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赵丽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实教师难作为(15):如何指导学生巧妙构思呢?【原创】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11: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老实教师难作为(15):如何指导学生巧妙构思呢?【原创】

老实教师难作为(18):如何安排句与句之间的顺序?【原创】
2008年03月24日 01:16:10 作者: R先生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陈户中学         刘荣瑞

如何安排句与句之间的顺序?

我们在批改作文时,一篇作品往往出现几处或者多处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对学生来说,就是不知道先写哪一句,后写哪一句?写了这一句,下一句该写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一般认为,是思维混乱、思路不清的表现,所以作文本上的评语也往往是这两个词。但老实教师认为,笼统地可以这么讲,其实质是学生不会解决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以及不知变换角度、改变条件来写。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光影响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影响了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下面结合实例《鸡蛋》来谈这个问题。

鸡蛋是一个椭圆形,(先从整体上看一看)上面有许多灰点,(特写)像人脸上的“麻子”,还有许多不规则的图案,像星星,像地图,像小草,像小孩在做游戏……它的“皮肤”和人差不多。

我用笔轻轻地敲打(附加条件敲看一看)蛋壳,只见蛋壳慢慢裂开。我带着激动、紧张、担心的心情小心翼翼地剥,生怕被弄坏了。好不容易剥了杏胡大的一个口,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层白白的薄膜终于出现了。我轻轻撕下(通过破坏看一看)它,摸了摸,质底细密,富有弹性(通过触觉看一看)。我把筷子插入(附加条件看一看)蛋清,然后抽出一看,蛋清的粘性较强。用舌头添了添,冰冰的,咸咸的,滑滑的。(用味觉看一看)

拿来一只碗,慢慢地把蛋壳里东西倒出来,先流出的是蛋清,随后是蛋黄(变换角度看一看)。用筷子一捞,软软的,滑滑的。轻轻地搅动,也不变形。用劲搅动,它就和蛋清融在一起,变成柠檬汁色。(都是变化条件看一看)

鸡蛋除能做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外。蛋壳还能做不倒翁,给花作肥料;把它弄碎,放到锅里炒一炒,研成粉面,每天用开水冲服,是治疗胃病的好药方。(按一句话写一个用途来写)

如何判断鸡蛋的好坏呢?

妈妈告诉我们:掂一掂轻重,如果轻,说明它干了;拿到手里在阳光下看,

如果有阴影,说明它坏了;放到耳朵跟前摇一摇,如果有轻微的哐铛声,说明它变质了。(按一句话写一个辨别的方来写)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每一句话都受条件和角度的限制,不能在一个条件、一个角度写另一个条件下、另一个角度下的句子。否则就造成了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

当然按时间、地点、逻辑、构造、原理、天气、事件经过、植物生长等来组织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也是我们遵守的原则。如果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搞明白了,那么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就迎刃而解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水平就共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真正地体现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11: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老实教师难作为(15):如何指导学生巧妙构思呢?【原创】

老实教师难作为(17):如何运用句子或标点来表情达意呢?【原创】
2008年03月24日 01:10:06 作者: R先生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董志镇陈户中学           刘荣瑞

如何运用恰当的语句或标点来表情达意呢?老实教师认为重点运用好修辞和引号,可以使作品增色不少。

第一,正确运用比喻句。在什么情况下运用比喻句呢?

一是无法用语言叙述清楚人或事物的特征,也就是说不清到不明。

如“黑湿的头发直竖,像刺猬一般。”

二是能用专业术语说清,而普通读者看不明。

如“辩证法就如一把斧子既能砍柴,有可能伤人。”

三是本地人能看懂,外地人迷糊。

如“它圆的像个苹果,也像个桔子。”

四是用一个比喻句只能照顾一部分读者,多用几个就好了。

如“他的头发像板刷,像刺猬,像篦子。”

五是一个比喻句只能说明人或事物的一部分特征,多用几个就全面了。

如“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六是使描述对象形象生动。

如“叶子低垂着,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第二,正确运用拟人句。

一是使描述的事物有灵性、有生命力。

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二是使描述的事物有亲切感。

如“路边的小树向我连连低头致敬。”

三是使描述的事物可爱、调皮;

如“‘So’键急得给我使眼色,可我没有反应过来。”

四是整个句子显得活泼生动。

如“我家门前的那棵花椒树在晚霞映衬下,显得格外热情。”

第三,正确运用排比句。

一是句式整齐。如

默读父母,我感谢你们多年的养育之恩!  默读父母,我感谢你们呕心沥血的教育!默读父母,我感谢你们大山不言的精神!默读父母,我感谢你们为人处事的豁达!

二是朗诵铿锵有力。

如“下它个废寝忘食,打它个昏天黑地,过它个招数百千。”                                                                     

三是一个分句叙说一个方面。

如“路跑了不少,钱花了不少,药吃了不少。”

第四,正确运用反问句。

一是加强语气。

如“你这毛头小子能这样说我吗?”

二是增强反驳力量。

如“把别人的东西拿来你能心安理得吗?能对得住人家的父母吗?能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吗?”

第五,正确运用反复句。

一是强调,如“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

二是加强语气,如“打,打,打得好,给我狠狠地打。”

三是起线索作用。如《电话铃声》中的“电话铃声”。

四是节奏的分界线,段落划分的依据。如歌词开头句和《敲门声》中的“敲门声”。

第六,正确运用引号。

一是特定称谓,如“怎样体现作文的‘趣味性’呢?”

二是反语或讽刺语,如“我得好好‘谢谢’他。”

三是表现现场感。

如“你听:‘王明!加油!’,‘王明!加油!’,‘王明!加油!加油!’;‘孟康!加油’,‘孟康!加油!加油!’;‘段浩!加油!’,‘段浩!加油!’,‘段浩!加油!加油!’”

其它的句子的作用就不一一列举了。

2008年3月23日            第一稿于西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5 04:3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