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设计表单 教师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过该微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用综合法来演绎推理命题。 | | 先让学生了解综合法的证明思路,然后通过例题讲解用综合法来演绎推理命题思路和步骤,最后让学生学习用综合法来证明命题。 | | | | | | | | | 1. 综合法就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顺着问题中的线索,逐步推演,探索问题的结论。简言之,“由因导果”,这种思维方法,叫做综合法。 2.综合法俗称“顺藤摸瓜”。过程是“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 3.综合法是由因导果,但支路很多,所以往往不知道如何迈步(往哪迈),这是综合法的缺点,也是难点。 | | | | 已知:如图,在△ABC中,∠B=∠C,点D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射线AE平分∠DAC. 求证:AE∥BC.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gif | (1)要证明AE∥BC,只需证明什么?∠DAE=∠B或∠EAC=∠C (2)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3)由已知AE平分∠DAC可以推出∠DAE=∠EAC,而由图可知∠DAC=∠DAE+∠EAC,∠DAC是△ABC的外角,∠DAC=∠B+∠C,再由已知∠B=∠C,可以推出∠DAC=2∠DAE=2∠B,所以∠DAE=∠B因此可以推出结论:AE∥BC. | | 证明:因为AE平分∠DAC, 所以∠DAE=∠EAC 因为∠DAC=∠DAE+∠EAC,∠DAC=∠B+∠C, 再因为∠B=∠C, 所以∠DAC=2∠DAE=2∠B, 所以∠DAE=∠B所以AE∥BC. | | | | | | | 我们在证明一个命题时,首先要分清已知条件是什么?求证的结论是什么?其次从已知条件出发,运用概念的定义、公理和已经证明过的定理,推理得出它的结论成立,这个推理论证的方法就是综合法。 | | | 提示:设计一套测试或练习题,用于检验通过微课学习,学生是否化解了“重难点”。这套题分:易、中、难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一道题(三道题围绕该重难点) | 易如图,∠AOB内有点P,P1,P2分别是P关于OA,OB的对称点,P1P2交OA于M,交OB于N,若P1P2=5 cm,则△PMN的周长为________cm.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jpg | 中如图,已知:CD⊥AB于D,BE⊥AC于E,且BD=CE,BE交CD于点O.求证:AO平分∠BAC.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7.jpg | 难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D=DE=EB,BD=BC,试求∠A的度数.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9.jpg | | | | | | | | | | | |
注:红色字体的部分,幼儿园教师可以不填。 中小学微课目标的表述要求: 1. 有层次。如“了解或记忆—理解—掌握(应用)—提升情感……。” 2. 可操作可测量。如“了解”—能够再认、能够回忆等。“理解”—能够举例,能够比喻,能够比较区分,能够在新情境中判断,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述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