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4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眼睛与眼镜》课堂设计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3: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眼睛与眼镜》课堂设计及启示
湖北省宜昌市第十六中学 罗登载
  【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块】



  一、认识眼睛的构造与调节功能



  二、认识近视眼及其矫正方法



  三、认识远视眼及其矫正方法



  【活动进程】



  ◎活动一:



  教师活动:



  提供资料──介绍资料,研究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有80%是通过眼睛观察获得的。



  活动解读:让学生体会眼睛在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活动的目标: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活动二:



  教师活动:出示眼球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主要器官的名称。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人眼与照相机的异同。



  活动解读:学生通过观察、联想与对比、讨论交流,从知识素材库中提取相关知识。活动涉及的能力过程有再现、回忆、识别、辨认、比较、判断,自主建构知识得出──眼睑相当于照相机的快门,角膜、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光圈,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都能得到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知识技能目标。



  ◎活动三:



  教师活动:出示一名学生自制的照相机模型,并将照相机模型分别对着教室内的同学、远处的房屋,要求一名来学生观察光屏上的像,要保证这个像是清晰的要做什么?



  学生活动:全班讨论,这与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进行的实验操作有何相似之处?



  活动解读:①学生通过操作性练习进行观察,通过讨论和交流能重现实验中的发现──照相机的焦距一定,物距决定像距,物距长,像距短。要观察到清晰的像,应该移动光屏,改变像距。②学生进一步明确照相机是通过旋出或收回镜头进行微调,保证成像清晰的。③逐步揭示本节课的难点,人眼的视网膜的位置不能改变,如何才能保证看远处物体、近处物体时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启示: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要求教师要以学生的眼光来认识问题,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把人眼具有的调节能力,逐步揭示出来。教师设计的活动要能减小学生认识的难度,同时要整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此处虽然没有做什么实验,但它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探究。这一过程中将过程方法目标渗透了进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3:08:00 | 只看该作者
活动四:

  复习凸透镜的知识,画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折射光路图。


图1           图2



  学生活动:


  讨论: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折光的能力不同,光线经过焦距长还是短的凸透镜折射后偏折程度更大?


  ②图3和4中应填入什么类型的透镜?哪个图中光线折射后偏折程度更大?哪个图的透镜的焦距短,折光能力强?


图3         图4



  活动解读:这样的活动设计,可以让学生领悟人眼中视网膜位置不能移动,只能通过睫状体挤压晶状体改变其焦距,这就是人眼的调节功能。这样的设计还改进了教材中的插图对学生理解带来的新的障碍。


教材插图



  虽然没有进行实验,但引用的所有的规律或知识,都是以前从探究活动中取得的。可以说更多的体现了探究的精神。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教会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至此,完成人眼的构造的认识,了解了睫状体的功能,同时人眼的调节能力这个难点得到化解。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相互协调。


  更主要的学生从中体会到,人眼是最高级的照相机,能在瞬间用意念完成改变焦距的过程,感受造化的神奇。这也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他们会从心底里觉得没有理由不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活动五:


  教师活动:夸张的做出一个近视的同学看书时的神态。要求学生思考,长期以如此姿态学习,该同学的眼睛总是处于以上的哪一种状态?会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活动:讨论、对照图3和图4思考:长期受压晶状体增厚,导致焦距变短,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当光射到视网膜时已变得模糊了。


  活动解读:选择最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情形,开展教学,容易让学生理解不良的用眼习惯,是广大中学生近视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把正常眼睛的调节能力的丧失作为知识线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好的落实了知识和技能目标。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作了铺垫。




图5    图6



  ◎活动六:


  教师活动:如果有位同学近视了,你能用什么方法进行矫正呢?请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活动:讨论和交流。


  活动解读:学生的活动有了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带有明确的方向性,是有序的、有效的。


  启示:教学活动的设计,无非是提高其理性化的程度,使活动(行为)──认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协调发展。


  学生的回答与思考不外乎两类:将晶状体削薄──如激光手术治疗(学生已从媒体或其它渠道得知),还有就是根据晶状体是一个会聚透镜,会聚过度带来近视问题,要用逆向思维,用发散透镜,也就是凹透镜来制作眼镜镜片。


  当然会有学生能根据自己戴眼镜的经验说出,教师可追问其原因,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避免死记硬背。至此,可以说本节课的主要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方法目标已大体实现。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已水到渠成。


  ◎活动七:


  学生活动: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收集的爱眼、护眼常识。随机抽取学生,要求将要点写在纸上,并用红笔钩划,每人限时1分钟,不重复别人的资料。


  活动解读:学生关于爱眼、护眼常识的资料收集,学生前期活动安排在本节课之前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安排在课内,考虑了课堂教学时间要紧凑。侧重于让学生在交流中感悟:过度用眼造成视疲劳,光源照度不理想,或光源闪烁如日光灯或电脑、电视,坐姿不当,营养不良,不注意卫生等。活动的设计考虑的侧重点:一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形成爱眼、护眼的意识,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活动八:


  可供自由选择的活动: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视网膜前,用凹透镜进行矫正。(选自2005年宜昌市中考题)


  器材和方法:①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图7



  ②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各一个,凹透镜一个。先将蜡烛放在远离凸透镜的位置,用长焦距凸透镜先使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再将短焦距的凸透镜替换原来的透镜,观察光屏上的像是否清晰,移动光屏,看到什么位置像会重新变得清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9-3 23:09:00 | 只看该作者
活动的解读:科学探究并非一定指实验探究,在这一点上不少老师存在误解。是否要用实验来探究,老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来选择。



  本活动如果安排在活动5之后进行,那么活动6和7就应相应的改变,整个活动会呈现出一个不同的风貌。即使是采用实验探究,也要看我们想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假设或猜想过程中的推断能力,还是实验设计过程中的设计能力或者其它的能力。目标不同,活动的重心也会不同。



  认识远视眼及其矫正方法:学生根据学习近视眼及其矫正时了解的知识,抓住人眼的调节能力变弱,讨论交流说出要点即可。此处从略。



  教学案例设计带来的启示:



  1.正确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这是优化活动设计的基础。



  三者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要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之中。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从这个角度审视,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三维目标中有独特的地位。



  2.三维目标的分析制定应合理适切。



  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三维目标的制定不可过高,要考虑课堂容量,要考虑班额的大小,面向大多数学生。这也意味着,教师要对三维目标进行进一步细化分析,而不宜以笼统含糊的目标来叙述,这就要求老师要对课程三维目标,有一个明确合理的界定,进行二次创造,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不明确的目标,使活动的设计变得盲目,无法量化。



  3.确立一节课的三维目标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有不同的侧重。



  试图在一节课里,同时达成所有目标,求多求全,有可能变成假大空,蜻蜓点水,不能落实。情感的目标、能力的要求、习惯的养成等,绝对不是靠某一节课、某一周的课程能完成的,但是每一节课都必须体现这些目标。因此三维目标的实现更多的是靠在一个比较长的阶段,通过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由学生去体验,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3 17: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