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2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三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22: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长方体的认识》一课三例  


——注重学习过程,促进思维发展

【教法一】

师出示长方体,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师生共同切土豆,建立概念)

师:(示范切第一刀)请同桌合作垂直地切一刀,再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1:切一刀后出现了一个平平的面。板书:面。

生2:摸一摸有粘呼呼的水。(生窃语:那是土豆的汁水)

师示范切第二刀,生也模仿着切一刀。

师:摸一摸,又发现了什么?

生3:又发现了一个面。

生4:我还发现了一个角。

生5:嗨,我还发现了一条边。

师:这条边是怎么形成的?

生6:这条边是两个面相交在一起形成的。

师:两个面相交的的边叫做棱。板书:棱。

师示范切第三刀,生也学着切第三刀。

师:再请大家摸一摸,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7:我发现了一个尖尖的角。

生8:我发现三个面,三条棱。

师:观察得真仔细!(指小尖角)那么这个是怎么形成的?

生9:这个是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这三条棱的交点叫做顶点。

……

【评析】

这一过程通过动手切土豆这一富有情趣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切一切、摸一摸、说一说中真切地体验并认识了面、棱、顶点等概念,为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的特征做好了孕伏。这一环节虽一环扣一环,但形同剥笋,一切都在老师的预料之中,缩短了“替蛾结茧”的过程,但总有“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手掌”之感,缺乏创意。

【教法二】

师:(拿一个长方体)这是什么?你们以前认识过吗?

生:长方体,认识过。

师:那你们想重新更深刻地认识它吗、。

?合耄?/P>

师:那我们先从表面认一认。板书:第一步:初步感知表象

师: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你们摸到了什么?

生:面、棱、顶点

师: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有好多的秘密,你们知道吗?

生:想。师板书:第二步:深入探究

师:你们先看一看书上的面、棱、顶点有哪些“秘密”。

学生自学课本。

师:这些秘密是真的吗?你们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工具画一画,量一量、验证一下。

学生各自手忙脚乱地测量,还有的学生不知要干什么,只能看别人做。

师:你们测量好了吗?谁来观察画出的长方体透视图,认识长、宽、高。

【评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6-1 22:54:00 | 只看该作者
本节课蕴含了教者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新课程理念,注重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让他们在操作中体验着、探索着、建构着,气氛活跃,相对于第一个案例,多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课的知识含量也比第一个案例高,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学习方法,掌握新知尚可。但是,此课的热热闹闹,实际上只是形式的活跃,思维的含量并不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时没有明确的分工有序的组织,要求模糊,活动时有点乱。创设情境时,没有考虑学生的真正兴趣,提出的问题简单化,没有思考的价值,免不去公开课作秀的成分。

【教法三】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让学生认识并说出名称。

师: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

演示:把六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再把一个长方体展开后成为六个长方形。

生:真神奇!

师:是不是任意拿来6个长方形都能围成一个长方体呢?

学生马上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并争论起来,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

师:学完本节课你们就明白了。板书课题。

二、探究合作,获取新知

师:用手摸一摸,谈谈面、棱、顶点的不同感受,用自己的话概括面、棱、顶点的概念。

生争着谈感受。

师:猜一猜,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数量有多少,面的大小,棱的长度会怎样?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兴致高昂,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想知道谁的猜想正确吗?那就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尺子、毛线等工具,数一数、量一量、画一画,找出长方体的特征,并填入表格。

出示友情提醒:1、小组合作要分工。2、测量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小组长分工明确,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井然有序地进行操作:数的数,量的量,记的记,很快表格填完。小组代表汇报,在汇报数棱的个数时,竟然出现了争执不下的局面:有的说要数才行,有的说不数也行。说要数的同学中有的说要一条一条的数,有的不同意,说要分横、纵、竖三个方向数,每个方向有四条,说不要数的同学认为每个面有4条棱,6个面24条棱,每条棱重复算一次,24÷2=12,有的说用顶点算,每个顶点3条棱,8个顶点24条,重复算的去掉,24÷2=12条。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肯定了大家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汇报完毕,利用多媒体配上动画、音乐演示长方体的特征,验证探究的结果。

【评析】

本节课的情境创设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有直观性,趣味性,又注意到思维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有明确的分工,自主探究人人参与,遇到问题又共同讨论解决,多媒体的恰当使用弥补了学生抽象思维不足的缺陷,搭建了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桥梁,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验证的全过程,能放手让学生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灵感在操作着、思考着,使学生完全处于积极主动地做数学的状态,打开了思维的闸门,体现了思维的独创性,课堂因此而丰富多彩。

【一课三例反思】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追求学生的个性张扬、能力发展,单纯的知识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被我们所摒弃,但有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方式,是否课堂上就一路欢歌皆是收获呢?本次的“一课三例”研讨活动再一次让我们体会到只有真心地把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关注他们“学”的过程,从学生如何乐学、善学、会学的角度来研究我们“教”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提高,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一堂好课。

1、体现新理念要“实质”而不是“形式”。

三个教法同是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都使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的、探究交流等方法,但效果却迥然不同。前两例对新理念的理解都只是停留下表面,追求形式上的热闹和新鲜,而内容单一、没有梯度。案三就把这种理念性的东西内化自己的思想,与自己的教学行为融为一体。老师的教学理念来自于自身教学实践基础上的理性认识,只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感受联系起来,才能构建属于自己的新理念,上出来的课才能挥洒自如,也才能上出成功的新课改实验课。

2、课堂教学更要关注“过程”而不仅是“结果”。

从课堂教学的呈现形式看,教法一向我们展示的是模仿的全过程,一步一步很完整,后面的练习又强化了学生的记忆,知识掌握很好。教法二则呈现了一种教学流程,学生在各个环节蜻蜓点水般的感受,浅层次的思索,而后由教师的再加工为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两者虽都有值得倡导之处,但都把学生丢在了自己的后面,作为学习主体的他们仅仅是跟着老师“走过了场”。这样的教学学生即使记住了,这种缺乏深刻情感体验、缺乏思维过程的记忆,也是暂时的,很容易“丢失”。而教法三则让学生自己去猜、想、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交流中学生个体思维的碰撞,观点的逐步完整给学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倾听、概括能力,对他们思维的后续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把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在多样化的情境交互中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时彰显出个体生命的动人风采。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魅力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9 08: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