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21-10-20 01:01:47
|
只看该作者
课程的力量发端于学校课程规划。要想让课程产生力量,或者说要建设有力量的课程,必须重视学校课程的规划。学校课程规划方案的地位应得到重视,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也亟需增强。虽然校本课程不等于校长课程,但校长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不容小觑。校长的眼光、魄力和内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同样,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课程建设的成败,而校长的个人素质是关键因素。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如要有大的发展,校长必须加强自身理论修养,不断更新课改理念,不断创新发展课程,唯有如此,才能带动学校层面的课程改革,也才能更好地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校长的课程领导力重要体现就是规划学习课程方案,而此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无一不在折射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教育哲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的评估标准包括合目的、合一致和合好用,在“合一致”这个维度最难达成。因为学校课程规划上接国家课程、还有地方课程,下达师生的课堂教学,是个系统工程,还要考虑学校的内涵发展和文化特色,其“一致性”的达成是个难点。如果一所学校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没有对培养目标(毕业生形象)进行愿景设计,课程方案一致性较差,课时安排不合理,那么这所学校可能会暂时成绩领先,但这所学习的学生谈不上幸福。而从教育质量抽检情况看,课程结构的严重失衡又令人痛心。所以说,只有一所学校从校长到中层管理者、教师、学生乃至学生家长,都重视并参与课程规划,建立科学可行的学校课程方案,并积极有效的去实施,课程才会彰显出它应有的力量。
课程的力量得益于教师的主动革新。崔教授对“课程”的意义做了强调,他说“课程”是每个教师的立身之本。这话一点也不为过,失去了“课程”,教师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但新的课程观是把“课程”当做一种形态、一套体系,而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会上课的老师不一定是懂“课程”的老师,更不一定是懂课程建设的老师。要让课程产生它固有的力量,就需要教师主动革新,赋予“课程”以极高的专业技术含量。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方式、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创新学业评价方式等,唯有如此才能打造出“有力量”的“课程”。有力量的课程在于它是有明确学习目标的、有合适教学内容的、具备有效评价的课程。具体来讲,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教师要钻研课标。因为课标是国家层面对课程性质等内容的界定,要学会解读课标,只有学会准确解读课标才能更好地落实国家层面的课程政策。正确叙写学习目标,包括撰写课程纲要,都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国家课程标准的具体实施,意义重要却易被忽视。而讲求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也是为了提升课程的理性成分,把一门课程做成有目标、有实施、有检测的课程,真正使课程具有一种张力。当然,与之相伴革新的还有教师的教研文化、研修制度等。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需要教师的主动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样也需要教师发挥积极主动性。还有一个需要主动革新的方面就是作业建设。当下从小学生到高中生都存在作业负担重的现象,学生作业如何“减负增效”是个难题。我觉得症结在于教师的主动革新不够,不能让课程产生内在的张力,课堂效率不高。教师教学随意、加课时、不重评价,自己当然对减负不放心,对增效更不乐观,如此恶性循环,学生的作业负担只会越来越重。教师的作业观也需要革新,其实作业和考试都是评价方式之一。只有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把作业建设当做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校课程建设。
课程的力量呼唤学生的积极参与。课程的力量不仅需要教师发力,也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崔教授提到课程规划中的三个“互动”,教师、学生和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纲要)三者之间的互动。传统课堂中容易忽视的是学生与课程方案的互动,而其实这种互动很关键,因为学生是学习者,是知识的接收者和能力的体验者。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程前、课程中和课程后三个阶段,课前对课程的开设评估、课程了解程度、前期储备知识,课中参与教学思维活动互动,课后对课程的评价等。尤其是学习课程规划时要广泛征求学生意见,不断完善课程规划方案;开设校本课程时更要进行前期问卷调查,征求学生选课意向以决定是否开设此门课程。学校是以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为目标的,学校课程开设也紧紧围绕此目标,因此,学生是有权利知道自己在学校经过三年或六年的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的广泛建议也会促进学校育人目标的不断完善。只有制定了适合学生发展、能激起学生兴趣、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学校课程体系,才能造就真正有力量的课程。管城区的课改成果展评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我们展示了焕发活力的课程样式,很有启示意义。
课程的力量需要好的教育大环境。之所以会出现落后的东西在当代很盛行,是有其现实原因的。中考高考残酷的应试选拔制度,迫使学校、家长包括整个社会都变得很功利,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事,但长此以往绝非教育界的好事。从大处讲关乎国家人才的质量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从小处将关乎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和家庭的幸福和谐。如果全国或区域的教育生态环境不改变,学校就会显得很弱势,课程就会无法彰显其应有的力量,所有的学校层面的课程建设也会夭折。所以,教育改革是个配套工程,需要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如今,高中新的课程标准修订并即将公布,学科核心素养首度被提出,这昭示着以评价改革为主导的高考改革正在启动,一场新的教育变革开始了。但愿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业务部门、我们与会的学校领导、教研员都能先知先觉,在感受到这场变革的同时早做准备,真正去建设有力量的课程,切实提升教育质量。
所获颇丰,郁结不清,寥寥数语,甚为浅陋,但愿能搅起起您脑中的思维的火花和探索的欲望。总之,感受课程的力量,需要我们齐心协力;打造有力量的课程,我在路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