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6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技巧】如何把记叙文写得“好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0 11:1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叙文要想写得“好看”,可从以下三点发力:写好一个故事,塑造一个人物,抒发一份情感。
图片
一、写好一个故事:曲折精彩、引人入胜,情节发展耐人寻味
记叙文是用来讲故事的,其本质特点就是故事性。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如同一部好的电视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才能引人入胜。

通常情况下,记叙文不佳的主要原因是故事的框架、选材和情节没有设计好。“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种叙事效果是具有故事性的典型特征。

“山无起伏,便是顽山。”要想写出过人的情节,需要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情节要“新”,在形式上别具一格,采用别人没有用过或较少运用的结构形式。

二是情节要“奇”,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故意偏离惯常的思维,让读者一时半会儿难以猜到结局。

三是情节要“变”,要曲折婉转、起伏多变,使文章具有扣人心弦的力量。因此,故事的情节,要靠设置波澜去推动。当然,如果片面、孤立地追求“新”“奇”,一味地“博人眼球”,将破坏故事原有的自然性、合理性与整体性,便会得不偿失。

在记叙文中设置波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伏笔法。在文中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具有关键性意义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提示,埋好伏笔。这样,在后文揭底时读者就会产生恍然大悟的感受。

2.悬念法。悬念,又称“扣子”或“关子”,即在情节发展中设置悬疑,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望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揭开谜底,使读者释然。

3.渲染法。如通过描写环境,渲染情感气氛,让读者深受感染;也可以交代事因、为事件出人意料的结果埋下伏笔;还可以提示事件的矛盾焦点,引发人的关注;抑或是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制造出强烈的悬念。

4.抑扬法。在表现人物时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或明扬实抑、明抑实扬,以达到峰回路转的艺术效果。运用先抑后扬的方法,须注意其“抑”仅限于抑在外在或非本质的层面上,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5.误会法。误会,是由于人认识、理解的偏差以及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而导致对对方意思的误解或认识的错位。误会能使故事情节朝着意外的方向发展,从而掀起故事的波澜。

6.巧合法。巧合是指低概率、偶发性的事件发生了。常见的是由于非规律性的原因,导致某种规律性的现象出现。误会往往和巧合有密切的关系,有时一些重大的误会,发端于细小的、偶然的巧合。

7.突转法。突转是指情节的突然转变,这种转变往往是读者始料不及的。突转法的运用能制造强烈的戏剧性。

8.张弛法。张弛法的运用,能够使故事的紧张部分和持缓部分有机交叉,做到有张有弛,欲张故弛,张弛有度。

如2020年上海高考优秀作文《温暖的家》,作者以“家”入题,暗示了文章的中心与材料中所给名言的“爱国”主题相吻合。文章首先用到了悬念法:

“呜呜——”随着汽笛声响起,火车缓缓开动了。杨卫国拎着自己的手提箱艰难地走在车厢里。过道里的大包小包使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缓慢,但他并不着急。这些年的磨炼早已把他从一个急躁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成熟的男子汉。终于,杨卫国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坐到座位上,他舒了一口气,看见人们还在拖着行李焦急地忙活,不由得自嘲地笑了一声。跟他们相比,自己哪像一个回家过年的人啊。不过摸了摸自己的手提箱,他又满足地笑了,因为手提箱里装的是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荣耀。

这个叫杨卫国的男人,着急回家过年,手提箱里装的是自己作为一个男人的荣耀。这到底是什么呢?中间还有伏笔。“大红灯笼”的情节,将过去与现实关联起来。文章有着曲折的叙述,有对父亲和爷爷形象的刻画。结尾处,当杨卫国拿出勋章的一瞬间,一股热流涌向读者的心头——“我是一个真正的军人了”。“转身离去”的结尾设计,在戛然而止的空白中给读者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而这正是抑扬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图片
二、塑造一个人物:有血有肉、立体鲜活,多种刻画形神兼备
写记叙文离不开写人。塑造一个人物,就要有血有肉,形神兼备,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多种手法。

1.加强动作描写,增强艺术魅力。世间事物,其实都离不开动态或静态这两种存在方式。在描写生活画面时,要注意动静结合,或以动显静,或以静示动,这样就能大大增强描述的形象性、艺术性和感染力。

在写人叙事的文章中,我们应当以“动”为主,力求通过特定环境中场景的转换、行为的变化和事情的发展等动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以揭示事物的现实意义。

动作描写要做到在人物的举手投足之间,展现其真性情,揭示人物的身份境遇,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窥视人物的心灵世界,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

如2020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一条信息》中关于动作描写的精彩片段:

“叮铃铃——”清脆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我赶紧拿起手机,一条信息赫然映入眼中:“尊敬的外交部发言人×××女士:你好!十分钟后是你召开新闻发布会的时间了,请你准备就绪后立即赶往新闻发布会现场……”

我立刻从床上弹起来,不敢相信地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再次确认这条信息是发给我的,收件人写的确乎是我的名字。“难道我穿越了吗?”不对呀!身边还是放着那个蓝色的书包,房间还是像狗窝一样杂乱,打开书包,里面仍放着一张不及格的英语试卷……

2.加强语言描写,凸显人物神韵。语言描写要能反映人物的心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人物的语言描写,要坚决做到立片言而尽显人物精神,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如2020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最后一记三分》中的语言描写:

“又打球去了?”他怔了一下,猛地回头,发现母亲正站在房门口,面色铁青。

“我怎么跟你说的,天天打球能当饭吃吗?有那么多工夫不如在家背背书,不然你怎么考得上政法大学?”

“我本来就不想考。”他这样想着。他自幼热爱篮球,从小学以来一直担任校篮球队队长,百发百中的三分球是他制霸球场的资本。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考入体育学院,专修篮球,然后进市队甚至省队、国家队。然而母亲坚决不同意,她认为体育这条路太过虚无缥缈,公检法才是最稳妥的出路。

“知道了,烦死了!”他把门一摔,径直朝浴室走去。他并不想反抗母亲,他很清楚母亲为了他的学业付出的辛劳与心血。

“可为什么我不能自己选择未来的路呢?”他拿起喷头,将水开到最大。

3.加强细节描写,令人印象深刻。“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细节,是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表情用特写镜头将之放大,通过生动、准确、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处好的细节描写顶得上千言万语。

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因其某一独特而极具个性的细节描写,令读者久久难忘。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行刑前有一处经典的“画押”细节描写:

阿Q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

又如2020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无悔的青春》中的精彩细节:

父亲送来救援物资,和正在一线忙碌的儿子隔空对望。儿子一边喊“不要靠近我,放下东西快点走”,一边把头转到一旁。

父亲和儿子,不仅仅保持了“一米线”要求的距离,甚至隔得更远。但空间的距离却意味着儿子深深地爱着自己的父亲,儿子和父亲在心中不仅没有距离,而且因为这场抗疫斗争让父子之爱更深、更浓了。



图片
三、抒发一份情感:以情动人、与之共鸣,真切表达独特感悟
古语有言:情动而辞发。文章所表达的应是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流露的应是真切的念想。只有当我们的内心充满感情的时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生动,才能感染人。

在记叙文写作中,抒情是“点睛之笔”,话不在多而在精,要力求做到不突兀、不生硬、不虚假,水到渠成,这样方能启迪读者的思考,引起读者的共鸣。切忌长篇大论或肆意抒情,这样会喧宾夺主,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抒发情感可以借助以下方式:

1.直抒胸臆。即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不借助外物而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倾吐出来,以浓烈酣畅的特点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如2020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身在四海,心向一方》中的精彩片段: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武汉出现疫情,举国上下一条心,自愿上一线的援鄂医疗队一批接一批,写着“武汉加油”的援鄂物资一箱又一箱;“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日本、俄罗斯、巴基斯坦、土耳其等很多国家积极援助中国抗击疫情。疫情当头,全世界心手相牵,团结与友善,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2.镜头慢放。借用电视电影里的表现手法,把往事一件件、一桩桩再次呈现,把观众(读者)带入到设定的情境中,或哭或笑,情感也就能达到最炽烈的状态。

如2020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一条信息》中的精彩片段:

夕阳下,安安看着手机中的一条信息,陷入沉思……

这是一条6年前的短新闻信息:“昨日,我市工地发生雕像坍塌事故,一女童当场身亡,目前,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这名女童,是安安最要好的朋友泉泉。那时,她们在同一个小学里就读,又是邻居。每天下午放学,夕阳余晖里的天真小手,说牵到家就一定牵到家。

再后来,就是一辆单车承载了她们共同的梦。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看夕阳下的雕像。

再后来,泉泉就从安安的世界中消失了。泉泉告诉安安,她要随妈妈一起转学到爸爸工作的工地所在的城市去了,不过,她会一直保持夕阳下看雕像的习惯的。

从那以后,安安只有自己一人在夕阳下看雕像了。说来也怪,那美丽的雕像在安安眼中仿佛也变成了一种孤独的凄美。安安便也落寞地骑上单车,看圣甲虫吃力地推着太阳,消失于一片晚凉中。

再后来,安安便听到了泉泉的噩耗,怎么也不信的她,最终搜到了手机里的这条短消息。

那应该也是个有夕阳的下午,泉泉在爸爸工作的工地看新雕像落成的场面,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几吨重的雕像居然轰然倒下,后来雕像重新站立起来,而泉泉却永远没有站起来。安安仿佛看到了工地上大人们瞬间崩溃的眼神,泉泉那身为设计人员的爸爸设计了一个多么庞大的悲剧。那简陋的工地营造了怎样一种安全庇护,多么滑稽的安全生产,让一个女孩再也看不到美丽的夕阳,再也看不到令人遐想的夕阳下的雕像。

3.融情于景。在对景物的描摹和渲染中委婉含蓄地抒发情感,收到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如2020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吹唢呐的人》中的精彩片段:

周明的老家是陕北一个叫凤凰村的小村子,父亲是吹唢呐的,从小到大他眼中的父亲总是在大日子里吹唢呐。从红布袋里掏出唢呐,坐在一把长凳上,闭眼,气沉丹田,大手握住八孔,嘴含住哨子。睁眼,慷慨激昂的唢呐声就从金属碗里炸出来了;换气快,一吸一吐,气足音满,一曲《抬花轿》就奏成了。周老爹常说:“三岁琴,五岁箫,一把二胡拉断腰。千年琵琶万年筝,一杆唢呐吹一生。”周明从小跟着父亲学唢呐,后来为了到大城市上学、工作,渐渐不碰唢呐了,但他心里的那首《抬花轿》却老是响着。

但是周明的身边根本找不到有同样爱好的人。闲来无事,他只能把周老爹吹奏唢呐的照片,还有自己吹唢呐的小视频上传到网上,没想到居然浏览量不少,有点赞的,有送花的。周明犯起嘀咕:“看来喜欢唢呐的人也不少,为什么生活中就碰不到呢?”

一位网名“小喇叭”的姑娘刚刚加了他好友,消弭了他的疑问:“是系统把你推给我的,可能因为平时我们浏览的信息很相似吧。”

互联网真神奇啊,好像为他打开了一扇二次元的大门。周明跟着“小喇叭”忙得不亦乐乎,加讨论组,分享视频,心里别提多畅快了。

讨论组的名字叫百鸟朝凤,里面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不同年龄、不同个性,但都喜欢唢呐。有一个年已古稀的老师傅,平时吹唢呐就让孙子拍好视频上传,说祖宗的东西不能丢了。和周明最聊得来的是出租车司机老浦,他最引以为豪的就是“拐”新人进群……周老爹给周明打电话,说自己前两天查出来肺上有点毛病,医生让别再吹唢呐了,声音里掩不住的失落。那一晚,周明翻着讨论组的聊天记录,一夜没合眼。



摘编自《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2021年第7期,作者张志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1 23: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