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毛笔,饱吸浓墨,轻轻下笔。黑墨在白宣上晕开来,便成就了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7岁那年我是第一次与毛笔相识。一开始,见到那柔软的毛,见到他写出的婀娜的字,我便爱上了它。字体或遒劲、或柔软,美丽多姿。可每次写完,满手都碰满了黑乎乎的墨汁,但是日复一日的练习,我从笔画写到楷书、楷书写到行书,我终于与书法成了真正的挚友。
那是一年冬天,天很冷,我的手都冻僵了。我提起毛笔,下了笔。“辞”字的行书,那一笔竖格外长。我的手还未暖回来,才写一半,手便歪了,竖往外凸了一块成了“钩”。我连忙把笔提起来,放在砚台边,捧起宣纸不知所措。怎么办?前面的字个个方正浑厚,偏是这个字歪歪扭扭,那怎么成?我站在那里,咬着嘴唇,紧拧着眉毛,十分焦急。这时老师走了过来。
他看到了我写的字,一眼便瞧出了毛病,见我一副焦急模样,也不责备。她笑笑:“刚开始学毛笔就告诉你了,毛笔的有趣就在于他的形态变化。”说罢,把那一竖变更斜了,到末尾又再插回来,尖锐又不失圆润,“你写完再看看。”
我忙拿起笔,按原定的篇幅写完了作品,再细端详——整个作品飘遒劲、笔走龙蛇,虽有了行书的动,又不失楷书的静。反过去看那本来的“败笔”,被老师修改后显得自然且大气磅礴,给人豁然开朗之感,好像古代神话中云雾中摆尾的龙,动态美展现的淋漓尽致,透出一股“不羁”之势,成了点睛之笔。
我反复重新认识了书法,原来书法不是距拘泥的,而是承载了书写者的情志的。而每一次书写都是与书法的另一次相识,更让人沉醉于书法的美丽、惊叹于书法的奇妙。那一个个字,都不是死板的,而是鲜活的、有生命的,都在诉说着我与书法的不解之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