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0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5:4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 同学们,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相信大家对春节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传统、最热闹的节日,想必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春节吧!那么,你们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吗?你们知道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北京的春节》,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浓缩的展现北京春节民俗风情的文章。
板书:北京的春节 老舍
2、问:谁查到了关于老舍先生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资料: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老舍先生是一代“语言大师”,有驾驭语言的本领,尤其是北京话的运用,使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先生的作品很多,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龙须沟》、《春华秋实》等被誉为“人民艺术家。”1966年,老舍先生去世。(注:资料也可以换成介绍春节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了解本文作者老舍先生和有关春节的习俗,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热闹的喜庆气氛。
2、 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自学指导: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想一想:
(1)、全文主要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你认为课文应该怎样来分段呢?
四、汇报
1、 指名读课文
思考:全文主要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学生汇报:学生:全文先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之后详细描述了除夕守岁,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十五闹花灯,最后些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板书: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2、 问:北京的春节大概有多长时间?
学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中写“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之后,是春节的准备,直到高潮,在最后一段时间里,作者都写了那些风俗习惯。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说说你品出了年的什么味道?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老师小结:在整个春节的一系列活动中,从吃到穿,从情到景,期盼祝愿,处处流露着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无不体现出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
师: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激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找出春节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注:学生说,屏幕出现热闹的场面)
问:联系你过年时的感受,你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学生发言:
师过渡: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会的狂欢,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这种气氛?
学位生发言:从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服,门外都贴起了红红的对联,物理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所有人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须赶回来吃团圆饭。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1 15:40:2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我以为一节好课就是细腻,就是对课文重点语段进行感悟。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反复的想,再进行反复说的训练。最近看了一些教学参考资料,结合自己的教学认识到:其实一节精致的语文课,在教学中还需要拥有大局的目光;需要摆正教学的详略;需要谋划适当的方法。  
一、着眼于整个篇章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我们的教学便更应该着眼于整个篇章。今天的教学,我有些纠缠于段的教学。“除夕”“正月初一”“元宵”三个片断之间没能进行整体的了解与梳理。其实三个部分的写作,是有着它们的共同点的。除夕重在一个“忙” 字,正月初一重在一个“逛”字,元宵重在一个“闹”字或“灯”字,为什么分别选这个特点进行描写?因为这是它的显著特色,除夕也挂灯,可是这不是它的主要特色,正月初一也忙,但相对除夕却是无法比的。所以在教学“元宵”这一部分时,还可把三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老舍是选取了它们的典型特点进行描写的。而元宵的典型特点是“灯”,如果让学生先体会灯,再来体会观灯时人山人海的情形,就不会在课堂中那么淡而无味了。  
二、注意教学的详略   
看到老舍的文章,总觉得写得太好,教学时这也不舍,那也不弃。语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蕴要讲,春节的传统文化也要说……教学仿佛一锅“熬腊八粥”。文中六个特别的日子真的不知如何取舍。“腊八粥”“腊八蒜”要让学生读和了解。其实学生一读就明白,根本不用花功夫,可课堂上自己就是不敢放手,总忍不住要讲。“腊八”如此,其他日子了更不用说。教学就蹑手蹑脚了。课后仔细地想写作有详略之分,教学也应有详略之分,该舍得大舍。略不敢略,那么详总能详了吧?可惜的是,对于原本应该详细探讨的教学内容,却又显得力量单薄。  
三、谋划适当的方法   
在重点语段的处理上,我的“策略”往往是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反复地想象来展开。方法单一,效果自然不理想。因为这种方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学生的能力,因为班上学生能力不足,课堂很容易成为少数学生的舞台。比如教“除夕”这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读这段,然后说说看到了哪些画面,体会老舍一句一景的写作方法,之后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体会这热闹是“家家”“人人”“处处”“时时”的热闹。刚开始时,学生还能说说看到的画面,但是当让他们体会“家家”“人人”等时,多数学生就没有感觉了,课堂出现了冷场。于是,我只能通过再次引导让学生去体会,总是希望学生能够听懂我的暗示。而忽略了自己是成年人,是多次解读过教材的,我自然明白文章是怎么写的,可是学生年龄小知识有限,他们才读了几遍课文,即使是读了多遍,又能指望他们读得有多深呢?面对我的暗示,他们自然不明白老师的意思。更何况教学目标怎能以暗示来达成呢?  
所以,对于重点段的教学,还需要可行的策略,让学生参与思考,参与读悟。这个环节,我还是应该让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老舍写作的用心所在。可以通过关键词的理解,让学生去比较读,在朗读中细细体会这些词背后的含义。这样教学,效果才会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2 19:4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