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的暑假很幸运地赶上了奥运比赛,让我们有了一饱眼福的机会。一天,我正紧张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男子体操个人全能大赛的直播,屏幕上正在播放一名日本选手完成跳马比赛的镜头,当他做完一整套眼花缭乱的动作最后落地时,一只脚都跨到海棉垫外面了,可他还硬是拿到了十四多的高分,“不公平,不公平!”我不由地气上心头。可转念一想,我们不能光凭自己完全业余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那么专业的裁判到底是怎么打分的呢?他们的打分标准是什么呢?
好奇心引开了我的注意力。我上网搜了搜,发现奥运裁判是这样评分的:裁判分为两队,一队是评难度分的,另一队是评完成分的。评价标准如下:D组裁判打难度分,由动作难度,连接难度,特定要求构成,不设上限。E组裁判打完成分,小失误扣0.10分,中等失误扣0.30分,大失误扣0.50分,重大失误扣1.00分。两组裁判给分都是独立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将被去掉,然后算出的平均成绩就是选手的最后得分。
看完以上标准,我才不禁有些释然——尽管这位日本选手被扣了些失误分,但应该是他的难度分帮助他拿下了高分。一般来说,参加奥运会的都是顶尖高手,像体操比赛,如果没有出现像掉杠,摔马这种重大失误,他们的完成分都不会相差太多,这样难度分就成了关键。比如在这次的平衡木决赛中,管晨辰的难度分是6.6分,可爱的袋鼠摇成功吸引了大家喜爱的目光,她的完成分是8.033分。而在她之前出场的另一位中国选手唐茜靖虽然一整套动作一气呵成,完成分高达8.233分,但是因为她的难度分只有6.0分,所以最后总分还是败给了管晨辰,管晨辰最终夺得了这个项目的金牌。
我认为,运动员们要在平时训练的时候想尽办法,尽可能地提高难度分,这样才能在大赛中获得好成绩。看,这么简单的计算问题,却是成败的关键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