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8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主题教研活动记录:“语文教学教什么”专题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19:2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学教什么”专题讨论纪实
【讨论主题】语文教学教什么



【召集人】 李明新 段宗平 余 琴



【参加人员】李明新 段宗平 余 琴 陈先云 腾春友 王尚文 王雷英 王永渔 李志德



蒋 卉 李莉莉 李海鹏 吴彩花 邢志敏 贾 芬 时广郑 韩海鑫 肖俊宇



刘亚雄 于艳荣 夏迎春 程 弘 李淑艳 林 莘 张德华 李 晶 余洪礼



程惠萍 杨 华 魏 薇



本次论坛倍受大家关心的是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但是,在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到较为深入的阶段被再次提出,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影响作用。对此,三十多位语文特级教师和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教什么”是目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分组内的特级教师和专家学者都感受到,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已经不是个别教师存在问题,不是个别课堂存在的问题,而是广大语文教师关注和期待解决的问题。于艳荣(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指出,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周围的老师,他们有种感觉,越来越不会教书了。张德华(安徽省淮北市教育局教研室)李莉莉(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彩花(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开元小学)认为,有时候看一节语文课,感觉除了几个生字之外,对学生来说收获并不是很大。语文老师到底教什么?基层的老师并不知道。目前一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还是很笼统的。李淑艳(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师培训教研中心)指出,现在的年轻教师,觉得教一篇课文非常简单。20分钟就可以教完。上课时,胡子眉毛一把抓,却抓不住重点。不能根据课文的体裁,有侧重地来设计教学。时广郑(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认为语文教学教什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很多老师,很喜欢听课,但是并没有弄清楚做课教师要教什么,只是盲目地学怎么教。



可见,不解决语文“教什么”的问题,就无法真正提高语文的质量问题。反思这个问题,李明新(北京小学)滕春友(浙江教育厅教研室)段宗平(湖北教育厅教研室)王雷英(宁波广济小学)认为,它已经不是一般操作层面的问题,既反映了语文理论建设方面的问题,又反映了教师实践认识的问题。由此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问题长期存在。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使语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2.“教什么”的再次提出反映了语文学科自身的再次觉醒。



那么,为什么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长期存在?为什么这个问题再次被关注?对此,大家通过讨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特别是王尚文教授(浙江师大)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与深思。



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再次被提起,可能隐含着语文学科自身的再次觉醒。他觉得要从根本上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必须明确这个问题来自“为什么要教”,我们为什么要设置语文课程。他以为叶圣陶老先生其实是讲得一清二楚。学校的各门课程,就好像是车轮的辐条,指向学生发展这个核心。语文教学,有它的独挡之任。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才是语文课的独挡之任。如果我们着眼为内容,那与政治课、历史课,没有多大的区别。



理解什么?运用什么?拿到一篇课文,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我教这篇课文,对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什么帮助。当然,理解离不开理解课文内容。但是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语言文字。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作者要这样说,而不那样说,这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语文课程之所以要设置语文,就是要培养这个能力。



同时,王尚文教授指出,理解和运用是一个整体。不要把理解和运用割裂开来。只有“百分百”的语文课,才是最有力、最深刻的人文熏陶。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去体味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



李明新(北京市北京小学)滕春友(浙江教育厅教研室)段宗平(湖北教育厅教研室)认为,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在我们语文教学研究过程中,每隔一个阶段就会出现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今天再次被提起,的确隐含着学科的再次觉醒。这一觉醒,将有助于我们对语文课程基本属性的再认识。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它的长期存也在反映了语文教学复杂性的客观现实。他指出,在教育走向开放,走向民主,走向科学的今天,这个问题变成所有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说明有更多的教师语文学科的意识增强了,语文学科自身建设又到了一个迈向新起点、新高度的时候了。这个问题解决的价值将在于推动语文教学核心问题的深入探究。



3.“教什么”的问题探讨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多元发展。



在讨论过程中,大家感到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起点并非从零开始,特别是实践层面,许多同志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深化了对语文课程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探讨“教什么”的问题使语文观更清晰,教学专务更明确。



李志德(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五中学校)李晶(天津市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还是要围绕语文来做文章。什么是语?什么是文?听、说归“语”,读、写归“文”,紧紧围绕听说读写组织实施,才能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林莘(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指出,在解决语文“教什么”的时候,我们得清楚语文教学中的几个概念:(1)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2)语文内容与语文形式。(3)阅读与阅读教学。(4)读者与作者,教课文与教语文。概念厘清了,“教什么”才清楚。蒋卉(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以阅读教学为例,也谈到相同的认识。她认为,许多语文老师把阅读教学和阅读划了等号。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对象不同、目标不同。教师如果始终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那她就会忽略指导阅读的策略层面的东西。



李明新(北京小学)王雷英(宁波广济小学)余琴(杭州上城教育学院)等老师认为,语文作为国家的一门课程,语文教学的价值是多元的。既要教语文知识与方法,培养语文能力和习惯,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前者是它的专门任务,用一句话概括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后者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任务。语文教学实施中,要在完成自己专门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所有学科一般性的任务。而我们今天迷失方向,往往是忽视或丢失了专门任务,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李莉莉(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则从语文课程性质的角度指出,新课程实施以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问题,始终是老师纠结的一个问题。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不能够分割的。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学习一篇课文,让学生更便捷地去理解,这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滕春友(浙江教育厅教研室)段宗平(湖北教育厅教研室)指出,我们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全面性价值,同时也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个性价值。特别是在体现个性价值上,我们要结合具体的年段来深入地研究语文教什么。同样,不同文体、不同课时,都值得研究“教什么”的问题。



其次,“教什么”的问题探讨促进了语文教学多角度的实践研究。



第一,一些同志的实践与认识反映了对“教什么”的系统思考。程惠萍(山西省太原市青年路小学)提出了回归语文;回归学生;回归生活的“三回归”主张。回归语文是指一篇课文可挖掘的教材点很多,语文老师必须把语文核心的价值挖掘出来。回归学生是指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水”,应该站在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是指语文老师不要把自己当作神。一个语文老师要善于把自己引退,把学生引向广阔的语文空间去。我们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让学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智慧。林莘(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面对教什么的问题,觉得备课时要做到四点:凝聚文章的魂、把握文章的脉、点击文章的心、挖掘文章的法,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时广郑(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指出,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不是对立的矛盾,这是统一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只有把教材教好了,才能解决用教材教的问题。如何把教材教好,他认为应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考虑。(1)从大处来着眼。依据课标所规定的学段目标入手,确定教学目标。既不降低要求,也不越位。(2)要从具体入手。即依据教材所要求完成的具体教学任务入手。(3)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实际、习惯情况来设计语文教学。肖俊宇(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老师认为,“教什么”需要有三个重视。(1)重视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2)重视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3)重视理清文章思路能力的培养。



第二,许多同志认识到强化目标意识有利于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张德华(安徽省淮北市教育局教研室)王永渔(贵州省六盘水市教育局教研室)认为,要强化课标意识,从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学时目标入手确定教什么。不同年段,具体目标也不相同。夏迎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教育学院研究院)指出,目前的语文教材目标不清,方法不明。我们的出版社、专家们,编写教材时,能否让我们的老师知道该做些什么?我们说的许多目标太泛了。只有把目标弄清楚,我们的老师才知道怎么教。刘亚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则提出自己的见解,语文学科有它的特殊性。语文教学教什么,实际上就是要解决语文课堂教学重点教学目标问题。如果我们每个一线的语文老师以课标为依据,将课标对每个年段的学习要求都了然于心,能根据年段目标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目标的方向不至于偏离。



第三,一些同志还从更多的视角就“教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邢志敏(辽宁省实验学校)主张从生本的角度来思考。小学语文教学归于“小”字,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对语文的向往是非常重要的。魏薇(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认为,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将直接影响“教什么”的问题。她指出,无论什么版本,课文后面都有提示性的内容,告诉我们教什么的范围,但这不足以让教师有效地把教学内容提取出来。语文老师都要过文本解读的关,没有这个基础,不可能深入灵活地用教材。有的语文老师误读课文,把握不了文本,素养不高。语文教学能不能解决好“教什么”,与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密切相关。李淑艳(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师培训教研中心)则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角度提出自己的认识。她结合“小学语文学会学习”的实验认为,低段要贯穿两条线,一个是识字,另外一个是读说背的训练。中段把阅读的操作方法,列入教学内容,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到了高段,学生就会逐步达到了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水平。建立有序的阅读教学的训练序列,明确阶段性的训练目标,就能基本解决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韩海鑫(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小学)在会上与大家分享非语文学科的案例,从东、西方的教学案例比较中,使我们思考“教什么”。程弘(陕西省西安小学)指出,在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不能忽视调动、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热爱阅读、倾情于阅读、倾情于写作的情感。



4.“教什么”的问题解决呼唤语文学科理论与教学的创新。



如何根本解决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王尚文教授(浙江师大)认为,要建设新的语文学。新的语文学是由“语用学、语言美学、哲学解释学”等组成。这将给我们的语文课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学科支撑,真正能够实现华丽的转身。魏薇(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指出,语文教材至今也没有打破文选式的结构。这种教材,我们拿到的每篇课文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而语文教材编排缺少逻辑性,文选式的编排方式也很难打破。之所以难以打破,与语文学科自身建设的不完备是有直接关系的。李明新(北京市北京小学)老师认为,语文教育或语文教学到了一个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时候了。如果没有理论创新,我们的研究可能还在这个高原地带做一些低水平的研究。我们如果没有稳定的共识,没有一门具有学理意义的学科立在那儿做指导,语文教学研究就会存在钟摆现象。目前的语文观千差万别,这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实践的摇摆。从理论层面,我们需要再次思考语文教育中的语文观、语文价值观、语文课程观、语文教学观,只有把这些方面的理论更深入地研究了,我们教什么的问题才会越来越清晰。在理论创新的同时,语文课程的研制、语文教材的编写、语文教学的模式等都需要新的探索。高水平的课程研制既能回答为什么教,又能清晰回答教什么;高水平的语文教材则科学地实现用什么教;而教师更多的精力则可以用于研究如何教。可见,解决教什么是个艰巨的系统工程。



在讨论中,陈先云(人教社小语室)主任认为,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可以从课程层面与教材层面两方面考虑。在目前情况下,教师从教材层面研究更有现实意义。(执笔人:李明新 北京市北京小学校长 全国小语会特级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1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3-24 08:42: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0: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