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8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19 22: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灵活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主体的姿态带着科学研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通过个体探索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呢?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就“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教学程序作一些探讨。


一.“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营造“研究”的环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快乐、兴奋的情绪与温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对认知创新思维活动具有扩散、强化的功能。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研究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使学生敢想敢问敢做敢于展现自我,保证“研究”活动顺利、高效地进行。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要相信、赏识学生,要相信学生的“研究”能力;必须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研究”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同学沟通信息;必须多鼓励表扬学生,要充分肯定、赞赏学生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不能蛮横责骂,应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帮助找到正确的方法,顺利完成“研究”任务。 2.创设“研究”的情境。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活动的。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要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智能水平,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研究”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研究”的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使学生明确“研究”目标,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主动地参与到探索发现科学知识的“研究”活动过程中去。下面比较一下我们实践的案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4-19 22:13:00 | 只看该作者
课题(四年级第二学期)《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探究性学习方式

日常接受性学习方式

过程

1.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尝试求出所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大组交流汇报,小组派代表上讲台边演示边叙述,有问题可以提出讨论。

3.教师把学生想到的三种不同方法记录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三种方法,作出评价。发现:大家都用了剪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但是太麻烦,必须找到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才行。

4.让学生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5.小组合作用剪拼法对一组平行四边形面积进行填表对比研究,验证猜想。

6.大组交流后学生得出面积计算公式。

7.给出一个没有任何条件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尝试求出它的面积。(学生需要先找到所需条件再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8.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用数方格的方法算出书上三幅图的面积。讨论有没有更方便的方法。从而引出用剪拼后转化的方法。暗示今天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让学生通过剪拼平行四边形,比较简拼前后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3.出示书上例题,用公式解决。

4.变式练习。

效果

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自己发现方法,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还体现出了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互补性。例题的大胆改革,也别具匠心,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不是简单地重复地使用公式。整节课学生兴趣盎然,很有成就感。

学生在暗示了学习方法的情况下很顺利地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探究的情绪不高。练习的设计很丰富,但始终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

3.提供“研究”的条件。

学生“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能否发挥,首先要搞清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研究”过程中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点拨引导,但要掌握分寸,凡是学生能努力发现的,决不暗示,凡是学生能独立探索的,决不代替。教师还要主动参与学生的“研究”过程,及时掌握“研究”的具体情况,以便适时调控学生的“研究”活动,从而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其次教师要能创造性地把教材知识转化为学生探索发现的“研究”素材,特别是要把远离学生实际的教材知识尽可能地还原成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数学,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教师还要努力把封闭式的、程式化的“研究”过程成为开放式的“研究”过程。如《梯形的面积》一课,开放式的“研究”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开放“研究”的途径。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自由地探索公式的推导过程,可以把梯形剪拼成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甚至是长方形……等多种途径,让学生无拘无束地驰骋于“研究”的“海洋”里。第二,拓展“研究”的内容。让学生运用已“研究”的成果向课外延升,使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去“研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如课外实地测量并计算梯形地块的面积,特别是通过测量梯形的高,让学生展开想象,使知识巩固与应用研究整合优化。最后要正确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在指导合作时要注意三点:第一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在“研究”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懂得与人融洽协作的意义,能互相帮助,能正确对待“研究”中的“失败”与“成功”,能热情地为同伴排忧解难,能成全他人的“研究”出成果。第二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在课堂上,“研究”同一内容的同学可以组成临时“研究”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的伙伴会不同,就能多元优势互补。课外的“研究”,学生更愿与自己喜欢的同伴共同“研究”,探讨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第三要将“小组研讨”与“个体探索”适时结合。学生通过独立“研究”能够解决的问题,让学生个体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意识。对于独立研究有困难的课题,可采取“小组研讨”与“个体探索”相结合,通过必要的组织、引导、探讨、交流和归纳,使优势互补,实现学习效果最优化。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程序

1.诱导——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认知需要是学生学习中最稳定和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一个新的知识点时,教师要创设认知需要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新的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到学习是解决新的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研究”的意识,激活“研究”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法根据教学内容并联系实际创设种种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知识冲突,形成悬念,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边接点和生长点上提出问题;可以通过学生观察“研究”的具体材料产生问题;也可以以游戏形式、直观演示、设置悬念、动手操作、模拟实验和竞赛形式等产生问题。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请每个同学拿出三支笔当作三条线段任意拼搭,全班交流说一说你拼成了什么图形。接着问怎样才能拼成三角形?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拼搭。学生通过实践就会发现要把三条线段首尾相连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从而学生能很自然地理解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在学生的活动中产生了“研究”的问题,诱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激发学生迫不及待地去“研究”。
2.探究——自主探索,合作研究。

这是“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从各个不同角度去“研究”。学生可以通过操作实践、尝试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实验验证、演算比较、自学课本等自主探索手段,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去去思考,去研究。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在引出“具备怎样特征的四边形才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研究”问题后,就引导学生自由地去探索研究,由于可去研究自己喜欢的物体和自己擅长的方式去探索,所以学生情绪特别高涨,小组研究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小组量黑板,有的小组量凳面,有的小组量自带的牙膏盒面……,还有的小组用自制长方形纸片进行折一折……。小组里分工合作十分明确,每位同学都非常投入,有的小组中两人拉尺、一人看尺寸、一人记录,有的小组三人分别数一数、折一折、量一量、一人把前三人概括出的特征填写在实验报告中……。实验→讨论→归纳→补充→争辨→认同,十多分钟的研究,各小组都已总结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每个小组去教室各处研究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不同物体,反映了学生的自主性;有量一量、折一折、数一数和剪一剪等不同的探索方法,闪烁着学生的思维火花,更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
3.拓展——实践内化,整理延伸。

这一环节主要是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归结、整理新知识,并引导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进而去解决思考题、发展题和课后实践,使学到的知识延升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提高“研究”能力。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中,当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我组织学生完成了课后的练习和《课堂练习》中的基础性的巩固练习后,我就设计了几道实践性很强的练习。 1.请你想办法把你的长方形的纸片拼或剪成正方形,把正方形拼或剪成长方形。   2.小张师傅要做一扇高2米,宽80厘米门的门框,要准备多长的木料? 3.学校要举行手抄报比赛,张明同学需要边长40厘米的纸,而现在只有二张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纸,怎么办?(同学们很快就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将“知识巩固”与“应用研究”整合优化,让学生把课堂学习的成果应用于生活实际,在手、脑并用的开放性实践活动中真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及动手动口能力,同时加深了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应用意识,体会了创造的乐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虽不能完全等同于科学研究,但同样具有科学研究的“特质魅力”。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我们看重的应该是今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能会给孩子带来的一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是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得的那份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感受,今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明天孩子们腾飞的预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6 01: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