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如何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19:5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提高教师素养,真正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由教师分发学生课堂笔记想到的
江苏省阜宁县羊寨镇南羊小学 裴曙辉
前几天,一位小孩在县城实验小学读书的老师手拿一册小孩老师分发的语文课堂笔记,不由心生感慨,老师也真是煞费苦心了!课文文本内容的要点一览无余,学生有一册在手,诵读之下必能在考试中不落下风。这样的语文教学真的就叫有效吗?教师动动手,学生动动口,课堂无需探究,只要“合作”就可以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还有意义吗?



杨再隋老师关于《语文课又怎么了?》的论述,让我们每个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汗颜──为了“有效”,我们在变,但我们不能因为“变”,“迷失了自身,消失了本体,缺失了本性,异化了本质”。现在来看,分发语文课堂笔记的行为,是现行教育考核体制的失败!是教师人文关怀的失败!是学生机械化接受教学成果的失败!是社会畸形认识的失败!是语文课堂教学片面追求有效性的失败!



我们不能将语文课堂上的文本知识仅仅看着是一种考核的工具。我们面对的是孩子!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分数并不能说明一切,一心只为考高分是要不得的,高分低能的事我们见得多了,我们要把孩子的发展放在首位,真正的有效地利用40分钟的课堂展现我们应有的责任心。真正有效地课堂教学活动,我以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看待。



一、真正重视课前的预习,切实做好新课文的教学铺垫工作



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对语文文本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语文教学中,朱永新、薛法根等特级教师都把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苏霍姆林斯基更强调,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磨刀不误砍柴工”。由此想到,曾几何时,洋思教学模式之所以受到欢迎推广,源于老师在课前精心的准备,源于学生课前有效地自学。能力的提高意味着水平的上升。魏书生老师外出讲学,他的学生依然能够有效进行学习,成绩在盘锦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敢于积极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



语文课格外要重视课前的预习。预习包括很多的方面,我们要学会充分利用课前的预习调动学生的学习新知的积极性。首先,明确目标,引导激发课前阅读的兴趣。开学初时,学生拿到课本要做的就是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文章阅读,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阅读课文,解读文本。“书不读熟不开讲”。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师阅读,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想得对话发挥更大的有效性,事前的功课要做到家。仅仅利用课堂短短地40分钟进行有效阅读是不可行的,讲文之前首先布置学生读书,杨再隋教授说的那样:“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在头脑中唤起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读出情──读出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读出神──读出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精髓以及言外之意。”



其次,“不动笔墨不读书”,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善于发现,做一个有心人,鼓励提问与思考相结合,质疑与释疑相结合。鼓励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疑惑带到课堂上来,有了问题,不愁书读的不熟。



另外,教师要以身作则,不以教参为标准,将个人的课前朗读进行到底,掌握第一手资料,将心比心,备课文的同时也是备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连同教参的提示做对比,真正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4-25 19:56:00 | 只看该作者
二、认真扎实解读、研读教材,发挥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作用



语文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课程,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策略的课程,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在探究性课堂教学中适度延伸拓展。



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实现语文的工具与人文的有机结合呢?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体现在什么地方?如何开掘文本的时代内涵并充分实现其当代意义?怎样理会和把握文本的编著意图和特定的意义寄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三主体间的充分对话,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好对文本的解读工作。有人说,教师教学的过程就是将自己研读文本的思路呈现给学生的过程。现在的语文教材课文均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编排的,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阅读文本对教师、对学生都是重要的一课。学生可以不去关注,而教师却要研读教材,学会对话。



首先,一册书在手,教师要先学会和编者对话,分析课文在教材中的安排意图;我们要学会与文本及作者对话,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理解文本的内在特性。例如,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阅读教材共24课,分7个主题单元,分别是“壮丽山川”“正义必胜”“诗文精粹”“探索与发现”“感悟人生”“咏物抒情”“师恩难忘”。《三亚落日》《烟台的海》各具特色,读之如身置其境;《最大的麦穗》和《孔子游春》展示教育家不同的风采,循循善诱,寓教于乐。《广玉兰》《夹竹桃》均为大作家、大学者为寻常花木写就的小文章。作者“信笔写来,举重若轻,言近旨远”,虽是小文章却尽显示大家风范。不同年级段的教材编排上也有呼应,如五年级语文上册的“园丁之歌”单元,两篇文章写了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精神和高超艺术。六年级下册教材则同样安排了最后一个单元4篇课文,涵盖古今中外于,写如天的师德、如海的师才、如山的师恩等,教师要切实做好文本的解读,这样才能“厚积薄发”,真正有效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其次,教师要在适度挖掘文本价值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与学生合作探究,独辟蹊径。教师在积极解读文本的同时,还要学会与学生对话,以期预设有效的教学活动。如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要求学生养成“勤于收集资料”、“不懂就问”的习惯,其中“勤于收集资料”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有选择的予以帮助,而不能局限于或将此定义为必须掌握的文字内容。还有就是我们要关注文本体现的价值观,如苏教版第十一册《船长》一文,课堂上安排学生讨论“船长有机会逃走么?”就打破了甚至偏离了原有文本的价值体系。



第三,教师要积极拓展延伸文本的内涵,利用课堂契机,引导学生将现学的知识内化。语文课堂不确定的因素往往出人意外,教师要有预期的感应能力,善于处理突发事件,善于抓住细节,不能为了实效而放弃有效,不能为了成绩而放弃探究的机会。如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的教学,课文本意是要教育学生学习老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如果教者直接将答案公布于众,就失去了文本所承载的生活哲理,一个单元的教学则毫无意义。我在教学中抓住了老人的话语“不累,不累,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引导围绕“累?不累?”,让学生读书寻疑,再通过合作探究:“游人累,为什么70岁的老人不累?”、“老人能活到100岁吗?我30年后的他会是什么样呢?”、“老人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处,这笑声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等系列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讨论、思考,学生的情感体验会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人勤劳的品质和豁达开朗的胸怀中得以升华。



把握的文本解读的深度、宽度,有利于学生看清问题的实质,但只有把握文本解读的广度,才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充分发挥教材的“例子”的“辐射”作用。



三、依据教材进行专题阅读,重视教学反思,学会与学生对话



把握文本解读的广度要求以文本的“共性”为指导,以文本的“个性”为辐射点,进行广泛的比较阅读和探究。只有把文本置于一个相关的系统中,才能全面地把握文本的阅读价值,才能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阅读能力开辟广阔的空间。在课后的反思中,教师要敢反思、勤于反思。周恩来总理说过:“要让我写自己的历史,我就写我的错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要写我们课堂教学的不见成效,我们要学会反思,就写我们的对于课堂教学的认识,去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于永正老师说过,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



现如今,追求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已成为每个老师的祈愿,但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分数走捷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么样,还取决于学生的收获如何,课堂的有效性是一种隐性的,我们不能要求这样隐性的东西在短时间内显性化,要将孩子长期的发展放在首位。有了这样一本课堂笔记,学生“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一时的成绩带来的只是恒久的痛!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负责!其中,最应该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后进生这一群体,对待他们,我们不能简单的告知答案让其死记硬背,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于老师的教育,只有从心底里感到老师的话是对的,(也就是说只有取得了心理认同)才能接受并改正。农村缺乏家长亲子陪读的环境,学校承担着孩子的教育任务,对于后进生,我们一线的老师多了一份重担,在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上,老师要有耐心,注意个别辅导,激发学生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多以各式活动为辅助手段,同时配以一定的考核力度,充分发挥学生的团体作用。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的目的是帮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不能将课堂教学仅仅当做是一种形式。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适应减负条件下的教学任务,是值得我们教师考虑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0 00: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