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3月1日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 教学主题:守株待兔 课时:共2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马小红 雁鸣湖镇区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 (3)、能复述寓言的大意,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2.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学会观察生活,认真动脑的习惯”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寓言两则》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弃农活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了“想不劳而获是不行的”这一比较深奥的道理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边读边想等学习方法,大部分孩子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部分孩子已初步学会默读的方法 。寓言是孩子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孩子们爱读,也喜欢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4.学习目标 1.认识折、冀等5个生字,学写守、株、待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株、耕两个字,木和耒做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点。 2.能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难点: 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疏通文意。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寓言。 评价任务 任务一:通过环节一检测目标1的达成。 任务二:通过环节二检测目标2的达成。 任务三:通过环节三检测目标3的达成。。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9 学习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评价要点 |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 1. 同学们,学过寓言故事吗,有什么特点?下面考考你,根据图片、能不能猜出故事名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知寓言故事出发,通过看图片猜寓言故事名称从而激发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2.出示图片。(守株待兔),古人写的寓言故事叫做文言文寓言,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咱们都了解过,今天咱们看看古人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株”“待”的写法。 (2)提问"株"什么意思?守株待兔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 问题讨论、思考,引入课题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五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句。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折颈而死:“折”,做一做折的动作,提手旁。“颈”,应读三声。 (2)“冀”字正音。“冀”与“翼”对比识字。出示:羽翼、希冀。 (3)身为宋国笑。出示:[ wéi ]1.做,行,做事2.当做,认做3.变成4.被 [ wèi ]1.替,给2.表目的3.对,向。 师提问:在本句中,“为”读哪个音?读一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等方法来识记生字。多音字根据不同的意思来辨别在此处的读音,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完成目标二) | 指导学生读课文,学习生字。(完成评价二) |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株”。提示木字旁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提示“株、待、耕、折、颈、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指导书写“守”和“宋”。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字的异同。 | | | 扩写《守株待兔》
春天的一个上午,宋国有一个农民拿着耕田用的工具出去耕田,田地旁边有一个又圆又大的树桩,是柳树的树桩,它里面的线条很粗,外面的树皮非常光亮,应该是经过了风吹雨打才能非常的亮。农民刚耕完了一小片儿地,就听见树格外有声音传来,她扭头一看,一只白色的野兔像一匹马飞奔而来,“扑通”一声,猛地一头撞在了树桩上,脖子折断了,然后它背靠着地,扑腾了一会儿就死了,农民看到了死掉的兔子,就把它带回了家。回家后,农民把它做了红烧吃掉了。但是他想:这一只兔子也不够我们吃几天呀!我可以再芳弄几只兔子回来,第二天他又去了那个树桩旁边等着兔子过来,也不管田地了,一心想着兔子,可是过了四五天,还是没有兔子来。有一个人每天看着他在那守着树桩等兔子,就把这件事当成了笑话告诉了其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