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3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组“诗海拾贝”教学设计单元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09:3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上册第六组“诗海拾贝”教学设计
四川省德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教师 罗瑞编写
四川省德阳市教科所 冯学敏指导
本组说明: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本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有效利用同步阅读教材,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材内容与课外阅读的知识对应,整合课内外知识,指引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古诗词,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在交流吟诵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古诗词写作特点。



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导谈话:



同学们,诗歌一路走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浩瀚的诗海里,有无数的珍宝熠熠生辉。出示《诗经》、屈原《离骚》、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望》、李白《望庐山瀑布》、李清照《声声慢》、马致远《秋思》……



今天,我们就到这诗歌的海洋里去捡拾那颗颗闪闪发光的贝壳吧!



主题回顾



前几节课中,我们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诗的百花园中徜徉,采撷了一路馨香。学习了书中的四首古诗词你感受到了什么?



《诗经.采薇》艰苦思乡



《春夜喜雨》及时喜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恬静热爱



《天净沙.秋》清肃美丽



阅读概览



(一)初读诗歌



在我们的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五首古诗词。我们将重点学习其中的四篇。前几天,老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进行提前赏析,并填写了《同步阅读纪录卡》,请在小组内开始交流学习。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组内合作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合作解决,读通顺诗句。



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注释、词典理解诗歌大意。



3.比一比谁读得流利,有节奏,优美,并能读出古诗词的韵味来。



(二)学生汇报



1.这四首古诗词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首?先读一读,再说说体会。



引导学生总结回顾诗歌特点:



a、凝练的语言



b、和谐的音韵



c、鲜明的节奏



d、丰富的情感和想象(板书)



2.结合学生汇报引出主题。



《硕鼠》控诉



《竹枝词》有“晴”



《赋得古原草送别》惜别



《采桑子》知愁



名句分享与精彩赏析



通过提前诵读,小组合作学习,老师相信你有了很多收获,在这些千古流传的诗词中定有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词句,通过他们你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情感,看到诗人眼前的景象,你能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吗?



要求:先吟诵诗词句,再说感悟。



1.《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问题:何为“乐土”?当时的农民为什么要去寻找“乐土”?他们又能找到理想中的“乐土”吗?



理解:a、“三岁贯女”: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多年,贪得无厌。“逝”简短、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农民对统治者沉重剥削的怨恨与控诉,寻找乐土只是空想罢了。



b、“鼠”、“黍”、“顾”、“女”、“土”押押韵u韵,让我们读起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



2.《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题:说说你在阅读时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眼前出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小结:“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人只用了七个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来了,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3.《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问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回顾我们曾学过的送别诗,你会想到那些?(《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在这一类诗中诗人是怎样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a、学生谈谈理解,看“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时的场景图,说说自己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愫。



b、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把你的同桌当做即将离别的朋友,对他吟诵这首诗。



4.《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a、在班上交流自己阅读的体会,师相机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生再理解。



b、全文贯穿一个“愁”字,运用对比手法,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小结:结合诗词的写作背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传递的意味。



c、分小组赛读,看看哪组最能读出作者的情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9 09:33:46 | 只看该作者
主题拓展



通过刚才的吟诵,我们进一步感悟和理解了古诗词,走进诗人内心去再现当时的场景。诗词,用凝练的语言,传递了无限的情感,留给我们遐想的空间;吟诵着这些音韵和谐的句子,我们感受到祖国文字的魅力。同学们,泛舟诗歌的海洋,你还有那些体会呢?生自由交流。



总结: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诗歌就是那一朵朵奇葩,相信与这些奇妙的文字相伴,穿越千年与诗人对话,你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板书设计



诗海拾贝



凝练的语言



和谐的音韵



鲜明的节奏



丰富的情感和想象



设计者简介:



罗瑞,女,德阳外国语学校小学部语文教师,小学一级教师。学校体验课堂研究组成员。追寻“温暖心灵,熏陶情感、启迪智慧”的教育境界。热爱阅读,品味书香,更爱和孩子们一起行走在阅读之路上,在语文的天地里和孩子们一起尽情地呼吸、奔跑、成长,一起学习语文,享受语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7: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