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专题讲座:略读课文教学四步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20: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略读课文教学四步走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点军小学 王玉蓉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反观当下略读课文教学现状,却仍存在着无法把握“精”、“略”之度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际,着力呈现“略读课文教学四步走”策略探究过程,力求引发共同的思考。



【关键词】略读课文教学



一、透视略读课文的教学现状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透视当前略读课文教学,存在以下几种误区:1.略读课文精读化。综观全套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其中的略读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上看,大多为名家名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面对这些阅读精品,教师不免产生难以割舍的感觉,教学环节精雕细琢,字词句段面面俱到,宝贵的教学时间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白白浪费。2.略读课文泛读化。目前,不少教师曲解了课标对略读课文的要求,在教学策略上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完全对立起来,不敢引导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精读品读,其结果是教师对阅读方法和技能的指导蜻蜒点水,学生对阅读的内容不求甚解,从而出现了“教而不教,读而未读”的低效结果。3.略读课文自读化。“信马由缰,开放无度”这是眼下略读课文教学的又一尴尬现状。课堂上教师退让一边,一言不发,任由学生信马由缰地自读。表面上看,课堂似乎成了学生的天下,教室书声琅琅,学生议论纷纷,教学也似乎更加民主与开放,其实这是一种无目的、无组织、无效果的自读。



二、领会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



翻阅人教版第五册──第十册的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发现每单元都以主题编排,具有整体感,略读课文大都故事性强,趣味性浓,有助于学生开拓视野。笔者认为编者编排略读课文旨在发挥略读课文的两大独特功能:



1.巩固迁移



正如新课标对略读课文的性质定位,略读教学对巩固、迁移精读课文中的方法承担着重要作用。在单元中略读课文都紧随精读课文后,人教版教材总以一精一略或两精两略形式编排,正好说明了略读课文的巩固迁移功能。



(1)阅读方法的巩固迁移。略读课文教学应该运用、巩固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如人教版四(上)第一单元,学生在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中学习到写景文章的特点:即抓住景物特点写,按一定的顺序写,并掌握了阅读写景文章的阅读方法后,在学习后面的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和《火烧云》时,就可以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这样的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不仅能在略读课文中迁移,而且迁移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



(2)写作方法的巩固迁移。叶圣陶曾说:“国文功课训练阅读,须内容形式兼顾,两者皆重要不可分割。略读课文既是国文功课方面的工作,对略读课文定将作写作技术的研究。”确实,读为写服务,读能促进写,所以略读教学应挖掘其自身的语言特色,为习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人教版四(下)《麦哨》一课,课文第3小节关于夏季农作物颜色、形态的描写颇具特色:选用了典型的夏季农作物,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方法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这种写法和这些语言是值得学生巩固和迁移的。再比如四(下)第七单元中略读课文《全神贯注》和《父亲的菜园》在刻画人物性格时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非常细致,学生从读学写,在进行单元习作《我最敬佩的一个人》时就能达到巩固和迁移写作方法的目的。



2.拓展延伸



(1)内容的拓展。在内容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丰富性。譬如五(上)第八单元的编排,就是紧紧围绕毛主席这一光辉形象展开的,其中的两篇略读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涵盖了精读课文所未涉及到的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一位虽身居高位却不自傲,与乡亲们平等相处有血有肉的伟人形象。主题内容的丰富化,从某种程度上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多元。



(2)思想的拓展。在思想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深刻性。五(上)第六单元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和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两篇略读课文更是将母爱的不同境界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样的慈母心肠,那样的冷漠之爱,无不是母亲内心情感的深刻表露。这种思想上的拓展,使单元主题更加丰满,角度更加全面。



(3)文体的拓展。在文体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应用性。五(下)第三单元以“语言艺术”为主题:有古文《杨氏之子》和现代文《晏子使楚》,这两篇文章通过巧妙回答、机智应对的人物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妙和威力;也有剧本《半截蜡烛》和相声《打电话》,让学生接触这两种生活意味浓厚的文字样式,初步了解剧本、相声的特点,感受语言的魅力。对于不同文体的学习,拓宽了学生写作的范围,提高了学生文体的应用能力。



(4)方法的拓展。在方法层面,略读课文侧重于单元主题拓展的多样性。如人教版(课标本)三(上)第三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多角度地描写秋天,在内容和语言表达上都很有特色,教学《听听,秋天的声音》时,我们就可以进行对比性阅读,进行阅读方法上的拓展,可联系前3篇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音响等方面,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体会秋天独特的风情,并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由此把学习延伸到课外。



(5)搜集信息方面的拓展。学习《夸父追日》《小木偶的故事》这些课文后可收集有关的自然知识、科学道理,或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神话故事。



三、实践略读课文教学四步走



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叶老已经十分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20:57:00 | 只看该作者
1.简化目标



略读课文一般都安排在单元的最后或者精读课文的后面,这样的安排目的很明确:它是学生自读自悟、提升独立阅读能力的实践机会,是联系课内外阅读的工具,既如此,过高、过全、过细的目标必将导致教学结果是“鱼与熊掌无法兼得。”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要精简,力求“一课一得”。教师可以根据每篇略读课文的特点,参照“阅读提示”设计一两个重点问题,也可从了解学情中产生,根据单元重难点确立,还可以从课文内容上或是表达方法上归纳出,不管从那一个角度确立目标,目的是让学生真正体验语文的丰富多彩,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我的“长生果”》这篇略读课文的教学,执教者根据阅读提示和课文内容确立了这样的目标:自读课文,想想作者写了童年时代读书、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再让学生结合写作实际,谈谈写作的体会。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自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阅读写作的兴趣。



2.粗化结构



略读课文教学有三项基本任务:(1)了解“写了什么”。(2)说说“有什么感受”。(3)看看“哪些地方印象特别深”。由此可见,略读教学的过程设计也该求“粗”,建构简约的教学框架。如五年级上册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以访谈形式出现,语言浅显易懂,可采取“反复自读,了解大意──分角色读,把握基调──展开讨论,交流感受”这样的顺序来自读感悟。学生在自己学习,与他人交流中,不仅了解到人物特点,逐步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还获得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又如六年级下册册《手指》一文,可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感悟写法──品读课文,迁移运用”的步骤进行,重点可放在“感悟写法”上,可组织学生自学。在组织学生自学时,又可分几个步骤:1.个体自学;2.小组合作交流;3.组织全班质疑问答,各抒己见;4.提出疑难,全班解决。进行这样的自主学习,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全文的把握,感悟文章篇章结构及写法,而且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可谓一举多得。



3.活化教法



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一起承载着深化单元训练重点的任务,同时它还为学生充分地自主阅读提供了实践机会。要想提高实效性,阅读方法的选用尤为重要。



(1)模块整合,加深体悟。



主题阅读即将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两篇及多篇文章融合在一个或几个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学。如人教版第九册第八组课文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笔者在精读了前两篇文章的基础上,采取将两篇略读文章融合在一起教的“主题阅读法”。首先进行整体的感知,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毛主席哪些事情让你感到十分敬佩,让你认识了一个印象之外的毛主席”研读文本、进行交流,最后拓展到“你还了解毛主席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这样就使得毛主席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



(2)捕捉重点,精略互融。



虽说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详略结合、层次鲜明,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如何去捕捉教学重点,“简”中突出“精”?不妨从单元导语入手。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每个主题单元前都有导语。导语像一条线索串起同一主题的一组课文,建立了学习内容与情感的关联;导语明确了一个主题单元的学习重点,体现了教材对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重视。



一位优秀教师在执教《刷子李》教学时,抓住“黑衣白点”这一富有语言感染力的细节进行重点指导:



①阅读3-11节,抓住“果然”、“居然”、“竟然”等引出的重点句子体会本领奇绝;



②联系第一自然段,辩析“有白点不要钱是否有点傻”;



③再读第一自然段,对于这个问题有新的体会了吗?



教师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略读课文的本色,凸现略读教学中的“重拳敲击”。



(3)比较异同,开阔思路。



充分开掘已学课文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比较阅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既可以是同一内容不同作者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同一主题的不同作品、同一内容的不同体裁、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等比较。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人教版第七册略读课文《秦兵马俑》对兵马俑众多的类型、鲜明的个性进行了非常细致、逼真的描写。教学时,笔者就让学生凭借前面学过的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选择一种兵马俑,谈感受、学方法、悟写法。略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比较:如教学第十一册《跑进家来的松鼠》时,可以让学生从第九册《松鼠》入手,温故知新,再从内容、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弹性设置对比阅读环节,完善认知结构。



4.宽化拓展



略读课文十分重视课内外的拓展延伸,如积累语言、感悟写法、文本补白、情感升华、课外阅读等。学生在自读自悟和交流汇报中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描写的精彩绝妙、感受文本呈现的生动形象、习得写作的基本方法,也培养了学习的基本能力。意味深长的略读课文可以采用“读写结合法”,让学生写写学了课文的感受,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要求学生课外采访周围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诗歌类的略读课文如《最后一分钟》《听听,秋的声音》等,可以采用“朗诵法”,进行强化训练和理解;戏剧、相声类的略读课文,如《半截蜡烛》《打电话》等,可以采用“表演再现法”,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模拟戏剧情景,让学生立体地学习、感悟课文;对那些图文结合比较好的略读课文,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妈妈的帐单》等,可以采用“图文结合法”,让学生看图想象,开展交流,进行对比,深入感悟。



略读课文是学生习得阅读本领后进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迁移的有效平台。略读课文教学以简化的目标、粗化的结构、活化的教法、宽化的拓展给予学习主体更为广阔、自主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逐步向个体阅读和自由阅读过渡,为语文学习开辟另一片自由多彩、排斥纷繁的天地,让语文教学在简约中回归本源。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54-263.



[2]金彥.关于略读课文教学的几点建议[J].小学语文教学.2007(6):15-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0: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