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的春节是百年不映遇极其特殊的,让人措手不及,终生难忘。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没有预兆的前提下,改变了生活和工作的轨迹。让在家里刷刷新闻不出门就成了对国家最大的贡献。这在平时似乎就是调侃和梦想中的一种懒散和奢望。可是,在这个春节实现了,随着疫情和时间的推移,这种闭门不出,躺在家里不用上班却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面对疫情,宅居在家里的我们,对于突然慢下来的节奏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焦虑,恐慌,对未来的不确定统统出现在这段时间里。感慨于白衣天使的逆风而行,他们是最美的,最可爱的新时代英雄,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开学一再延迟,国家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以来,教师们化身主播,在家里开启了网上教学的新模式。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问题和事务,老师们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困难,很感谢教育科李蓓科长为我们推荐了朱永新教授的这本《面对疫情教育何为》,让我们这群在特殊时期迷茫无措的人拨开云雾,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现将本次读书活动中的收获分享一二。
一、前有领头雁助力共成长——团队的力量
不知道确切从什么时候开始,大概就是二宝出生后吧!事多,孩子小,精力不足……一个字:忙!没时间读书成了我给自己不读书或者少读书的理由,一本打开的新书往往翻了三分之一就搁浅了,很少能有耐心去完整的读完一本书。所以觉得智商和能力一直掉线中,完全没有了以前的拼劲与最佳状态。
这次李校采用晨诵唤醒了我对读书的渴望,正如她所说:目的不在于让大家记忆未来可能会用到的知识,在于培养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为生活注入生命源泉。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字的优美,传递美好的愿望和情怀。午读让我对书中的内容进行细细咀嚼,用心汲取知识营养,每天的内容看似不多,却让我们真正的有了收获。正如“经典排毒法”中所说,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最终都需要老师动脑用心,用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广阔的格局,去提升自己,引领学生,这正是“经典排毒法”助力老师打破思维定式、自我成长的契机所在。鲁迅先生也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这些经典语录激励着我,每天小伙伴们的晨诵午读鼓舞着我,正如南飞的雁群一样,有领头雁在前,旁边有小伙伴,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平时认为没时间去做的事情,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忙碌中心清净了,脑充实了,不知不觉中就读完了一本实用,可操作性行强的专业书籍。
二、心理学的神奇——学科涉猎应广
以前上学时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只是在简单机械的背诵里面的概念与定义,像什么马斯洛需求层次,粘液质,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等,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吸引我的地方。但在这场大灾难面前,面对身边听到的,看到的一些恐慌焦虑,暴躁无常,情绪失控……本书中的涂鸦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能释放人性最真实一面的方法,作为一种绘画表达疗法,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界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涂鸦本身是游戏,打破了习惯的僵硬的沟通方式;更容易表现潜意识,让青少年表达自己的内心,而涂鸦过程本身具有释放内心和宣泄情绪的作用。无疑,这为我们在教学中帮助那些特殊群体的孩子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锦囊法宝。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心理学会是我关注的一个兴趣点。
三、做有领导力的教师——提升自身素养
所谓领导力,不是我们传统认知中的“上级管理下级”的能力,而是一种影响力。而教师的领导力包含了教师的自律力、学习力、专业胜任力、价值引导力、合作力、判断力、服务力和行动力八个维度。在这部分的读书感受是做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这种能力,才会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特别是一个不守时的教师,很难要求那些容易迟到的学生变得准时;一个不读书的教师,很难说服那些不读书的孩子爱上阅读;一个不守信的老师,很难要求学生遵守对他的承诺。从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在不断地传递出懒惰和拖延是行动力形成的最大阻碍。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这种情绪和行动方式要摒弃,真正在课堂上、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做一个让自己心安、让学校骄傲的好老师。
在这本书中为我们分享了最有时效性,最接地气的内容,值得我们学习研习的知识点太多了,像家校合作,读书方法,心情调节……有这些大师级别的真知灼见,我们俯下身,学习并加以实践运用,我们会更快的走出困境,快速成长。有危就有机,处理得好,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借用书中的一段话:追寻幸福任何时候都不会太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一张敢于追梦的遗愿清单,每个人都有着特立独行的人生轨道,谁都无法下结论,所以人生才丰富有趣而值得期待。而我也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静下来,沉下来,把自己放到书中去享受阅读带来的幸福与充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