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咏鹅》选自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音乐》。本堂课主要以古诗《咏鹅》为中心的音乐综合课。通过音乐与文学作品间的融合(选用和创作适宜的背景音乐为诗歌、散文配乐,烘托意境),让每一位学生都用心去感受音乐,并用各种手段来表现自己对古诗和音乐的体验。《咏鹅》这节课主要任务是学生能够熟练背唱古诗词歌曲。但是,这也不仅仅是老师纯教唱的一个“环节”。虽然,对于一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讲,《咏鹅》这首诗可能并不陌生,学生基本都可以背诵下来。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对古诗“意境”鉴赏可能就要困难的多。想要有感情的熟练背唱,就一定要对古诗有着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有感情的熟练背诵演唱之前,带领学生学习鉴赏诗词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入环节的设计,可以采用视频图片以及教师提问环节来引出此歌曲。或者导入部分播放动画,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小动物;或者老师带着学生做“手影”,模仿小动物,让学生加入其中,动脑思考。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手工实践劳动环节,例如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制作《白鹅》的头饰,在师生游戏互动的基础上,再加入奥尔夫、柯达伊等国外教育家的音乐教育方法,带着学生围圈圈,一起学习白鹅的叫声以及特征等。当然在教唱环节,也可以试着让学生戴上自己做的白鹅头饰,加上一些有关于白鹅动作的特征,进行演唱。在学唱《咏鹅》这首古诗词作品时,学生不会用正确的口型演唱,对音高、节奏表示不准确时,可运用直观教具,(音阶图等),从直观形象上帮助学生进行熟知。在欣赏与演唱环节结束后的拓展与探究环节,教师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根据古诗本身的特点,采用音乐创编、图画展示、古诗词表演等不同形式对《咏鹅》进行简单的创编。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自身的体验以及简单的编创对古诗词歌曲有着更深的了解。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只是通过单纯的进行授课,而是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师生进行互动游戏,一起展开活动。
其特点如下:
1. 在开放的课堂学习音乐
导入采用“猜谜语”与“手影”进行,由于鹅并不是小朋友平时经常能接触到的,因此先让学生进行猜谜语,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可以通过投影仪“手影”效果,做出小动物的手影形状,让学生自己从中思考,得出答案。在对鹅有初步的了解的基础上,然后再进入古诗朗诵,这样便于小朋友理解古诗含义。并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鹅的特点,为表演作铺垫。用“la”哼唱旋律。引导学生听听歌曲是怎样描写鹅的,并通过《咏鹅》动画,让学生说歌曲中是怎样描写鹅的,学唱歌曲时能提示学生注意发声方法并根据歌词内容有表情地演唱等,师生在开放的课堂中体验音乐的美。
2. 在愉快的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由于小学一年级阶段的学生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在诗词鉴赏、欣赏演唱阶段,采用(CIA)课件播放小动画,以动画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萌生愉快鉴赏古诗词、快乐学习古诗词歌曲的心态。在这种心态下,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3.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三维目标
这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体验、欣赏、合作、创编等多种学习方法的结合,突出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过程。在《咏鹅》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师生互动的小环节,教师与学生一起制作“白鹅”的小头饰,学生通过诗中学习到的“白鹅”特点加上自身对“白鹅”的理解,做出自己心目中的白鹅。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获得的,从而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优点:
1、导入新课,创设情境:通过“猜谜语”“手影”环节,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导入古诗词《咏鹅》。促使学生动脑动口,主动参与,有利于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2、欣赏表演古诗词歌曲: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让学生们上讲台前自由表演,同时戴上师生共同制作的“白鹅”头饰,小组在进行表演的同时,戴上做好的头饰,又加入诗中所写的“鹅”的一些特征,如“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等动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舞曲三者合一的表演。既激发了学生的在活动实践中培养的小组合作意识,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近一步体会到了《咏鹅》这首古诗词歌曲的意境。
5、教学不足点:
1、学生完整而充分的聆听音乐,并且随着音乐表现音乐形象时,学生更多是专注师生、小组间的合作实践活动,而忽略了本节课要欣赏、背唱的古诗词歌曲,造成了课堂秩序的紊乱。
2、另外,各小组进行小组展示时,容易发生争执,这些都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并进行相应调节,在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好巡视与辅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