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学期,我们教研组着重探讨如何提过课前预习这个课题,大家纷纷献计献策。经过教研组的探讨,大多说成员认为把课前预习从课外搬到课上效果会更好。本学期,我也加入课上预习这条队伍中来。
因为课上预习会占用课上时间,我就抓住在孩子们在学校零星时间来预习。比如:利用早读时间让孩子们把当天要学习课文读上两到三遍,或利用课间操结束还未上课的时间读上一遍。如果实在没有课外时间,就利用课上时间来预习。
我以第15课《金色的鱼钩》为例,来说说略读课文的预习。上课伊始,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我先进行课前导入:同学们,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多么让人感动,下面这篇课文讲述的红军老班长的故事也非常感人。请同学们边默读边画自然段序号,同时也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一遍读下来,有学生问“奄奄一息”和“颧骨”的意思,这个问题提出来,立马有学生举手解决。接下来,我让学生读第二遍课文,我提的问题是: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一遍读完,我喊了三个学生来说。前两个孩子说的全面,但不够简练。我提醒学生,总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需要说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任务,事件的开端,发展,结尾。第三个孩子总结出这篇课文讲了在过草地的帐长征路上,一个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受伤的小战士,而光荣牺牲的故事。紧接着,我让学生们读第三遍课文,同时提出问题:把令你感动的地方找出来,有感情读几遍,待会交流。学生读完第三遍,有十多个孩子举手,交流的五个孩子,离下课就剩两分钟了。这篇课文重点问题,说说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却没有得到解决。这只有留到下节课利用几分钟解决这个“尾巴”。
课后,我反思一下,这节课我时间分配的不合理。我应该在学生读一遍课文时,提出圈出生字新词,同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话,会匀出六分钟时间,课上完全可以解决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尽管这节课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任务,这节课孩子们学问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对小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引导和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任务也是艰巨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课上预习是对课堂教学的准备,是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提前学习、得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体验和感受使课堂上的交流更充分、更深刻、更有效。所以这一习惯更应重视、培养和推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