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9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猜猜我有多爱你》活动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09:2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猜猜我有多爱你
章贡区第二保育院—赖湘泓
活动名称:猜猜我有多爱你(中班)
活动准备:
1、故事PPT《猜猜我有多爱你》;抒情音乐。
2、图片若干张(如:赣州汉字、房子、海、围巾、柳树、星空)。
活动过程:
师:这里是中班的孩子。一进来和后面的老师打过招呼了吗?转过来看看面前的这个人。见过我吗?知道我是谁吗?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姓赖,后面是什么?——赖老师。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和赖老师听听故事,说说心里的话。
PPT(猜猜我有多爱你)
1、带来一本书,叫什么名字?
2、故事里讲什么故事?哪里看出来?
3、到底说了大兔子和小兔子什么故事呢?
4、这些字里有一个字必须认识“爱”。
二、故事引导
片段一:用张开手表示爱
1、小兔子和兔妈妈用一个什么动作表示自己的爱?(做做看)
2、妈妈的爱多还是小兔子的爱?谁来和我比比谁的爱多?
3、为什么要把手张到无法再张开?(幼:爱多)
片段二:用举手、跳跃表示爱
1、再看看用了什么动作表示爱。(片段)
2、又用了哪两个动作来表示爱的?
(1)举手:动作不够,还要说出来——心里有爱要说出来。
(2)谁来和赖老师比比谁的爱多,心里有爱就敢比。
3、还用了一个什么动作?(跳跃)
(1)集体动作示范。
(2)和赖老师比比谁的爱多。
片段三:小兔子和兔妈妈眼前的景色
1、小兔子的眼前有什么?
2、猜猜,小兔子用眼前看到的东西怎样表示心中的爱的?
(1)教师用竹子示范:妈妈,竹子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
(2)还有什么表示?说出来。
幼儿:房子有多大,……;路有多长,……;树有多高,……;山有多高,……;花有多香,……;草有多绿,……;黑板有多大,……。
三、拓展经验
1、师:其实除了这些,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表示我有多爱你。(示图片:赣州汉字、房子、海、围巾、柳树、星空)
2、幼儿看图表达,教师随机引导。
(1)有比上海更大的吗?
(2)有比围巾更长的吗?
(3)比星星亮的是什么?
3、生活中有好呢多东西可以让你来表示对周围人的爱,有什么呢?
幼儿:巧克力……。
4、讲完故事结尾。
四、情感升华
师:这个故事爱多吗?平时在家里你最爱谁呢?在幼儿园的伙伴当中,你最喜欢谁?除了伙伴,你还爱上其他老师吗?
师:中午睡觉前对你的朋友说:猜猜我有多爱你;晚上睡觉前跟你爱的家人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和赖老师再见时,说:(幼儿)猜猜我有多爱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1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09:27:51 | 只看该作者
课后反思:
拿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因觉得故事内容很温馨幸福,就想这节语言活动课让幼儿体验故事里浓浓的亲子之情,只需“倾听”和“表达”,不做过多花哨的手段来组织教学活动。再考虑我们班小朋友的语言表达水平,在这个语言活动中,我稍稍改编了故事并让小朋友学了一个句式来创造表达,“……有多…….,我就有多爱你”。
在整个活动中,我运用了背景音乐渲染气氛,基于音乐的感受让幼儿很好的把握故事的情感基调。在活动前半段,我分段讲述故事,通过动作、语言模仿,逐步让小朋友理解故事内容“小兔子是怎样来表达他对大兔子的爱”;故事后半段是一些描述性的情节,为了克服小朋友复述时表达的困难,在这一环节中,我用了现场图画表示法。让幼儿自己进行大胆地想象创造,自己创编故事。
在完整地倾听故事这一环节,我没有让与幼儿跟着我复述,幼儿在理解整个故事情节的条理上有点欠缺。,但是幼儿有了 “猜猜我有多爱你”的完全情感体验。
在本节课中我运用的教学策略很丰富。多媒体课件、动作语言的模仿、图示、唱歌表演......深深地抓住了小朋友的注意力,小朋友的参与率很高,表现得很积极。而我的就相对比较简约。由此,第二个特点就是整节课有动有静。一动一静,孩子互动精神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3-23 15:43:43 | 只看该作者
赖老师,我是个南方人,以前听人介绍过您,觉得您的教学思路非常好,我有个小孩想到您那边去学习,但有些情况我想了解下,不知能否有您的联系方式,我的邮箱是875053809@qq。com,希望能和您当面交流下,谢谢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29 05: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