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立体图形特征探究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1)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回顾交流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根据全班学生的汇报,交流,师生同制成表格。
图形
| 相同点
| 不同点
| 关系
| | 长
方
体
| 面
| 棱
| 顶点
| 面的形状
| 面积
| 棱长
|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 6
个
面
| 12
条
棱
| 8
个
顶
点
| 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 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td][td][/td][/tr] | 正
方
体
[/td][td][/td][/tr] | 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 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 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td][td][/td][/tr] | (2)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
师:刚才我们从面、棱、顶点复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请大家想一想长方体的展开图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然后汇报。
生:我们可以沿着长方体的高将它剪开,展开后是一个平面图。
师:我们来看看它的展开图。(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你能找出图中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吗?(学生回答)
同学们已经熟练掌握了长方体的展开图,老师相信你也一定记得正方体展开图的样子,老师这里有一个正方体的礼盒,它对面的图形是一样的,请同学们根据对正方体的了解,判断一下ABCD哪一幅图是它的展开图。(课件出示)
A
B
C
D
学生拿出正方体学具盒,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后得出:
B是它的展开图。
(2)复习圆柱,圆锥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师:你们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掌握的非常好,让我们乘着复习的快车来回忆一下圆柱,圆锥的特征.
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小结制成表格.
图形
| 底面
| 侧面
| 高
| 圆柱
| 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 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 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无数条)
| 圆锥
| 一个圆
| 展开是个扇形
| 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一条)
|
1、观察形状
师:苏轼写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实所有的物体都是一样,站在不同的位置或是从不同的方向所看到的形状都可能不同,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观察。
(用积木拼成教材“回顾与交流”的第二题中的立体图形)
找出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并连一连。
正面
上面
左面
师:老师这里拼好了一组积木,大家看看:如果我们从正面看是什么图形呢?
生1:是5个小正方形拼起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
生2:也可以看作是2个长方形并排放着,一个长方形里竖着3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里竖着2个正方形……
师:同学们描述得很好,现在大家从积木顶端往下看,它是什么形状?
生:2个正方形横排组成的1个长方形。
师:如果从侧面观察又是什么形状?
生:3个正方形竖排成1个长方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大家快速地完成课本71页的连一连。
结合观察,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全课小结:
我们复习了立体图形,并掌握了它们的特征,立体图形的很多知识都可以转换成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来推导。由此可见,知识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因此,我们今天复习的立体图形就可以用下面的集合图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探究立体图形特征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和观察想象,以学生为主体,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快速反馈,及时评价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了学习的热情。】
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第1题(课本72页)
生讨论交流后连线,师生共同订正,以加深平面图形旋转后,形成立体图形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
2、第2题(72页“巩固与应用”第2题)
先鼓励学生想象,然后让学生操作验证
3、观察的范围(课件出示课本73页第6题)
鼓励学生先画一画,再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观察点的位置越高看到的范围越大。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四、评价全课,拓展延伸
1、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并鼓励学生把今天的收获写入当天的数学日记中。
2、看来同学们今天的收获真不小,同学们,科学的殿堂美不胜收,只要大家以勤为径,每个人都能领略到无限美好的时光。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兴趣和意愿把有限的时间延伸到课后,这样不仅丰富和拓展了本节课的内容,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延续性。】
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