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6-14 07:51:00
|
只看该作者
举例:一个英语老师在执教各种水果单词和相关语句时,创设了一个实物水果party,让每个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并亲自品尝,学生学习兴趣浓,参与面达90%以上。另一个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直接带读水果单词,学习方法单一,只有自控能力强的学生参与,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能始终参与学习。
从课堂的时间推移看:
随着课堂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的参与面越来越窄。32节课,每节课快结束10分钟左右,孩子们参与学习的面明显低于前面。
从课堂的互动情况看:
生生互动环节学生的参与面要大于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两人的学生直接互动要大于两人以上的学生活动。
举例:六年级美术欣赏课《秦始皇 兵马俑》,在欣赏兵马俑的冠饰时,两个同学先互相欣赏,孩子人人参与,人人发言。在老师与学生互动时,就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认真倾听。
从方法的指导引领看:
凡是知道学习方法的教学环节学生参与面要高于学生不知道学习方法的。
举例:二年级赵老师在执教《画家与牧童》时,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读、讲、想、问、赏”告诉了学生,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每个孩子都从这几个方面在小组里发言。另一个班的陈老师只要孩子们小组讨论学习,因为没有具体的合作学习方法,孩子们有的随意说说,有的就躲在下面自己玩耍。
解读:
分析以上现象,要想使我们的课堂均衡,让每一个孩子都不在一堂课上落下,我们要在“七多”上下功夫。
多设计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教学环节。早在课改初期就提倡课堂多让学生自主探究,可实际情况是老师仍然讲得多。老师总担心孩子不会自己学习,把很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都包办代替了。要想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学习的过程,只有设计让每个孩子动手做的教学环节。动手做,每个孩子都愿意参与,乐于参与;动手做,每个孩子都能体验,都能有收获;动手做才能让课堂均衡充分体现。
多培养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听、想的习惯。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于听、想的注意力最难持久。再看平时听课经历,孩子们在课堂上听、想的习惯最差,只有少数学生具有集中精力倾听、思考的习惯。但是,集中精力倾听和思考是一个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品质,为了培养这种品质,教师必须下苦功想办法训练学生,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上都能集中精力倾听别人的发言,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
多教给学生具体清晰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永远比教给学生知识重要。教给学生的方法要具体简单好操作,学生能接受。一种学习方法要长期坚守,长期训练,在长期的基础上让学生活用,达到“死去活来”的功效。
多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情景教学法是很多教师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法,但是老师创设的情景学生是不是感兴趣,是不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符,我们考虑的不多。其实,创设的情景如果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又不感兴趣,这个情景就成了教学的累赘。创设情景一定要与校情、学情结合,让情景教学成为每个孩子参与学习的拐棍。
多投入自己的职业情感给课堂。我们的孩子是情感及其丰富的,他们的情感都是随着老师的情感起落,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全情感激励,用自己的情感魅力吸引每个孩子,鼓励每个孩子,让他们始终在你营造的“场”中学习。
多研究课堂时间末的教学环节。人都是有疲倦感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我们的课堂越到结尾,越要细心设计,越要关于学生。否则,很多的学生会把课末的几分钟白白浪费。在课堂快结束时,可以用竞赛、游戏等方式一方面来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再次激起学生向上奋进的学习勇气。
多放手让孩子们互相学习。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动得较多,学生与学生互动得比较少,有也只是形式,没有根本上的生生互动。我很欣赏蔡林森校长提出的“兵教兵”的学习方法,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平等自由,解放学生也解放老师。
当我们坐在教师,看见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学习的时候,我们才敢说教育的均衡在课堂体现了。为了课堂的均衡,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落下,我们正在路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