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情”与“情动”
常州市实验小学 朱月红
音乐教育旨在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与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逐步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音乐是美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 是一种崇高的心灵语言。而审美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关注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让学生在主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为学生的情感投入是音乐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试想,如果没有师生共同的情感参与,,仅仅依靠音乐本身的魅力,或者大家在教学中都只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情感的参与,陶冶情操又如何实现呢?
通过教学实践,本人觉得音乐课应该让学生由被动接受音乐变成主动参与音乐真正“动”起来,而且是有情感体验的“动”起来——从心理到生理,从内容到形式,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要求到教学组织。因为“动”起来才是真正体现音乐课的学科要求和目标要求;而“动”起来的音乐课才是学生最渴望的音乐课。因此,如何关注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情”的体验,并且让学生在 “情”的基础上“动”起来,是值得广大音乐教师深思和研究的课题。
一、以景激情,增强兴趣。音乐教学应该不断地创设一个又一个音乐审美的艺术环境,教师则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审美体验。使他们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和心灵对音乐作品进行直接的审美感知。通过创设与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相应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以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在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船夫曲》时,这是一首选自于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改编的标题音乐,我觉得仅有音响资料不够,便精心挑选了VCD碟片,借助惊心动魄的画面引出音乐,把汹涌奔腾的黄河展现在学生面前,把船夫们与湍急的黄河水奋力拼搏的惊险场面展现在学生面前。全曲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向人们展示了黄河水流湍急的险恶景象,引出了船夫们与风浪勇敢搏斗的场面;第二部分展示了黄河平稳的水流,开阔的河面,船夫们战胜惊涛骇浪后歇息的场面;第三部分在短暂的平静之后,战斗的召唤再度响起,船工们又投入了新的搏斗中。这一切让学生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与优美音乐的意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仿佛孩子们也与船工们一起投入了与风浪的勇敢搏斗中,与乐曲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同时还通过音乐与画面相结合,理解了“中华民族的拼搏精神”以及“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深刻含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巧妙地架起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使比较单一枯燥的欣赏资料变得更有吸引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让学生由景入境,以视觉为突破,听为契机,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去感知乐曲,情不自禁地被音乐深深地吸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