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2)班下学期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20 11:0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2)班音乐课的教学。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提高学生素质,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弥补不足,精益求精。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2)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0人,男生30人,这些学生大都是来自学校附近村寨,大部分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有21人,隔代教育的溺爱,使孩子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有事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爱玩还是他们的天性,所以我抓住他们的特点,让他们尽量在玩的过程中学习音乐,并且爱上音乐,让音乐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二、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分析:

1、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2、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的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朵”。

3、丰富课外活动,全面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课外活动是音乐教学的另一个重要阵地,本学期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展示才华,提高音乐素养的平台。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一学期下来他们的音乐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对音乐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三、学生学情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四、教学经验与工作回顾

  1、在教学中,认真备课的基础上,运用范唱方式于音乐艺术形象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艺术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完成思想教育。

2、在唱歌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演唱要有良好的姿势,正确的呼吸准确的发音,清晰的咬字,吐词,另一方面是逐步要求学生做到自然音色圆润,不断提高唱歌的艺术技巧,在懂得音准的和节奏的基础上提高对音乐形象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觉和造就音乐的“耳乐“。

  3、在教唱一首新歌,为了使学生能达到学会全歌,利用示范教学法,都是先将全歌唱一遍,作为一次示范,然后教唱歌谱,最后讲解歌词大意,教唱歌词,这样利于音乐程度的提高,利于复杂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后自学的能力。

五、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学生年龄较小,接受不了课本上的深奥编排,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没有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备课。

2、课堂气氛不活跃,没有挖掘学生表现自己的才华平台,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表现欲。

3、在教学中只是为教歌而唱歌,没有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

六、今后工作中改进的措施(努力的方向)

1、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

2、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

4、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自费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

七、思想教育和法制渗透

教学中,注重对教材的运用,渗透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启发和诱导学生的参与性。教育学生学习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有高尚的情操。在教学《我是快乐的小鸟》时,渗透《野生动物保护法》。

总之,这学期的工作令人欣喜的收获,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在教学中,我们要保留好的做法和经验,吸取教训、弥补不足,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17: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