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14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18 13: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猴王出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1* 猴王出世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
3.理解“石猴”勇敢顽强、一心想着大家的品质,受到教育。
4.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教学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教学步骤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围绕这件事情,作者讲述了哪几个部分?
石猴诞生──独闯水帘洞──带领群猴入洞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
四、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石猴的诞生:
(1)石猴从哪里来?
(2)想象一下他出世时的情景,再交流交流。
2.水帘洞内是什么样的情景?
3.石猴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五、语言积累
1.自由读课文,你喜欢那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2.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这些段落。
3.摘抄你喜欢的语句。
六、课外阅读扩展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4-18 13:57:00 | 只看该作者
原本打算采用“读学分开”的教学模式试教《猴王出世》一课,在实践中感受一下“读学分开”的好处。可由于课前对学情的分析做得不够全面透彻,对这节课的“读”和“学”的目标不够明确,再加上执教学年的跨度有些大,教学中“读”和“学”的环节都出现了好多问题,没能将“读”和“学”真正分开。反思整个过程,原因有三:

    一、对“学什么”,目标不清晰。

    无论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对“学什么”目标都不够清晰。在引发学生思考“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刻画出这只活泼可爱、神通广大、丰满光鲜的石猴的?请从“怎么写”的角度谈谈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学生的兴趣戛然而止,虽然有学生说出了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如排比、三字短句、对子、语言、动作的描写等,但,这只是少数人的发现,也仅仅是“发现”而已,“学”的牵强,没有主动性。顿时觉得问题不够具体,缺乏针对性,学生无从下手。导致“学什么”陷入一片沉静之中。由此我想,学习语言形式是为了促进表达,如果学生学的被动,那这“学”又有何意义呢?当然,这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做到心中有数,课前没有认真制定“清晰地学的目标”。

    二、“读”的不够充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由于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所以教学伊始,我直接就带领学生进入了“导读”的环节。围绕“石猴 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问题读读议议。接着再读课文,以“这只猴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形象。我预设的“聊读”过程,应该是一派兴趣盎然,滔滔不绝的情形,但实际上,在整个“读”的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与我互动,多数学生始终是个被动的“学习者”,没有真正深入“文字”之中,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阅读者”。这都源于我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阅读的空间。没有读进去,就没有深入的体会,也就“读不出来”。因此,“读”的环节,即便达到了读的要求,但却没有体现自主阅读。此外,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来读通课文及理解生词,都是可以在预习时完成的。但基于这篇课文是古代的白话文,难度过大,所以课上应该在读通、读懂课文上要多花一些时间,多下一些功夫。而我却把这关键的一步放在了课前的预习环节,这对部分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这也是导致“聊读”不顺畅的主要原因。

    三、对文本的解读不够全面。

    这是五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由于一直在低年段,对这类文章钻研不够,所以,对教材内容掌握的还不够熟悉,有些课堂上出现的状况,不能有效的进行引导。由此,我深深意识到,对教者而言,要“导”的不露痕迹,“导”的恰到好处,实属不易,要下苦功,要不断修炼内功,要深入地、全面地解读文本,为此,学习和实践是不能间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13:4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