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环节是多好,还是少好?
教学环节不宜多,因为环节多了容易散,而不容易“透”。过多的教学环节可能会导致教师在上课时一直在思考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的反应,会过度按照自己的预设去生硬地进行课堂教学。所以,在一节数学课上,戴老师归纳了三个环节:导入、探究、练习。
一、导入“快”而“趣”
要上一堂好课,导入非常重要。有效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度。教师们创造了许多教学导入的方法,如开门见山、动手实践、激趣引探、温故知新等,这些都值得借鉴。但是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导入,主要需要做到两个字:“快”和“趣”。
导入要“快”。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数学知识的核心内容,要把教学的重心放在探究、理解、掌握知识的核心内容上,自然要把大部分时间放在这里。因此,不能在导入环节上徘徊不前,花太多的时间。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是有限的,而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他们掌握一节课核心,因此,导入不能过于拖拉,要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把更多的时间就给探究环节。
导入要“趣”。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能减少疲劳。”教师在导入环节非常重视学习兴趣的激发,如讲故事导入、做游戏导入、猜谜语导入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导入的方式视学习内容而定,切忌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而应注重在材料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学习的效率才会有所提高。所以在导入环节,绝对不能拖拖拉拉,找不到重点,且毫无意义。
二、探究“慢”而“透”
新知探究是一节课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一节课中最宝贵的时间。教师一般都会花较多的精力在新知学习上。如果学生在练习和作业时出现困难,根源可能就在于对新知的理解没有“透”,吃的是“夹生饭”,只掌握了一些表面的知识,容易“掉进陷阱”。要想学生把一节课的内容吃透,教师首先要对教学重难点有一个很好的把握,要对知识点做到清晰明了,从而引导学生步步探究,根据已知去掌握未知,不要为了讲完而讲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此外,探究环节一定要讲的“通透”,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知识点是什么,也要让学生明白这一知识点是为什么。要让学生成为探究中的小主人,通过观察、假设、验证、总结等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而不是简单机械地死记硬背。
三、练习“精”而“活”
课堂练习(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许多教师在课前准备时比较重视例题的教学,而较少去考虑课堂练习(作业)的设计。把教材和练习本的习题搬下来给学生练习,针对性不强。因此,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作业)。
一般课堂练习要求“精”。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留给练习的时间更加有限,不可能进行大量的练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练习得有效?练习如何关注不同学生的发展?戴老师给出了他的方法。在教学中,戴老师一般会设计三道练习题。第一题与例题相仿,叫“保底性”练习,争取每一个学生都能解。第二题是变式题,叫“发展性”练习,一题多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在“变”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第三题是“挑战性”练习,主要对象是学优生,让学优生吃得饱。
课堂练习绝对不能盲目进行,为了练习而去练习。练习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巩固所学内容。但是我们的练习也不能让学生只学会某一种题型,变成了思维定势,所以题型也要有变化,有辨别,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学生能否掌握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在课堂中的效率如何,所以我们的课堂学习十分重要。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合理安排,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导入“快”而“趣”、探究“慢”而“透”、练习“精”而“活”,看起来短短十五个字,缺蕴含了许许多多的教育道理。作为一名教学经验较为匮乏的教师,我应该做的是将这十五个字贯彻在自己的课堂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