么办?会不会发生同样的缺点?自己如果在以后的课堂上避免了别人发生的缺点,也就是吸取教训,学到了优点。久而久之,长进是很快的。
我觉得,听课的诀巧是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的焦点、适应点、问题点和闪光点。
当然,这要分不同类型的课来区别对待。
专家讲课和作课,重在把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融会贯通,给我们以启迪;同时,又把教学的理念、方法、手段,灵活地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呈现在我们面前,给我们以点拨。专家高屋建瓴的理论和精彩的课堂艺术,其焦点就是教教学理念的先进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焦点,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向研究型的教师迈进。
名师导课和示范课不同于专家的讲课和作课,她没有高深的理论做支撑,重在倡导和推广一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一般来说,这类课有些是诸多教师辛勤劳动的结晶,是诸班学生多次彩排的精华,因而,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精彩片段无处不有。听这类课,要找准合乎自己教学能力和学生实际的适应点,从提高自身教学研究的能力出发,学习名师的风范。
教学观摩课和研讨课,明显地带着一种研究课堂问题的意识。根据问题的解决办法和解决程度,可能是成功的课,也可能是失败的课。但无论如何找准精确解决的问题点,是首要的听课目的。其实,这类课也是对自己解决课堂问题的重新验证,或许,抱着很大的希望,期望通过某次听课要想解决的问题,一时没有解决,这也是难免的,但只要你用心,意外的课堂收获,也将使人受益匪浅。
常态课和生成课是我们每个教师最常听的、最不起眼的,且又最有实际效果和最具实际意义的课。外地教师到先进学校的取经课、新教师听老教师的带动课、同行之间的互相听课、学校领导深入一线掌握教学动态的推门听课,都具备这种特点。这是实实在在的、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能力和学生课堂活动能力的原始展现。虽然,有时遗憾不少,但听课人必须善于寻找这类课的亮点,正确对待出现的缺点。切忌不要凭借一堂课的优劣来评价一位教师。
如果,在听课中能够综合性地准确把握一堂课理论与实践的焦点、合乎自我的适应点、精确解决的问题点、捕捉教学的闪光点,那就再好不过了。
我常想: 授课课的教师有教案;上课的学生有作业;听课的教师也应该有作业,那就是听课记录和听课反思。
听课记录,要区别于学生的随堂笔记。不在于记录授课的详细内容,而在于记录授课的环节、过程,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每一个步骤都要有侧重点地记录。自己感兴趣、可取的地方,要用波折线标记,划个“V”肯定,有疑惑的地方要用横线标记,划“?”待解,有争议的地方,用“口”圈注进行商榷。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要简略记录,学生的活动用“①、②、③……”的数码标记,活动效率(回答问题是否正确)用“X”、“V”在数码后标记。一节课象这样记录下来,整个教学的优点和缺点,就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听课本上。就不用牵强附会地,进行机械地分析、总结和重新归纳书写。但是,教师的板书,要在听课本的后页上详细照样记录,以便吸取精华,剔除糟泊。至于听课反思,仍要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并且,书写成书面材料为最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0: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课之精华一备课

课之精华五评课

我曾在“惜时增效”课题研究中提出了“两看”的评价标准:


一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掌握两个20分钟、把握两个80%,即:教师讲课不得超过20分钟,学生课堂训练不能少于20分钟;课堂学生活动人次不低于80%,教学目标达成率不低于80%。

二看教师能否保证优秀学生“吃得饱”,中等生和后进生“吃得了”,能否熟练、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效果。

当然,这不可能含盖任何学科的任何课堂,更何况我们许多教师会备课、说课、授课、听课,但不会评课,一到教研活动听完课发言时,就成了一装盐——咸咸(闲)地蹲在那里,一言不发。

这是因为我们的许多教师只是一个实干家,不是一个研究家,既是听课后有很多收获,也不善于总结,更不会归类升华与别人分享了。 更是因为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说服,就是求和谐、求愉快、求发展。说服是一种技巧,说服是一种智慧。善于说服别人,首先应善于说服自己。充分尊重别人,是说服别人的心理基础;以理服人,是让人心悦诚服的保证。评课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是技术就有要领可操作。

要知道评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反馈、探讨和交流,是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客观有效地评价一节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 一)、评课的原则


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评课要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为目的,倡导交流研讨式评课。

评课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激励性原则。评课要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出发,要善于发现教师教学过程的闪光点,要给教师理论上指导,方法上点拨,过程上反馈,使教师在评课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



2、层次性原则。评课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评课对象区分对待。对于骨干教师评课的标准要适当高一些,对于新任教师标准适当可以低一点,要逐步提高标准要求。要根据“优质课”、“研讨课”、“汇报课”、“过关课”的不同要求区分对待。



3、针对性原则。评课要讲究效果,不要空话、大话、好话连篇,面面俱到,不深入实际。要抓住关键和要害,突出重点,讲究针对性,要提倡“一课一得”的课堂教学评价。



4、客观性原则。评课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坚持两点论,不能走向极端。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因此,课堂教学是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课堂教学也要与时俱进,要不断创新,不断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对课堂教学的要求。



(二)评课的方法


评课要理论联系实际,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基本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评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遵循从教学实践到教学理论再回到教学实践的认识规律。评课要有理论根据,要透过课堂教学实践能够归纳出所反映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要在理论上升华,在实践中指导。要将新课标的新思想、新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


2、要从大环节到小环节,突出重点和关键。评价一节课首先要看教师的教学理念如何,是不是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新思想。其次,要看学生的参与程度怎样,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如何,要重点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要看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细节上还需要改进什么等。



3、要从封闭式评课向开放式评课过渡,倡导评课手段多样化,参与评课人员多元化。评课要有中心发言人,要善于归纳教学的成功之处,要毫不保留地指出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评课教师也要有自己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同时,除了教师的他评外,讲课教师也可以先自我评价,提出问题,引发大家讨论,还可以邀请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参与评课,征求他们的意见,也可以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学生和学生家长的评价意见。


(三)评课的规范


1、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评课活动,把被评的课作为新的教育观念与新的教育行为相关联的例证。通过听课评课活动,使教师获得真实体验,从而提高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要求和能力。



2、评课活动一般先由执教者自评,然后由富有经验的教师、教研组(备课组)长、教研员或专家主评,再由听课者(教师、学生、家长等)评议。



3、要以求真的科学态度进行评课,要有理有据、观点鲜明、实事求是,极力避免“走过场”、“一风吹”等不良现象。



4、各级各类听课评课活动都要有记录,学校教研组必须详细填写评课讨论记录表,评课档案应作为教研组考核和先进教研组评比的依据。



(四)评课的标准


1、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

(2)重点和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4)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2、教学程序(体现主体意识)。

(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3、教学方法(体现训练意识)


(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

(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4、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造新能力,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



5、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


(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4)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5)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6)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


6、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


(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2)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

(3)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7、教学特色(体现特色意识)



(1)教学有个性特点。(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五)综合评析法


所谓综合评析法就是指评课者对一节课从整体上做出全面、系统、性评价。通常做法是先分析后综合。

综合评析包括以下内容:



1、从 教学目标上分析。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因 素

结 果

得分率

权重

排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0 10: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课之精华一备课

教学目标

具体全面

0.9536

0.1450

4

教学内容

科学准确重点突出

0.9377

0.1517

1

教学方法

灵活

0.9557

0.1472

2

教学状态

自然规范

0.9119

0.1382

6

教学手段

运用恰当

0.9189

0.1408

5

德育美育

寓德育和美育于学科教学中

0.8739

0.1303

7

从上面的统计分析看出“教学内容科学准确重点突出”是第一位的。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 教学程序上分析 。


(1)看教学思路设计 。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

我们平时看课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的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



(2)看课堂结构安排 。

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1)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前面时间安排多,内容松散,后面时间少,内容密度大)或前紧后松现象(前面时间短,教学密度大,后面时间多,内容松散)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

2)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占用时间过多,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3)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

4)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5)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的,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的现象。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什么是教学方法?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体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化手段。“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陈旧单一教学手段应该成为历史。看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还要看教师适时、适当用了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当前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还存在“四个一”现象,这应该在听课评课中得到解决。

这“四个一”是:

1)一讲到底满堂灌。不给学生自读、讨论、思考交流时间,教师“讲”“灌”包打天下。

2)一练到底,满堂练。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备课找题单,上课甩题单,讲解对答案,怪不得学生说:“不是灌就是串,要不就是满堂练。”

3)一看到底,满堂看。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指示,没有具体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名为“自学式”,实为“自由式”。4)一问到底,满堂问。有的教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而提的问题,缺少精心设计,提问走形式。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1)看板书 。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 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教法。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议、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六)评课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正确的评课能较好发挥应有的功能。反之不科学的评课会降低应有的作用。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评课有问题上,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表现如下:


(1)重听轻评 。如果有些该评的课而不评,一方面执教者心里没底;二是评课的作用没得以发挥,听课也就失去了意义。

(2)敷衍了事。 即使有的课评了,有碍情面,评课敷衍了事,走过场。“不说好,不说坏,免得惹人怪”。评课大部分是虚假的评议,只讲赞歌,不讲缺点。评议会上,经常是发言只有三五人,评议只有三言两面三刀语,评课冷冷清清。

(3) 平淡肤浅 。有的听课者听了一节课后,看不出什么问题,笔记上没写出什么,只是笼统地认为“这节课教得不错”,或者说“这堂课教是很差”。有的评课者虽提了不少意见,但多半是枝节问题,教者板书如何,声音大小,教态,拿教鞭的姿势,图表悬挂的高低等等。总之,评议平淡肤浅,泛泛而谈,触及不到问题,难怪有些老师感叹这样的评议没啥意思。

(4)面面俱到 。对一节的评议应该人整体上去分析评价,但决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需要有所侧重。即根据每一次的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突出重点。但实践中有些评课面面俱到,因而泛泛而谈,难以突破重点。(5)参评面窄 。 评议会上评的少,看的多。为了避免冷场,组织者只好指名道姓发言,由于发言面不广,且大多属于被动发言,因此,评课场面冷清,难以形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热烈气氛。

(6)以偏概全 。还有一种倾向,评课时只评教师的一两节课,不评教师系列课,这如管中窥豹,很难作出全面评价的。

(7) 评“新”弃“旧”。 眼下冠以“新方法”“新结构”“新课型”的课多起来了。于是,凡是有“新”东西的地方就门庭若市,评课时认认真真,而对传统的东西不屑一顾。显然这也是不妥当的。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足,评议不到位 。

有的评议者不明确评课的目的意义,评课又怕得罪人,怕影响讲课教师晋级评优,所以评议时只讲优点不讲缺点。也有的问题来自讲课教师身上,他们认为自己课提不足,是掉自己的价,是鸡蛋里挑骨头,一旦别人提出不同意见就顶牛。

(2)评议方法不当,效率低。

评课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有规律可循。如果不讲方法盲目地评课,自然效果就不好。

(3)缺乏严密组织,随心所欲。

评课效果不好,还与评课没有组织好有密切的关系。有些听课评课,组织人员事前没有具体要求和管理,评课也是盲目性,随意性,松松垮垮。

(4)缺少素养,认识不到位。

出现上述评课问题还与评课者的理论素养低,教学经验不足,对课不能做到居高临下的分析有密切的关系。

 最后,想说明一点,评课虽然评的是课,但实质评的是人。因为教师作为授课人实际上也处在被评的首要地位。因此,评课人与授课人就形成了评与被评的一对矛盾,如果运用好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来处理评与被评的关系,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有助于调动教师的教研工作热情,展示教师的教研工作才能。

这就要求评课时要有一种“唤醒”和“激发”的技巧。因为唤醒“胜任内驱力”、 激发“创新内驱力”。评课时要以“优点谈足,缺点抓准”为原则,使授课人感觉到评在点子上,谈在情理中;同时使听课人唤起对特色的注意,产生学习效仿的心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08: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