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例尺》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比和比例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比例尺不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尺子,却是一个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对比例尺的学习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我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的编写意图,从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了新颖、操作性强的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比例尺的意义,要在深刻理解比例尺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变通,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在课堂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发言踊跃,我自认为达到了教学目标。但通过批改课后作业,我才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我进行了归纳,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概念错误
求比例尺,应该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有的同学把它变成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
二、不能确定图上距离
对比例尺的接触较少,缩小的比例尺可能看到过,如地图等,放大的比例尺就比较少见。因此,会有一个错误想法,较小的数是图上距离,继而就出现了实际距离比图上距离的情况。
三、在设x时应使用哪个长度单位是个难点
根据比例尺列比例式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答,在解设未知数的时候,教材上出现的方法是在设未知数的时候,单位上就出现了不同,以至于学生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该怎么设。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没有真正的理解比例尺的概念。例如:比例尺1:500000这是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的时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进行解答的时候,如何进行解设只要抓住一个要点: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才能列出方程。这样就不用去顾及怎么设,只要抓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设都是可以解答的。
四、就是方法的选择上
其实在这一块知识上,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也是一种很好的解法。但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种方法的原理很重要,倍比关系的理解,实际还是对于比例尺的理解不够深。例如:比例尺1:500000表示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000,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00倍,图上的1厘米实际是5千米,这就是线段比例尺,在有些问题中利用线段比例尺还会给计算带来方便。
课后,我去六三班听杨老师讲这一节,发现杨老师对学生把握的非常准,复习环节就让孩子们反复说比例尺的意义。读题时多让学生说信息,并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们能准确的找到图上距离还是实际距离。对于X设什么单位,老师也是让学生说,并不是直接告诉孩子。针对教学情况进行我深刻反思,查找出问题的根源,重新整理内容,及时地给学生适当的进行归纳整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
《比例尺》是本周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经常考试的一节内容。
这节课我以前也听过,网上也看过别人的讲课视频与反思。大家开头都不约而同的采用猜谜语的形式,从而有效的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我在讲课时也采用了此种方法。开头上的还不错,学生都能根据我的引导一环接一环的进行学习。在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时,只是让学生单一地观察了一幅地图上的比例尺,如果能多收集一些地图,让学生去分析相同的地点在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上的距离的不同,进一步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从而为比例尺的知识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到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进行互化时,出现问题了,我先板演了一道题,接着出了一道题让学生进行练习。结果学生错误百出,有的不知道书写格式,有的单位不统一就开始化简,有的不管单位等等,此处浪费了许多时间。我觉得是好多学生眼高手低。
在探究比例尺的意义时,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任务时,我又进行了次强调与讲解,还是不敢完全放手于学生,因此导致课堂上没有机会展示更多的练习,使所学新知没有得到更好的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地相信学生,大胆地放手,同时也给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