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别人关注自己,孩子的世界里除了有自己,他们的世界里还有一种人,那就是他们“喜欢的”。作为一个老师,如何走进孩子的心,让他们喜欢自己呢?
首先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并对他进行支持和鼓励,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必然能慢慢走近孩子的世界,那么你一定会成为孩子“喜欢的”。
例:有个学生,很聪明,但表现欲太强,脾气还大,若不叫他发言,立马开始捣乱,几乎不会(也不想)控制自己的情绪。后来同学们发现他喜欢研究虫子,他可以把虫子吃下去,这个在其他老师的眼里简直就是没有规矩的调皮大王,却对昆虫非常有自己的研究。
分析与做法:这类学生无非就是希望他能多一些倾听者,能把自己觉得好玩的分享给他人,但是他缺乏集体意识。对于这类学生,第一步,先走进孩子的世界,比如给他专门的几分钟去分享自己所得,或者在教室里的某一角落留一部分空间作为他“表达与交流”的专属板块,在与同学们的交往过程中,让他体会“他人”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保护他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他的兴趣得到了老师的支持,老师这样的举动会慢慢走近孩子的心。
在这个基础上,老师可以开始慢慢的提出一些上课的要求,因为上课是一个集体的行为,甚至允许他上课看他喜欢的书,但是前提是当天学习的只是要学会,否则就要继续听讲,另外要求不能干扰其他同学,目的是让他在约定的行为规则中学会遵守规则,在协商与选择中学习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再者,想要走进孩子的心,需要做一个有“文化”的老师。没有实实在在的本事,再有仁爱之心的老师也得不到学生的信任。在我们小时候,说起来喜欢哪位老师,肯定是那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老师,感觉他身上有一圈闪耀的光环,什么都难不倒他,这样博学的老师更容易被学生“喜欢”,敬于才华,久于品行,那种“有文化”的老师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就会吸引学生。
走进孩子的心,还需要尊重教室里每一位孩子,乖巧的、有个性的、顽皮的......与孩子交心是教育好孩子的第一步。刘校长主张应该是一个孩子一个样,世界的丰富多彩就在于人的千差万别。所以,那些一个孩子一个样、一个孩子一个兴趣的班级,实际上就拥有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库。不难发现,在每个班级总有几个个性鲜明的,引导但不是打磨他的个性,能尊重每个孩子发展的更容易与孩子交心,交心是教育的第一步。像上课爱捣蛋的小赵,在与我交流了几次之后,上课自觉坐在前面,俨然换了一个人一样,课下每次见了我眼睛就放光,还能乖乖的向我问好,下一步就是在鼓励他喜欢科学的同时向他讲上课规则,相信他会越来越优秀。
每次走在校园里,总会听见稚嫩的声音;“科学老师好。”甚至还有一年级的小朋友大老远跟蝴蝶一样飞过来,就只为跟我打个招呼那个时候的职业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孩子们的世界太简单了,他们除了喜欢自己,他们还在努力去喜欢每一位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为什么不能是你呢?
孩子的世界里,只有“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一个老师,只有成为学生“喜欢的”,我们的课才能被学生真正接受,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率的教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