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77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2011学年度春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20:3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2011学年度春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20:39:00 | 只看该作者
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努力体现课程标准“三条轴线”“四个方面”的设计思路,并以此确定各单元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活动。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小学生活,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与一年级相比,他们参加的集体活动、接触的人更多,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多的兴趣。二年级学生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渴望成为一名好队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材编写确定了以下四个单元:1?我生活的地方;2?让家园更美好;3?快乐的少先队员;4?我们在长大。
本册教材涵盖了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由近及远,建立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
本册教材是低年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因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相对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材较深、较高。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要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环境教育及自我意识等教育。面广、量大。在确定单元主题时,我们仍然立足于儿童的生活现实,着眼于儿童的发展可能。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培训资料教材介绍JIAOCAI JIESHAO教材编写关注学生的可接受性,尊重儿童的年龄特征,挖掘生活对儿童品德形成具有价值的资源,精选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现代社会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寻求课程目标、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间的平衡点,体现出儿童个体与其周围自然、社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勇于探究,积极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世界的积极体验和良好的品德行为,为形成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册教材所设的四个单元,涵盖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内容目标。
单元
课标内容标准 1.我生活的地方 2.让家园更美好 3.快乐的少先队员 4.我们在长大
健康、安全地生活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居住周围的卫生保健机构和健身设施,并能在成人的指导下利用)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护家庭和公共卫生)
3.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了解与动植物接触的安全常识,防止意外伤害) 4.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情绪愉快(喜欢老师和同学,能与之愉快地生活和交往)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看电视有节制,做事用心不拖拉、不磨蹭,学会照顾自己,合理饮食)
愉快、积极地生活 1.养成亲近自然的态度和技能(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游戏,能欣赏和感受自然的美) 1.养成亲近自然的态度和能力(喜欢集体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情绪愉悦地生活,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3.有与人共同生活、和谐相处的意识和能力(喜欢集体生活,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情绪愉悦地生活,高兴地学,愉快地玩) 2.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能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并为此而高兴,在成人的指导下,学习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12.爱家乡、爱祖国(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关心周围的发展变化,愿意为家庭、学校、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 1.学会对自己负责(知道是错误的事不去做,做错了的事及时改正)
3.关爱他人和集体
5.爱家乡、爱祖国(愿意为家庭、学校、社区做力所能及的事;崇敬人民英雄,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12.爱家乡、爱祖国
2.遵守社会规范(知道资源的宝贵)
4.保护自然(懂得动植物是有生命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了解一些国家保护的珍稀动植物,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4.有积极应付挑战的勇气和信心(愿意尝试有挑战性的活动,不怕困难)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1.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对生活中、自然中遇到的现象或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2.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在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懂得借助他人的力量或调整自己的目标)
3.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用多种感官了解物体的特征) 3.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能使用观察、调查、比较、小实验等方法尝试进行简单的科学活动) 1.有创造的愿望和乐趣(喜欢动脑筋,想方设法丰富自己的活动和游戏)
3.养成探究的习惯,学习探究的方法(收集信息、进行简单的整理)
具体确定教学内容时,力求做到由近及远地建立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例如,第一单元主要进行爱祖国、爱家乡教育,定位于“我生活的地方”。因为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起点,学生对于自己生活的地方,既熟悉又亲切,学生欣赏家乡的山和水,找到家乡的物产、歌颂家门前的新事,“爱”的情感油然而升。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还养成了亲近自然的态度和技能,并能学习用多种感官了解事物的特征。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同样,以学生最接近的花草树木、小动物为切入口,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环保知识,具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二)以小见大,体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
本册教材,将热爱生活、学会生活作为核心价值追求,因而在教材编写时特别重视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有意识地将科学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自主地建构自己的态度、品德、知识和能力。
仍以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为例,教材以家乡为轴心,展示不同地域(城市、乡村)的自然景观,学生在感受家乡的山美、水美、物美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家乡的人美,画面展示的人文景观有:家乡美丽动人的传说、家乡的舞蹈、家乡的戏剧、还有家乡的名人故事。在“我家门前新事多”这一主题中,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教材围绕传统与变迁、共性与差异、独立与依存,以小见大,逐渐展开,让学生在关注物质变化的同时,关注人们精神生活的变化。老奶奶参加秧歌队、村里安了健身器、科技站的叔叔下乡指导科学种田等照片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城乡的人文精神。
又如,第四单元“我们在长大”,教材不仅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理上的变化,而且发现自己在学习、体育、品德等方面的进步,在制定暑假计划中,也是从德、智、体等方面加以引导的。
(三)崇尚新颖,设计丰富多彩、易为儿童接受的教学活动
新课程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师在实施时,不再是讲解教科书,学生也不是依靠听讲来学习,而是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探索、服务、制作、创造、表现等活动,实际地去感受、体验、领悟、发现。根据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教材将教学活动的设计放在重要的位置。
本册教材的活动形式多达十几种,有讲故事、念儿歌、朗读小诗、画画、跳舞、唱歌、唱戏、写一写、收集、采访、调查、小实验、服务、自我评价等等,每个活动都富有新意,比如“写”这一活动,根据主题目标,设计有填空(我的家乡在______________)、填表格(对生活环境的感受)、写光荣簿(花草树木本领大)、写话语(对战争中、贫困中儿童的祝愿)、写金点子、记日记、补写儿歌、补充小诗、制定计划等。
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教材范例和小兔贝贝的话,以及画面作指引,向教师、学生提供互动的资源。根据教学需要,配合教科书,还编写了供二年级下学期学生使用的《素质教育新学案》,为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研究性学习创设条件,搭建平台。
此外,本册教材的编写从低年儿童的特点出发,运用了拟人化的形式,如:我们的大地妈妈、森林舞会、大地妈妈哭了、小明和小鸟、长颈鹿妈妈的诉说等,可爱的卡通人物小兔贝贝仍然是小朋友学习的好伙伴。在快乐的少先队员里,它还戴上了红领巾呢。
二、各单元内容介绍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
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德育的主线,它的途径很多,作为德育课程应该有所体现。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因此,爱祖国可以先从爱家乡开始。本单元以家乡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为背景,通过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学习活动,了解、赞美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和乐为家乡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20:40:00 | 只看该作者
.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家乡的一些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
(2)关心家乡的变化,学习用多种方法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3)在老师的帮助下,汇总、表达获得的信息。
(4)乐意和同伴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成果与快乐。
本单元设计了三个主题,围绕主题展开一个个话题。
2.主题一: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本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查找资料,了解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展开有3个话题。
(1)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画面和小诗让学生对“家乡”的概念形成具体的印象,并能用画笔记录自己眼中的家乡美景。小兔贝贝的话引领学生思考: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哪儿是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2)画画家乡的风光
小兔贝贝说“让我们来画画自己的家乡”。画面的两幅儿童画作示范,可以分别画城市或乡村,可以实地写生,也可以照照片画。
另一个活动是以一首小诗抒发自己的感情,小诗让学生根据家乡的特点,补充填写完整:“……家乡的……,家乡是我心中最美丽、最可爱的地方,我爱我的家乡!”
(3)家乡的故事、家乡的歌
此话题由家乡的自然环境转向人文环境,引导学生讲家乡的故事、跳家乡的舞蹈、唱家乡的歌。
3.主题二:家乡的物产多又多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用观察、采访、收集等方法,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以及物产,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采集的资料和成果。围绕本主题有2个话题。
(1)我的家乡产什么
教材上五幅照片展示了物产的类别,提示学生可从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农副产品、工艺品等方面去寻找家乡的物产。
(2)家乡物产展示会
可以通过看、查、问等方法找到家乡的物产,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或画、或拍摄或实物把找到的物产“留”下来,参加“家乡物产多又多小小展览会”,可用眼看、鼻闻、手摸、嘴尝等方式欣赏家乡的物产。
4.主题三:我家门前新事多
本主题关注人文精神,让学生通过观察、访问,发现生活中的变化,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希望家乡的明天更加美好。画面引导学生从居住环境、市政建设、便民设施、文教卫生、科学技术等角度,观察自己周围发生的变化,启发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新鲜事写(画)出来。
第二单元:让家园更美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然而,人为对环境的破坏已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面临环境污染、资源贫乏等问题。
本单元以童话和拟人的形式展示环境问题,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环境意识,引起对生活环境的重视。各主题设计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实验、创造的空间。
1单元目标
(1)关心周围环境,愿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2)爱护植物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
(3)有初步的生态意识,能在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
(4)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
(5)有勇气尝试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能在与伙伴的合作、交流中分享快乐。
本单元共设四个主题。
2.主题一:我们的大地妈妈
题头画告诉我们,大地妈妈给人类和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资源,我们爱大地妈妈,可是……
(1)大地妈妈哭了
童话故事“大地妈妈哭了”让学生体会由于乱砍乱伐等原因,我们生活的环境日趋恶劣、资源日益贫乏。学生直面环境问题,可以质疑问难,唤起学生初步的环保意识。
(2)小调查
引导学生动手做小调查、小实验,可以就地作水、空气、环境卫生、噪音等方面的调查,把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填表作记录,然后找原因、提建议。
3.主题二:花草树木点头笑
花草树木能绿化、美化环境,还能提供人类需要的资源。
(1)森林舞会
以拟人的手法,介绍一些植物,体会花草树木可以美化、净化环境。朗诵小诗,抒发感情。
(2)花草树木本领大
通过讨论、交流、观察,进一步认识花草树木的本领,他们是保护环境的能手。把自己了解的花草树木的名称和作用记在“光荣簿”里。
4.主题三:我和动物交朋友
动物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大地妈妈的怀抱里,“地球村”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关心动物就是关心人类自己,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自觉保护动物。
(1)我喜欢的动物
从照片、画片、实物中,让学生感受到小动物美丽、活泼又可爱,喜欢与动物交朋友。
(2)我和动物的故事
正面保护动物的故事以及插图告诉我们,动物为人类服务,给人类带来快乐和方便,是人类的好朋友。
(3)长颈鹿妈妈的诉说
从长颈鹿妈妈诉说的事例,以及情景辨析,启发学生要爱护动物,不使其受到伤害。
5.主题四:美化家园
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开展变废为宝、垃圾分类、节约资源等环保活动,试用自己的双手来美化自己的家园。
(1)干干净净每一天
在一年级个人整洁的基础上,做到环境整洁,体会室内外环境整洁的好处,思考自己能为环境美做些什么。
(2)不乱倒垃圾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思考:垃圾应扔在哪儿?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我们为环境保护还可以做些什么?以诗传情、以诗宣传。
(3)废品大变身
废物可以利用,变废为宝可以节约资源、减少垃圾,为美化家园做贡献。引导学生动手做,让废品变身,在做中加深认识。
(4)打扮我的家
居家环境直接影响人的心情,对学习、生活都有影响。让学生开动脑筋,用自己的双手打扮自己的家,把最有创意的地方画出来与同伴分享,使本单元教学落到实处。
第三单元:快乐的少先队员
二年级学生先后戴上了红领巾,为帮助儿童了解队史,在队旗下更快地成长,教材以少先队的故事、少先队的活动以及儿童的节日为主要内容,激励学生向小英雄学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以自己的行动为红领巾增光。
1.单元目标
(1)知道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认识队旗和标志的含义。
(2)知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从革命先辈的故事体会做个少先队员很光荣。
(3)乐意参加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积极为队的活动出力。时刻以队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4)知道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体会、感受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爱
(5)能以自己的方式去关爱特殊或有困难的儿童。
本单元设计三个主题。
2.主题一:鲜艳的红领巾
少先队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珍爱红领巾,为能加入光荣的少先队而自豪。
(1)我戴上了红领巾
入队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作为少先队员,要认识少先队的标志,会唱队歌,积极参加少先队组织的各项活动。
(2)我们都是少先队员
我们的父辈、祖辈小时候也曾经是少先队员。通过访问,听他们讲小时候的故事,看他们的纪念品,感受他们在队旗下成长,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组织,更珍爱胸前的红领巾。
(3)红旗一角的故事
从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体会红旗得来不易;从电影中了解一些小英雄的故事,为红领巾而骄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20:40:00 | 只看该作者
3.主题二:红领巾胸前飘
通过采访,了解少先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参与少先队活动的热情,学做小主人,为少先队活动出谋划策。
(1)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少先队的活动真丰富,画面展示有文艺、科技、体育活动和公益劳动等。我们也来创造新的活动。
(2)红领巾告诉我
红领巾提醒我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要记住队的作风和队礼的要求,分辨是非,多做好事,为红领巾添光彩。
4.主题三:快乐的六一
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从六一节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全社会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在欢渡节日时,不能忘记为战乱、贫困地区的同龄人送上一份温馨的祝贺。
(1)我们的节日多快乐
在节日里,孩子们开展各类活动,尽情欢乐,体验社会各界为儿童服务,感谢祖国妈妈。其他国家的儿童是怎样度过自己的节日的?通过实践活动,表达对战争中和贫困地区儿童的祝愿。
(2)节日的准备
迎接六一节,该做哪些准备?讨论提出活动方案,布置教室,向小朋友表示祝贺,和爸爸妈妈一起过节的打算。
第四单元:我们在长大
从入学到二年级结束,小朋友顺利地完成了小学低年级的学习任务。在这两年里,自己有了哪些进步呢?回顾自己的成长,充满信心地迎接中年级的学习。
暑假怎么过?该做些什么?可以订个计划。
1.单元目标
(1)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感到高兴,能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愿意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暑期生活,为迎接三年级学习做好准备。
(3)喜欢和同学、老师交往,在交往中增进友谊。
2.本单元设如下两个主题
主题一:成长的脚印
学生课前收集自己的照片、作业簿、生活用品,课上交流、回顾自己入学后在学习、身体、品德等方面的进步,并能表达,为自己的成长而高兴。
主题二:我的暑假计划
暑假放的时间长,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呢?通过情景辨析,帮助学生克服睡懒觉,成天看电视等坏习惯,引导学生过一个愉快、有意义的假期。学习订一份暑期计划,记好日记,做好自我评价记录。
三、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册教材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一)确定适切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非常重要,它应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它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所要达到的预想结果,定得过高了,学生达不到,过低了,学生得不到发展。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着眼于建构学生的可能生活,注重理性生活、审美生活和道德生活的结合,促使学生在技能的掌握、知识的获得、社会价值和规范的确立、思想方法的形成等方面得到发展。
具体考虑单元和主题教学目标时,应首先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弄清楚教材的呈现方式,更要了解儿童生活的现状和现有的生活经验,这样才能制定出适切的教学目标。
(二)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设计各地区、各学校,甚至各班级都不相同,都可体现其个性。因地制宜地设计出好的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教师备课时,如花大力气,精心设计好教学活动,那么就能有效地达到预想的目标。
教学活动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活动的形式和数量,而应该是活动的有效性,活动本身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必要。无意义的活动,进行得再多也不过是“演戏”,对儿童的发展并无帮助。有的活动虽然不用多媒体,但照样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快乐的少先队员”这一单元,老师设计了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请孩子们回去让妈妈爸爸、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回忆一下自己入队时的情景,说说自己戴红领巾时的故事。上课时,出乎意料地发现,这一活动得到了孩子全家的支持,他们不仅讲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而且拿出了珍藏的东西──红领巾、离队证、奖品、奖状、照片……,孩子们在这一教学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增加了对少先队的认识,在学习能力上也有了提高。当然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组织、参与也是不可少的。
(三)关注生成性的问题
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至关重要,新课程的实施,在摆脱了以往成人化、概念化的弊病后,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以及自我评价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潜力一旦激发出来,就可能产生一些新的疑问,对于学生的生成性问题,我们不能受教案限制,而不予注意,而应该激发、保护儿童对事物的好奇心、求知欲、应赞赏儿童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敢于表达的勇气,尊重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去分析、研究,并尝试解决,凡是与主题关系密切的、有倾向性的,有启发性的,都应趁热打铁,组织讨论,让更多的人参与,如离主题较远,一时又无法解决的,也要有回应、有交代,留下空间,以后再来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20:41:00 | 只看该作者
本人承担了二(3)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1-6-20 20:41:00 | 只看该作者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6:1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