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学生晨会讲稿 血浓于水,情系天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22:2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寒假里,我们开展了家文化寻根探源活动,大家的活动热情度都很高,开展了修家谱、理家训、写家史、传家风的亲情实践。家庭是社会组建的基础,家庭记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坚实的精神力量,通过对具体的、细微的、神秘的家庭变迁历程的梳理,感受历史的节奏,寻找成长动力。对于传统西方永恒的三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如果我们明确了自己的家史,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两个问题。

中国人的姓氏源远流长,据说起源于太古母系氏族社会,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氏是姓的分支,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

历史上,有许多感人肺腑的家训故事。家训没有贵贱之分。自古以来,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富商百姓,家训基本都是依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个思路产生的。

一代文豪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周海婴。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这样温和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今后的发展会有深远的影响。

另一个文学大家——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则显得较为严格。他说:“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你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傅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教育思想的重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思想的借鉴都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批判地继承,在批判继承中赋予了新的思想内容,并在家书中有意无意间教给了儿子。

回首历史,大家比较熟悉的宋太祖赵匡胤的“三条遗训”: 以忠厚养前代之子孙,以宽大养士人之正气,以节制养百姓之生理。清朝康熙皇帝的《庭训格言》,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增广贤文,以及《三字经》等,这些充满人生智慧和哲学思想光芒的家训,既高瞻远瞩,又极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属于某个时代,某个家族,又属于整个民族,乃至人类。虽历经百年,甚至千年的风雨剥蚀,至今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云山苍苍,白水茫茫,先人之风,山高水长。历代家训,是人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记载。重视家训,挖掘家训,既是文化思想的传承,更是民族精神,国家意志的弘扬。只有知道自己的根在何处,人生才不至于飘零无依。让我们在家文化中汲取成长动力,感受血浓于水的亲情,四海为家,情系天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5 09: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