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语论文:如何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08: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感培养,你重视了吗
──弹奏语感培养“四重奏”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金洲小学 张新元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篇课文,教师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学生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文章的整体意思不能体会得深刻。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写的训练──效果出乎意料。许多学生恍然大悟,道一声:“原来如此啊!”其实,这就是语感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看来,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语感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



【关键词】语感培养阅读教学



长期以来,语文课片面强调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让学生去对语文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即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语感的培养,使语文教学陷入误区。如脱离语言文字,进行架空分析,或离开课文的整体而布置大量零碎的练习,结果事倍功半,学生所得甚微,这都跟忽视语感的培养有关。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可见,语文教育家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透彻理解,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可见,语感培养是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由此可见,读是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也是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是离不开读的。读,注入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反复读,多种形式的读,学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



学生阅读得多,自然就会增加对语言材料理解和领悟的机会,这种理解和领悟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指导学生从课外选取各种体裁、各种内容以及饱含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文章,使学生努力从作品中揣摩、品味各种词汇、句式的特点,去感悟其表情达意上的“共鸣”。



如教学《凡卡》这一课时,我先通过有感情地范读,使学生受到感染。在朗读凡卡挨打的原因时,重读“摇摇篮”、“睡着”;读凡卡被打时,重读“揪”、“拖”、“皮带”,之后稍作停顿,朗读随之改为低声、放慢速度;读“揍了我一顿”,要能表现出凡卡那泣不成声的控诉。之后,我不再作繁沉的讲析,而是适当地指点,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读中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是采用以下三步指导学生诵读“‘奶奶’小女孩叫起来,‘请把我带走吧!……’”一句,以帮助学生感悟语言。第一步:初步试读,引发情感。从学生的表现看,这一步学生的认识、诵读水平仍入于一个较低的层次。对此,我采取了第二步教学:渲染气氛,诱发情感。我是这样渲染气氛的:饱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们都是那光着头、赤着脚大年夜有家不能回的可怜的小女孩啊,我们寒冷,我们饥饿,我们孤独,啊!奶奶来了,这个世界上唯一疼你的奶奶来了,让我们向奶奶哭诉吧!”第三步:感情诵读,抒发情感。这种引人入胜、引人入境的诵读指导,激发了学生的内心感情,课堂上学生读得声泪倶下,纵观这三步的诵读指导,每一步都有一定的作用,逐步使学生的语感上升到一定较高的层次。



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借助语言文字渗透于字里行间。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走进课文”“披文入情”,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共鸣效果的语感自然而生。



二、在想象中培养语感



语文不同于雕塑,不同于刺绣,也不同于盆景,还不同于书法。语文的课文使用语言文字来塑造艺术形象的。用手是摸不着的,他是要我们凭借语言文字的描写,通过想象,在脑海里浮现出课文中所描写的艺术形象来。刚开始,学生并不会想象,我们应把书上描写得内容直观地再现出来,这可以借助图片、幻灯、电视等多种媒体9也可以用粉笔画出来),帮助学生完成用文字转化为形象这一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己能想象出课文所描写的形象来。



如毛主席的《长征》是一首气壮山河的革命史诗。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两个字就是训练学生语感的最佳切入口。教学第一句时,我先向学生讲述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再引导学生想象并体会红军战士顺利渡过金沙江后的心情;从而了解这个“暖”字其实反映了战士们胜利的喜悦心情;讲解“寒”时,我先让学生看一段红军夺取泸定桥战斗过程的录像,再让学生按“桥上、桥下、桥头”的顺序来描绘,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夺桥战斗的惊心动魄和激烈残酷;从而了解到这个“寒”字其实反映了当时战斗的惨烈;最后再让学生把两诗对比着练习朗读。以上教学,所设计的两处情境,目的是引导学生亲身入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充分感受到语言的情味,从而使学生的语感训练得到增强。



再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我让学生在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进而形成连续的画面,使“月下刺猹”、“初见闰土”、“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等内容浮现在读者的脑海里,再现鲁迅先生文章中描绘的人和景,产生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觉。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尝试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感悟课文的意境,进而获得丰富的语感。



三、在生活中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这就是说,具体、敏锐、丰富、深切的语感,不能单靠查字典来理解,也不能单从语言文字去领会,而应当联系生活实际去感悟。



生活体验是语感生成不可或缺的基础。一定的言语总在一定的生活场景中出现,离开了生活体验,语感的培养是苍白的。只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使语言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具体,此时的感受才是真实的。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我和老爷爷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这别有韵味的一个“终于”,把他们努力后的成功与满足生动地表现出来。但如果学生不能联系生活去体味,恐怕很难体会到这“终于”一词的韵味。



再如教学《猫》一文,教师抓住一个“蹭”字,让学生把“蹭”与“撞”、“碰”等词练习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比较,并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到用“蹭”更能体现猫“温柔可亲”这一特点;抓住“踩印几朵小梅花”这个短语,让学生思考“小梅花是指什么,为什么把脚印说成是小梅花”,从而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去品味,品出的是自己真实的感受,而这真是的感受,是语感培养最为宝贵的!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语感培养也不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光靠阅读来提高语感还不够,必须联系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类似的情感体验,真切地理解并领悟课文的语言文字,提高对文章的鉴赏力,诱发敏锐的语感。



四、在写作中培养语感



读书,是把书中描写的内容变为图像来进行思维。而写作,则是把生活中的人、事、物(具体的图像)用文字表现出来。有的学生语感强烈、敏锐,那么他们笔下的人、事、物(图像),就会鲜明、具体。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看图作文是很重要的,我们曾让学生做过大量的练习。在练习中,让学生们先做看多幅图练习,再做看单幅图练习。为什么这样安排呢?看多幅图作文比看单幅图作文想象的成分少些,容易写些。看单幅图作文,不管给的是哪一部分的图,都可以凭想象把它想成多幅图来一幅一幅地写。在写作中,培养语感,看图作文是基础。些生活中的人、事、物,,让学生把鲜活的生活内容改为多幅图来写。这样就化难为易了。怎样用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生活呢?



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不管是看图作文也好,还是些生活中的人、事、物也好,都必须教会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切实抓住要写对象的特征来。当然这里还有遣词造句的能力、锤炼句子的能力、布局谋篇的能力的培养的问题。这些能力的培养,只能通过勤写来达到。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写日记、写周记、写小练笔,要他们写下身边的人、事、物或者记下自己的所闻、所想。起点不在高低,贵在持之以恒。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因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较好的语感。语言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阅读的速度和质量。这是因为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教材,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反复推敲、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一字一句皆有情,一文一人都有义。而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唯有此,才能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发挥作品的感染作用。



【参考文献、资料】



1.《谈朗读对培养语感的重要作用》作者:严锡利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感的培养》作者:孟令全



3.《鲜活语感生动语文──浅谈小学语文中语感培养的策略》作者:曾燕燕4.《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作者:崔峦



5.《多途径培养小学生的语感》三明日报



6.《培养语感──语文教学永远的话题》作者:李爱



7.《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作者:邓伟



8.《小学生语感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作者:夏骏



9.《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作者:梅德刚



10.《例谈阅读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作者:史延虎



11.《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作者:王后军



12.《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重要性》作者:吴海英



13.《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张新元(笔名:无求无为)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从教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金洲小学,现任学校语文高年级科组备课级长,华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本人一直担任学校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曾入围全国百佳语文优秀教师,获首届全国“天天爱学习”杯论文大三等奖,第二届全国“天天爱学习”杯论文大一等奖,全国基础教育系统年度论文大赛二等奖,虎门镇“教书育人”优秀语文教师称号,撰写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多次在虎门镇、东莞市获奖,辅导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作文比赛多次在虎门镇、东莞市、广东省获奖,在人教网小学语文网发表论文、教学设计、课件资源等达57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0: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