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语文公开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8-10 01: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第十八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河北省蠡县桑园镇杨北学校 李丛强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遗体、挽联、致敬、爱抚、团聚、情节、记性、保存、阴暗、低微、寒意、深奥、详细、枯瘦、逝世、文章、咳嗽、失声痛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马马虎虎、恍然大悟、北风怒号、匆匆忙忙、饱经风霜”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拓展与延伸】找一找描写鲁迅的相关文章进行阅读,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



  【重、难点突破】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故乡》中的一个片段,主要是写他儿时的玩伴闰土的。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介绍鲁迅先生的文章,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二、初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事情(试着用小标题的方式说出来)?你从中了解到了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提示:问题十分简单,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和鲁迅先生的人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要求学生以空行来分层理解课文。



  教学参考:



  事情:深受人民爱戴;谈“水浒传”;谈“碰壁”;求助车夫;关心女佣阿三。



  对鲁迅先生的认识:谈《水浒传》表现了他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谈“碰壁”表现了他对旧社会的痛恨;救护车夫则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心;关心女佣阿三则表现他关心别人胜过关心他自己。总之,是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他才赢得那么多人的爱戴。



  你发现第一段与后面几个段落有什么联系吗?



  教学提示:这个问题统领全文,不仅可以弄清文章的结构,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学习与理解。要求学生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来回答。



  教学参考:



  第一部分提出一个问题:鲁迅先生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后面几个部分则用鲁迅先生的几件生活小事从不同侧面回答了这一问题。第一部分和后面几个部分是因果关系,第一部分写的是果,后面几个部分写的是因。



  三、分段学习课文



  启发思考: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写人的文章,你们还记得学习这样的文章最重要的方法是什么吗?



  教学提示: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加深对写人文章学习方法的理解与巩固。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学习本篇课文。要通过关键词、关键句的揣摩,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通过朗读的方法辅助学生理解,并且要注意加强朗读的指导。



  教学参考:



  对课文重点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这句话是小周晔失去伯父时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线,文章以此为情感轴心,回顾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小事。教学时,可每学一个小故事,再返回到该句的诵读上,以形成一咏三叹的效果。



  ②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表面看是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太马虎。这简短的语言描写,透出鲁迅先生含蓄、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



  如谈《水浒传》一段,“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一句中,一个动作——“摸”,一个表情——“笑”,再现了伯父那慈爱宽厚的长辈风度和诙谐风趣的话语特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对伯父动作的品味,感受伯父的慈爱和宽厚,和小周晔一起走进那段茶余饭后的惬意时光。



  ③“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理解这句话时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革命者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再如救助车夫一段,为了准确地写出鲁迅兄弟俩救治受伤车夫的情景,连用九个动词──“扶、蹲、半跪、拿、夹、拿、洗、敷、扎”,突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感人形象。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有特色的语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领悟。可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把自己置身其间,或把自己当做文中的“我”,与作者一道经历救助过程,体验救助前后“我”的情感。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互相评,看看能不能通过朗读体现人物不同的感情(车夫的痛苦及感激之情、伯父和爸爸的关切之情、救助后伯父的愤激之情、“我”的疑惑不解)。要注重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注意感悟与朗读的结合,以此加深对人物情感的体验。



  ④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里的两个“清清楚楚”强调了当时的情景给“我”印象之深;他“变得那么严肃”,手“半天没动”,“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等表情、动作的描写,说明鲁迅先生看到了旧社会的罪恶,他无法控制对它的憎恶之情而怒形于色。



  可以通过想象伯父鲁迅的心理活动来理解这句话。他可能想到这位车夫冒着严寒出来拉车,家庭生活是多么困苦。伯父由这位车夫又想到了千千万万的穷苦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这都是社会制度不合理造成的。伯父知道根源所在,然而又无法解除穷苦人的痛苦,因而脸色变得严肃。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对劳苦人民的极大同情。



  四、谁能说说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呢?



  教学提示:目的是让学生知道作者写作文章的目的即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我们平时所总结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精神品质的认识。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很容易地答出来。可点名后进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8-10 01:18:00 | 只看该作者
合作学习自主探索——《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实录与评析
执教:甘肃省兰州市东郊学校  许小慧
评析:甘肃省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  谢瑞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教学采用反馈互动的备课思路,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合作学习的信息大容量、高频率地在课内互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碰撞,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
  1.组内成员的互相合作。各小组成员按照学习程度进行搭配,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即每个人在教别人的同时,也能学到知识;向别人学习时也能教给别人知识。
  2.小组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小组里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其他小组帮助。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扩大了信息量,拓展了合作的内涵。小组之间的合作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竞争,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中蕴藏的巨大的学习潜力。
  3.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是学习的一员,在学习过程中充当参谋和指导者,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探索,自主发展。
  本课教学力求通过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增加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创造一个互动反馈的交流环境,使学生初步树立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本课教学分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课时:介绍鲁迅的生平。初读课文,理清层次。学习课文的一、二段,感受人民对鲁迅的爱戴和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关心。
  第二课时: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
  第三课时:概括段意,给各段列小标题。
  本课教学以第二课时为主,内容是学习“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三个故事,总结全文,概括中心。教学从整体入手,由复习旧知识引出全文的总领句:“为什么伯父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并总结上节课的学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作为本课教学主线,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轻声读“谈碰壁”的故事,找出疑难,做出标记,使学生乐于探索。然后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向其他同学请教。经过小组讨论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善于探索。最后小组合作解疑,让学生各抒己见,有否定,有补充,最终达到共识。
  在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巡回、深入各组,了解学情,参与学习。对好的见解及时表扬肯定,适时点拨,拓展思维,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深入。
  为了促进各组间的交流合作,请各组汇报学习收获,谈谈提出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教师不做讲解,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背景小资料,让学生认真阅读,联系资料上的内容理解这句话,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这一环节体现课内外结合和大语文教育观。教师对这一阶段的合作进行小结,有利于下一步合作的开展。各小组运用同样的方法合作学习,读懂“救助车夫”的故事。“关心女佣”属于同一类故事,内容简单,一读即可。通过学习三个故事,使学生感受到鲁迅爱憎分明的情感,从而在心中树立起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形象,涌起无限爱戴之情。揭示出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人格,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给学生留下完整清晰的印象。至此学生自然理解了鲁迅逝世时人们的悲痛心情,再读第一段就能入情入境,升华情感,在读中领悟中心。最后落实单元训练重点,让学生概括中心思想。
  为了突出分课时教学的延续性,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板书有意留有空缺,空缺之处正是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即给几个故事列小标题,到时板书由学生补充完整,便于学生继续探索。


  二、教学实录与评析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作者惊异那么多人来悼念她的伯父,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伯父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板书:为什么得到爱戴)
  [简练的提问,将第一课时所学内容和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紧紧联系起来,体现系统性。这种开门见山的“开场锣鼓”敲得恰当。]
  师:带着这个问题,各小组合作学习。读懂了课文中第一个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怎么样
  生: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关心青少年。
  师打出投影片:

  学习方法:

  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


  [明确交待了本节课学习的方法是继续“合作学习”,并出示学习方法提示,这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教给了学生自能读书的具体方法。到位的学法指导对小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师:上节课我们用以上方法进行学习,同学们学得很好。这节课我们仍然用这些方法学习,深入探究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请同学们在小组中各自轻声读伯父和“我”谈碰壁的故事,一边读一边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读书找疑,用笔勾画,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小组学习,了解学生质疑的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摒除一些质量不高、意义不大的问题。)
  师:同学们在读书时找到了不理解的问题,现在请你们把不懂的问题在小组中提出来,请教其他同学。(各小组积极展开讨论,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合作解疑。教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
[分组学习的关键体现在“合作”上,充分让孩子们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真正收到“合作”的效果,而不是形式上的“合作”。老师充分让孩子们在小组中展示聪明才智,是相信学生的表现。教师也参与到小组之中,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合作关系。]
  师:现在我们集中交流。请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收获。
  生:(第五组代表)我们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那怎么——” 一句中的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经过讨论,我们理解到破折号一般是在疑问和答案之间用的一种标点。作者听伯父说他从前鼻子也是又高又直的,就问那怎么现在鼻子又扁又平,后面用了破折号,下面是伯父的解疑,这个破折号表示疑问。
  生:(第二组代表)我们组学习时也提出了这个问题。我们同意他们的意见。
  师:很好。其他小组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时如果老师能多问一个问题就更好了,如问:应怎么读这句话呢把读书和理解结合起来,使读中理解,理解之后再品读成为一体。]
  生:(第六组甲生)我们小组不理解“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并提出作者听了伯父的话真的恍然大悟了吗经过讨论,现在我们明白了“恍然大悟”的意思是一下子明白过来。
  师:你们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的呢
  生:(第六组乙生)通过查字典理解的。我们又理解了作者不是真的恍然大悟,因为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作者以为伯父的鼻子一定是碰壁碰扁了。
  [因为热烈的讨论,儿童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思维活跃了起来,对问题做了深入切磋,提高了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议论纷纷是学生做学习主人的一种表现,也是体现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
  师:第六组的同学在学习时随时遇到不理解的字就查字典理解,这种学习习惯真好。刚才这两个组的同学读书真仔细,不仅注意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还理解了重点词语的意思。其他小组的同学,你们学懂了什么
  生:(第三组甲生)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经过讨论我们理解“黑洞洞”指旧社会黑暗的一面。
  生:(第三组乙生)“碰壁”可能指鲁迅先生受到迫害。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别组的同学也提出不理解这句话。(投影片:“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表面上是什么意思。)
  生:四周围很黑,没有灯光,所以就碰到墙壁了。
  师:鲁迅先生的鼻子真的是被墙壁碰扁的吗
  生:不是。
  师:显然,这句话另有所指,有着深刻的意思。“黑洞洞”指什么“碰壁”又是什么意思要理解这句话,就得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教师给每一位同学发一份小资料,请仔细认真阅读,看能否结合资料上的内容,对这句话的意思“恍然大悟”。
  (各小组分发资料,学生分组认真阅读,深入思考,联系资料内容展开讨论。很多学生发言积极,讨论热烈,“恍然大悟”之后,踊跃举手,要求发言。)
  (小资料: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鲁迅先生所处的年代离现在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距很远;理解“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句有很大的困难,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老师没有空洞地讲解,没有包办代替,而是采用了让学生“读- 思- 议- 再读-再思- 再议”的办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让学生从句子表面意思的理解引入深层次的理解。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时地给了小资料,帮助学生探索句子中内含的意思。学生根据小资料的内容,深思了鲁迅先生当时的处境,深刻地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这样使每个学生均有收获。加强句子教学,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老师重视句子教学的作法值得肯定。]
  生甲:我知道“黑洞洞”的意思,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人民失去了自由,过着悲惨的生活,“黑洞洞”指的就是黑暗的社会现实。
  生乙:“碰壁”指鲁迅先生遇到了困难,他的文章被国民党反动派禁止发表,反动派对他本人也进行迫害。
  生丙:鲁迅先生虽然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并没有放弃,继续进行工作。
  师:我也来补充一点。鲁迅先生面对斗争中的挫折毫不畏惧,冒着生命危险先后用一百多个笔名发表文章,和敌人展开巧妙的斗争。他不仅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个伟大的革命家。现在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借谈碰壁来——
  生丁:抨击旧社会。
  师:这个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描写人物,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也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请各组相邻的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发挥想象,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表演出当时的情景。
  (各组同学情绪高涨,声情并茂地分角色练读,气氛热烈。)
  师:老师发现第四组的两个同学读得很有感情,请他们给大家表演一下好吗
  (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女生读出了作者天真可爱的样子,男生模仿鲁迅维妙维肖,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师:鲁迅先生对敌人怀着满腔仇恨,对劳动人民怀着无比热爱之情,请同学们用学习上段的方法,来学习鲁迅和爸爸救助车夫的故事。
  (学生默读课文,找疑难问题,有的学生出声读,指读,教师深入小组给予具体帮助,强调默读要求,将默读训练落到实处。各小组互相质疑,合作解疑。教师巡回,了解学情,对能力较弱的小组重点引路,教给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则引导他们解决重难点,鼓励探索创新。使学生的讨论深入、扎实、高效。)
  [教师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之中,更加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特点,落实了“合作学习”的效果,真正在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师:现在我们集中交流。按顺序,请各组汇报。
  生:(第一组)我们组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鲁迅先生救了黄包车夫,他助人为乐应该是很高兴的,为什么他的脸上那么严肃还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另一组同学抢着发言)
  师:请等一下。这个问题提得好,它发生在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之后。我想你了解了车夫的遭遇和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经过后,再谈这个问题,理解会更加深刻。请第二组的这位同学发言。
  生甲:(第二组)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这么冷的天,车夫为什么光着脚在路上跑”我们认为在旧社会劳动人民受到反动派的压迫和剥削,他们很穷,没有钱买鞋穿。
生乙:(第二组)我还有补充,车夫在旧社会的地位是很低的,所以光着脚在地上跑。
师:我觉得第一位女同学的理解更准确一些。车夫为了养家糊口,终年忙碌,理应丰衣足食。可他们穷得连一双鞋都买不起,而那些剥削者却不劳而获。你们觉得这个社会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这就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不等于教师什么也不讲,只依靠学生自悟。学生悟不到的地方教师应做必要的启示和点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出文章之中含着的意思和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生甲:(第三组)我们组提出的问题是:“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我们查了字典,知道是经历了许多坎坷,吃了很多苦。
  生乙:(第三组)我们还讨论了车夫经历了哪些困难。冬天,他光着脚在雪地里跑,脚被冻伤了。
  生丙:(第三组)我还有补充。夏天,车夫光脚在发烫的路面上跑,脚磨起泡,会流血。可他必须去赚钱,否则会饿死的。
  师:车夫吃了这么多苦,应该过上好日子,他的生活状况如何
  生:吃不饱,穿不暖。
  师:对,在旧中国,人民就是过着这么悲惨的生活。
  [教师的这个问题和小结语没有必要出示,因为这个问题前边的讨论已回答全面了。在课堂中可问可不问的问题,不问为好,可以避免空洞的重复。]
  生甲:(第四组)我们组觉得伯父和爸爸救助车夫这段写得很好,尤其是动词用得很精彩。比如“半跪”,鲁迅先生是著名的大学教授,而车夫是一个地位很低的人,鲁迅先生却半跪着为他治疗,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就像他的亲人一样关心他。
  师:这个同学能够抓住人物的动作来体会人物的品质,这种学习方法很好,其他同字也可以用这个方法说一说你读书后的体会。
  生乙:(第四组)我觉得“扶”这个词也用得好。车夫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扎进脚底,非常疼,鲁迅先生想得很周到,把他扶上车子,让他舒眼点,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很关心他人。
  生丙:(第四组)我从“洗”字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关心车夫,因为鲁迅先生怕他的脚感染,所以用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生丁:(第四组)我从“敷”字也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很关心车夫。他是认真地将药敷上去,而不是胡乱抹上去的。
  师:我觉得第四组的同学在学习中能从人物的动作去体会人物的品质,这很好。实际上鲁迅先生关心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就是从这些动词中体现出来的。同学们平时在作文时,不知道如何通过人物动作的具体描述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段话就是很好的例子,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学生自由读比较)
  [简单的几句话,将课文是范文的作用体现出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作者描写人物动作的方法,读写结合。]
  生甲:(第五组)我们小组的同学不明白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叹气”
  师:你们小组和第一小组同学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现在你们两组展开竞赛,看谁把这个问题理解得好。
  [学生们提出的这个问题是课文的又一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老师没有包办代替,而是鼓励学生以竞赛的方式展开讨论。这种形式会极大地激活学生们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开发,后进生也有机会参与,得到收获。]
  (学生讨论得更加积极、热烈)
  生乙:(第五组)拉车的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很低贱,有钱人看不起他们,把他们当成牛马(师随时补正该生发言中的语病),鲁迅先生对此非常的生气,非常的……
  师:鲁迅先生对此十分愤慨,对吗(生点头)
  生甲:(第一组)鲁迅先生从这个拉车的想到全中国受压迫的人。他救得了一人,却救不了全中国受压迫的人。
  生乙:(第一组)我从“他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这句话中看出鲁迅先生此时的心情很沉重。老人一般是抚摸小孩子的头,而伯父是“按”着我的头。
  师:一个“按”字表现出鲁迅先生沉重的心情。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神态描写,感受到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伟大形象。
  生甲:(第六组)我们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鲁迅先生救助了车夫之后,还给他钱和药经过讨论我们理解了这几天车夫无法拉车挣钱,他们家就没有吃的,伯父给他钱让他买些吃的,还给他药,让他自己换药。
  师:看,伯父想得多周到呀!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你喜欢哪一段就练读哪一段。(学生练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巡视指导。对朗读感情不到位的同学进行范读指导。学生读完后,纷纷举手,要求读给大家听。)
  生甲:(读“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一段)
  师:请停一下,“路灯的光是微弱的”,你没有读出感情来,请听老师读(师范读)。你再读读。(生再读有明显的进步)
  生甲:我喜欢这段话,是因为一些句子写得非常好,我应该把这些好句子用在我的作文上。
  师:能注意使用课本上的好词好句的做法较好,但要使用得恰当。你们看,这位同学多有收获。
  生乙:(读“黄昏时候……”一段)
  师:请等一下,这一段话很重要,老师给你配一段音乐,好吗(录音机里传出北风怒号的声音,悲凉的音乐徐徐响起,渲染了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该生读得很有感情。)
  [恰当适时地使用电教手段——录音磁带,乐声增加环境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情趣。]
  生丙:我想跟他比一比,我觉得比他读得好!(绘声绘色地读)
  生丁:我读黄包车夫说的话。(语气断续,读出了黄包车夫痛苦的神情。)
  师:你为什么要这么读
  生丁:因为黄包车夫受伤之后,疼得非常厉害,他很痛苦,说话很费劲。
  生戊:我也想读这一段,和他比赛。
  师:好!请大家听,车夫疼成什么样,甚至不能连贯地说完一句话。

师:刚才我了解到有很多同学都喜欢这一段,请你们站起来和她一起读。

(生起立齐读,感情很投入。)

师:鲁迅先生对一个素不相识的车夫是如此关怀,对于身边工作的女佣更是关怀备至。谁来读读女佣阿三说的话。

(一名学生读阿三的话)

师: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请各组讨论“别人”在课文中指哪些人。

生:“别人”指全中国的劳动人民。

生:“别人”指全中国的青少年。

师:所以,鲁迅先生去世了,送挽联,送花圈的有—一

生:有工人,有学生,各种各样的人都有。

师:现在对第一段提出的问题你明白了吗?鲁迅先生之所以得到人们的爱戴,是因为——

生:他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师:文章开头提出问题,结尾作出回答,中间又通过四个小故事具体说明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种结构值得同学们借鉴(完成板书)。鲁迅先生的一生都在为别人着想。对人民,他俯首甘为孺子牛;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他以自己伟大的人格赢得了人民的无限爱戴。1936年10月,当他为中国人民耗尽了最后一滴心血的时候,永远地离开了人们。让我们回到60多年前那个令人悲痛的日子,去殡仪馆看看万众哀悼的场面吧!

(齐读文章第一段,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再读比较,读出了人们哀悼鲁迅的悲痛心情。)

师: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课文表达了作者对伯父的怀念之情。

师:请同学们做课后练习第1题。

(生动笔按课文的思想内容填空。让写完的同学互相批改。用投影仪打出学生填写的练习,让学生齐读。)
  师:这个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你们读的这段话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的精神不死,他的灵魂永生,让我们像他一样,做一个——
  生:(齐)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师:黑板上的空白处是我们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下节课我们练习给四个故事加小标题,到时同学们将板书补充完整。
  附板书: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得到爱戴
为自已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总评:
  许小慧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值得肯定的特色。
  1.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好、中、差学生都积极参加。这有三大作用:一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读书,参与质疑解疑,做到口、心、手齐动;二是把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和与人交际能力的锻炼融于一体,把积极的互相依存和个人的责任感高度地统一起来,学生集体活动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三是将教师的责任和学生的力量加以整合,教师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教”与“学”达到了和谐。
  2.加大了朗读训练的力度。许小慧老师能将“书声朗朗”这一语文课的主要特点体现出来。分小组仔细读书,成为这节课训练的主要内容。这节课基本上克服了满堂课串讲串问的弊端,做到了“以读为本”,比较重视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3.重视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做到了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许小慧老师充分让学生们自主读书,自悟读书,鼓励学生发表经过独立思考、小组相互启发的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见解、体会和看法。
  这节课中尚有不足之处,如语言文字训练尚欠到位;鼓励学生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见解,鼓励创见性的发言还做得不够。


  三、执教教师简介
  

  许小慧,女,1970年生。1990年毕业于兰州市师范学校。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教9年来,孜孜不倦地探索语文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了自己简洁明快、扎实高效的教学风格。1995年在兰州市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1996年被评为兰州市教学新秀。1998年在全市现代化教育技术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1997、1998、1999连续三年参加甘肃省小学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均获一等奖。1999年10月在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获一等奖。论文《认识整体,把握联系——让学生享受背诵的乐趣》《适时点拨,训练思维》分别在省级教育刊物上发表。1996年被评为兰州市优秀教师。1998、1999连续两年被评为城关区优秀教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6: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