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激发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会使一个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的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而学生对英语是否有兴趣,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帮助他们搬掉开口难、记忆难这两个初学者遇到的“拦路虎”。
具体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在读、记单词时采用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就能做到“见词能读音,听音能写词。”这样,他们见到生词就不怕了,按照读音规则,越读越有劲头。其次,高中英语课文篇幅长,知识点多,整体性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枯燥心理,失去兴趣和耐心,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提供与课文内容一致的真实场景和语境使动态画面、背景音乐和课文录音交融合一,多媒体在视觉、听觉上的辅助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刺激感官,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最后,在课堂上适当的有意识的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戏,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引入竞争机制,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觉得好玩,从而延长注意的保持时间,更有效的参与教学。
二、积极鼓励,树立信心,扩大兴趣
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相对来讲胆小一些,害羞一些,学习英语的氛围要差一些。他们学英语知识为了应付考试,不敢用英语跟别人交流,尤其不敢和外国人交流。因此他们也体会不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重要性。
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要设法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英语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敢于大声和老师用英语打招呼和交流;鼓励他们尽量用所学的常用表达方式和同学互致问候、对话,也可以开展各类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赛和英语故事比赛等,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口语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他们敢和别人进行英语交流,自信心进一步加强,兴趣进一步扩大。
三、善于抓两头、带中间,使所有学生都有兴趣
中学低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外语,本来是非常感兴趣的,可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有的学生成绩上去了,有的却垮了下来,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所以,教学上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因材施教,使优生有奔头,差生有盼头,全体学生有劲头。对优等生,要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多做一些有一定难度、能力要求高的题目,使他们的兴趣及时转移,不致停留在低层上。对他们的成绩及时肯定和评价,使学生随时了解自己学习成绩的优劣。对差生,更要关心和辅导,多给他们参加锻炼的机会,打消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自卑感和逆反心理。对于差生在学习上取得的小小进步,要随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只要教师在课堂上既充分发挥了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同时又扎扎实实地帮助差生解决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问题,就可以大面积把学生带动起来,使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长久不衰。
四、融洽师生关系,维持兴趣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学生组织活动的效率。一个学生如对某教师信任和尊敬,则对此学科会有较强的兴趣,反之则上课容易走神,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要放弃课堂上“我说了算”的权威,要树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彻底改变那种板着面孔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局面,要变教师的单向传授为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的双向交流,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做到言传身教,感染学生。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希望更多的农村孩子在良好的兴趣指引下轻快的入门,保持农村学生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缩小城乡差距,从而提高教学成绩,让学生和老师更协调,更好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