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改革瓶颈
绩效工资和养老保险改革,一直是事业单位改革推动的难点所在,也是目前引起争议较多的地方。
作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省份的广东,2008年曾经出台一份《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试点征求意见稿》,结果引发改革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将向企业看齐、大幅缩水的传言,这也是引发高校教授退休潮的主要原因。
在程恩富看来,这份方案缺少细致分类,忽略了全额财政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之间资金来源的差异,忽略了体制转变时期事业单位老职工和合同职工的不同,忽略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来源单一的事实。结果可能导致新的不公平。而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已经落后于公务员和部分国企人员,所以方案的负面反响在所难免。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在2011年下发的《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施指导意见》中可以看到类似的表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要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此外,还将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
然而程恩富发现,现在公务员的养老金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计算方法是明显不一样的。公务员的养老金是按照账面的全部收入来算的,而大学教授却是只按照基本工资计算。如果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真要向企业养老保险靠拢,那教授的养老金就只能有基本工资的一半了。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工资福利研究室主任、工资问题专家何凤秋研究员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统一的,和其他群体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的社会基本养老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分为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两部分,这是社会养老保险的第一个层次。基本养老保险其功能是保证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国外情况也是如此。要想有更好的退休保障,必须还要有补充养老保险,因此在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障水平确定时,不仅要考虑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也要根据事业单位的特点,建立类似于企业年金的补充养老保险,这样的话,改革前后退休收入水平不会有太大差别,但是这需要一个过渡时期。
改革指导委员会或是出路
“现在事业单位改革思路是有问题的,是多龙治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事业单位社会保障改革,中编办主管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卫生部主管医疗改革,财政部负责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改革,做国有资产的管理,在这种格局下改革很难推进。”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汪玉凯说。他认为,应该建立一个事业单位改革指导委员会,或者领导小组来协调事业单位改革,负责人可以由国务院领导来担任,在这之下再设一个事业单位改革推进办公室,依托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或者中编办,或者是建立一个事业单位改革部级联席会议,通过联席会议组织相关部门开会研究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在汪玉凯看来,分类是事业单位改革中最难的部分,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引发社会动荡。如果一个事业单位既承担部分行政职能,又提供公益性服务,还有经营性项目,整个交融在一起,那么如何分类和剥离就需要认真研究。
因为事业单位三种分类中将有一种会给予“公务员待遇”,所以近日已有媒体报道,有些单位为了拿到这个待遇正在积极游说领导部门。汪玉凯认为这种拉关系的事情是免不了的,但是如果建立一个事业单位改革指导委员会,情况应该会好一些。程恩富则认为,一定要加强立法和监管,避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出现国企改革过程中的腐败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