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识点:古诗词意象
“意象”这个词可谓是中西贯通的代表。它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概念,意象即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从《易经》、《庄子》、《文心雕龙》、唐代的《诗品》及唐宋诗词,意象说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西方,提到意象这个词,人们就会联想到庞德,他最著名的作品,要属《在地铁站内》:“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20世纪初以美国诗人庞德和英国诗人托马斯·休姆为代表的一部分作家、评论家在法国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丰富性、含蓄性、形象性影响下,兴起反对抽象说教,反对陈旧题材与表现形式的诗歌运动。1912年,庞德首次采用了意象派名称。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自然意象
1.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
(1)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4)风、烟、霜。多传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等情思。
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陆游《蝶恋花》:“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2.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
(1)杨柳(垂柳、柳枝、柳)。“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
(2)落花(落红、残红)。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陆游《落花》:“满地残红点绿苔。”
(3)松、菊、梅。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梧桐、萍、芭蕉。多传达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徐再思《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3.动物类: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
(1)鸦、杜鹃、猿、蝉。多传达衰亡、凄楚、哀婉之情。
辛弃疾《永遇乐》:“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雍陶《蝉》:“高树蝉声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2)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欧阳修《渔家傲》:“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羽。”
金志章《鹧鸪塘》:“忽听一声行不得,鹧鸪塘外鹧鸪啼。”
二、人或事意象
1.人造物象类:舟、帆、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等。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杜甫《夔州歌》:“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马致远《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白居易《照镜》:“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
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1)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2)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3)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4)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5)捣衣(捣练)。捣衣(捣练)有时是为了给远行的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捣练),风吹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捣练)”。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煜《捣练子令》:“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