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后活动参考答案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①。国权凌夷②,疆土日蹙③……绥(suí)东战起,群情鼎沸④,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⑤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⑥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⑦,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根据材料,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注释】①载:年。②凌夷:衰落、衰败。③蹙(cù):缩小。④鼎沸:鼎里的水沸腾起来,比喻吵闹、杂乱的样子。⑤蒋委员长介公:即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介公是尊称。⑥嗾(sǒu):教唆、指使。⑦袍泽:袍,长衣服的通称;泽,贴身的衣服。袍泽连用指相互关系密切,尤其是旧时军人相称“袍泽”或“同袍”。
【译文】东北沦陷(于日军之手)已经超过五年了。国家的主权遭到破坏,国家的疆土日益缩小。……战争已在绥远东部地区打响,众人情绪高涨到了极点,士气激动昂扬。在这个时候,(蒋介石)作为我们的首脑领袖应该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来进行抗战呢!前线守卫国土的将士在浴血杀敌,而后方管理外交的部门却在极力谋求妥协。……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周围净是小人、坏人,他抛弃了民众,大大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张学良等人哭着劝谏他,却屡次被他严厉训斥。昨天,西安的学生举行救国运动,蒋介石竟然指使警察用枪打死了爱国的学生,这是稍微有些人性的人都不能容忍的!学良等人(张学良等人自称)与(蒋介石)共事很多年,不忍心袖手旁观,因此最后一次直言劝谏蒋介石……(学良等人)在民族大义面前,绝不反悔,只希望能使救国的主张得以贯彻,对国家有所帮助,至于(这种做法)是对的还是错的,全部都交给国人来裁定。
【解读】这是西安事变当天,张学良、杨虎城公开发表的对时局的宣言。《张、杨对时局宣言》于1936年12月13日刊登在《西北文化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上,受到各界广泛关注。这则材料节选了宣言的一部分,阐述了西安事变爆发前夕,张学良等人在多次劝蒋介石抗日未果的情况下,从民族大义出发,选择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的缘由。这则材料对应教材西安事变的内容,揭示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和目的。
【参考答案】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蒋介石一方面对日妥协,一方面坚持内战政策,拒绝张学良、杨虎城的抗日要求,逼迫他们进攻红军,引起包括国民党爱国将领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不满;西安学生也举行爱国游行请愿,呼吁抗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