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电力大学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坐落在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著名旅游城市--吉林市,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文、管、法、经、教育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促发展,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和突出“一实两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国家电力工业特别是东北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电力大学始建于1949年,前身是长春电机高级职业学校,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5年,学校由长春迁至吉林市。1958年升格为本科高等院校,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学校原隶属于电力工业部,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5年12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
学校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目前学校拥有3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998年获得在职人员与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有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从1992年开始,学校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联合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003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学科以计划单列、联合培养的方式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009年1月我校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184人,本、专科生14820人;另有函授学生8286人,在职工程硕士研究生586人。
学校现有17个院系,13个研究所。有37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覆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
学校有教职工1476人,有教授(研究员、教授级高工)133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等)332人。学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首批国家级人选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48人;吉林省高级专家4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0人;吉林省首席教授1人,吉林省主讲教授和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新世纪吉林省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工程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博士生导师8人。
学校占地面积80.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8.5万平方米。现有34个与学科专业配套的实验室,其中现代电力系统仿真控制与绿色电能新技术实验室、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分别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有省一级实验室4个,拾双基”(基础和专业基础)实验室4个;有省重点建设工程训练教学中心1个,省重点建设基础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重点学科8个,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所1个;有11个校内教学实习基地,23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国家级精品课3门,省级精品课15门。图书馆面积1.3万平方米,藏书125.3万册,中外文期刊3382种。学校建有计算机校园网络,是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吉林市城市节点单位。学校固定资产7.7亿元。
学校在30个盛市、自治区招生,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学校学生在全国挑战杯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国家级一等奖10项,二等奖19项。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的好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在吉林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多年来学校的育人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考生及家长的信赖。
在50余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形成了突出“一实两创”的人才培养特色,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本科毕业生以扎实的理论基储踏实肯干的作风、勇于吃苦的品格和创业精神,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学校累计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高级专门人才,其中有7人成为省部级领导干部,有许多人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的领导或技术骨干。
学校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韩国、德国、乌克兰、加拿大、保加利亚等国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研和学术交流。1998年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自2001年起,学校与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合作实施了“商务管理”和“商务信息系统”学士学位教育。
展望未来,东北电力大学正满怀信心地向着建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的目标迈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