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教材的使用,使得“阅读”更深一步走进课堂,整本书阅读、课外阅读课程化等话题在我们的教育教研中不断出现,为了探寻更多的阅读课教学途径,我阅读了王小毅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整本书分类阅读教学研究》一书。
王老师和他所带领的团队主张不同的文体应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依据文体特征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指导,更为科学。在这本书中,分别提供了童话、小说、散文、诗歌和科普五大类书籍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样例,从整体框架、典型课例、能力测评、同类推荐这四个板块呈现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对教师指导课外阅读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关注教学价值,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策略
统编教材中每个学期都会有必读书和选读书的推荐,除了这几本书,教师也经常会推荐其他书籍给学生阅读。在推荐时,大部分是借助于网络某知名阅读推广人的推荐书单,或者是教师自己读了某本书,觉得不错、挺好,所以推荐给学生阅读,但是这个“不错”、“挺好”的具体定义是什么,我们并没有深究过。作为教育工作者,以“教育”为出发点,在推荐阅读之前,应关注推荐书籍的教学价值,也就是说弄明白我们推荐这本书给学生,除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有别的什么教育目的。如果把一本书比作是一堂课,那么在上这节课(读这本书)之前,教师要明白教学目标(书籍的教学价值)是什么,教学过程(阅读策略)如何设计、实施。关注教学价值,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策略,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教师应在不同的文体中寻找其独特的教学价值。比如童话类的书籍,在语言上一般都有着奇特的幻想和诗意的结构,那么在指导这类阅读书的时候,就可以着力帮助学生建构预测、边读边想象等阅读策略。而散文类作品中的文字都浸润着作者的情感,语言描写准确生动,并能够使读者从以小见大的手法中领悟哲理。所以在阅读时,应该指导学生在得到的众多信息资源中,自主地整合、串联,寻找彼此之间的逻辑联系和内在关联,将文本与主题进行文本内联结,与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结从而加深理解,也可以将同一主题的散文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从而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丰富对作者的认识。
在进行班级共读之前,如果教师能够找到书籍的教学价值,从而依托文本实施阅读策略指导,在读完书后,学生的所得一定不是仅仅是增加了阅读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