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 匕
《浪淘沙》课堂实录
执教/罗才军 整理/李晶
阝 勹
一、联读古诗,情境导入
师:主持人刚才说了,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预备读——
生(齐读):浪淘沙。
师:六年级的孩子课前肯定已经做过初步的预习,做过预习就知道浪淘沙写的是哪里的。写的是哪里的景色?还有那么多不举手啊,我找个不举手的,声音响亮,站起来。
生:黄河。
师:还不够响亮。
生:黄河(略高)。
师:黄河,重新说一次。
生:黄河(更高)
师:嗯!有点意思了!谁还能说得更响亮,更像它的名字。
生:黄河!你看看,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这就是。很好!黄河你们并不陌生,因为黄河是中国的——
生(齐说):母亲河。
师:对,不可能连娘都不认识,对吧?这样的母亲河,你曾经在电视上看过,你曾经在图片上看过,你曾经可能听人讲过,你甚至有可能亲临了黄河,所以黄河给你的感觉——大概是这样(出示黄河图片),学语文的人,他看着图片的时候脑子里想起来的不只有画面,还有文字。那些词,那些句子,都会在你的脑子里涌现。不着急,再看一个小小的视频。(播放黄河奔流的组合视频)就是这样的黄河,联系着你记忆中的黄河,你看到后和听到后的黄河,请你现在尝试着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描述一下,你心中的黄河。
生:我看到了一个雄伟壮丽的黄河。
师:很好,他用了一个词叫雄伟壮丽。
生:我看到了一个汹涌澎湃的黄河。
师:真会用词,汹涌澎湃的黄河。
生:我看到了一个叫做波涛汹涌的黄河。
生:我看到了一个气势磅礴的黄河。
师:我相信所有的同学都有这样的词汇,所以黄河的景象(板书:景象)我们可以用刚才四个同学的四个词都非常贴切,但只选其中一个。比如说波涛汹涌(板书:波涛汹涌)当然形容黄河的不只有雄伟壮丽,有波涛汹涌,有气势磅礴,也有这样的句子,来,请看大屏幕。比如王之涣在《登鹳雀楼》里形容黄河,预备读——
生(齐读):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师:有点意思,再比如,王维在《使至塞上》,形容黄河,预备读——
生(齐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有黄河吗?
生:长河。
师:很好,长河就是指——
生(齐说):黄河。
师:但凡在古代的诗和文章中,如果说到长河说到大江,都是指我们中国特有的一条江和一条河,比如说这里的长河指的就是——
生(齐说):黄河。
师:比如说古诗文当中的大江,一般指的就是——
生(指名说):长江。
师:你看,词语有温度,他说的长江都让你看到了长江,这是王维在《使至塞上》说的黄河。我们再看,黄河在王之涣《凉州词》当中又是不一样的——
生(齐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师:李白说你们都写了,我不能不写。来,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预备读——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这就是我们的文化瑰宝——黄河。
二、初读古诗,读懂句意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一位,是谁呀?
生(齐说):刘禹锡。
师:对,请大家把课本打开。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感觉读刘禹锡的《浪淘沙》,这一首也写黄河。自由朗读,至少读三遍。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自己读自己的,让我听到书声琅琅。(学生自由大声读)
师:看来预习工作做得很到位,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浪淘沙》?
生: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师:都听见了吗?读得怎么样?
生:可能有点轻。
师:你看,人家说的是气势磅礴,人家真的是波涛汹涌。我看你这里,波澜不惊,但是有一点挺好,第一你敢读,第二你读得正确流利,当然,读诗只是正确流利远远不够。第二个,来。
生: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师:也能听出来正确、流利。两位同学读下来,我知道这个班读古诗还是有点水平的,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而且七个字的古诗,一定是先读几个字啊,再读几个字啊,再读几个字啊,这样读叫有——
生:节奏。
师:对。读得正确流利之外,读得有节奏,当然这还不是我们班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在哪里?来,听听你的。
生: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师:哎哟,我特别喜欢你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同到牵牛织女家,最后三个字一字一字就告诉大家,我读完这三个字,这首诗就——
生:读完了。
师:当然这还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生: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师:听你的朗读。我一边在那里把心抬起来,忽然又……(生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就是你读诗的时候,“九曲黄河”(高亢),我看到黄河啦,“万里沙”(轻柔),“浪淘风簸”(高亢)“自天涯”(轻柔),哇你让我这个心脏啊,不能这么读啊,让你的老师心脏疼。来,一起来读吧。注意,正确流利,这是第一步;有节奏,这是第二步。今天我再加一步,声音要有气势,并且每次的时候请看我的手势,手势不停,你不能停,能不能做到?
生:能。
师:准备,浪淘沙,预备读——
生:浪淘沙——
师:不够。气势不够。浪淘沙,预备起。
生:浪淘沙。
师:可以。(生断了),经不起表扬,浪淘沙,预备起——
生: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
师:唉唉,手势没看到,再来,九曲黄河万里沙,预备起——
生: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跟着手势读)
师:读诗就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得气势恢宏,还要读得有节奏,再加上尾字拖长,这叫做有——
生:韵律。
师:对,这叫读诗。所以诗得这么读,当然诗能够读得这样,还不是最高境界。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读得有节奏,有韵律之外,读着读着你仿佛就成了——
生:作者。
师:对,好像这首诗就是从你嘴里——
生:说出来的。
师:对了,当然要真正的能够读到那个境界,我们还可以走进诗歌里去看一看,这首诗歌不长,语言也很朴素,按照六年级的水平,真可以说是明白如话。现在请你快速默读这首诗歌,赶紧做一些小小的记录,待会用自己的话交流每一句诗的意思,抓紧时间,自言自语,自己动笔,不要每个字都动笔,我们是六年级啊。(师巡视)
师:好,来听听看,一句一句来,第一句你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大概说的是什么样的意思?
生:我读到的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我从这句话的“万里沙”中体会到了黄河里面全是沙子,然后从“九曲”这个词看出了黄河的长,和它的壮观曲折。
师:说是说得准的,但就是太碎,你就把它说成一句话不就完了吗?九曲黄河万里沙,就是什么景象?
生:就是蜿蜒曲折的黄河里全是黄色的沙子。
师:而且这个沙子不是一点点,不是1厘米,而是什么——
生:万里的黄沙,黄河有一万里,沙子就有万里,黄河有千里,沙子就有千里,对不对?你看看人家把“九曲”说成了一个什么词啊?
生:蜿蜒曲折。
师:这就是理解古诗的方式,可以用自己的话去代替,去补充。所以九曲黄河万里沙,就是蜿蜒曲折的……顺着说——
生:就是蜿蜒曲折的黄河里夹带着万里的黄沙。
师:这多好,干脆利落。第二句,你来。
生:我读到的是浪淘风簸自天涯,我从浪淘风簸读到了黄河的——
师:你就连起来说,我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看到了波涛汹涌如飓风掀波来自天涯。
师:嗯。波涛汹涌来自天涯。这就是浪淘风簸自天涯。都是说谁的?
生(齐说):黄河。
师:就这么简单。来,第三句,明白如话,如今直上银河去。
生:我读到如今直上银河去,我就看到了黄河那一望无际,直接通到天边,似乎已经完全到达了那一片璀璨的星河之中,到达了银河之中。
师:你看到的还是黄河,你没看见我。如今直上银河去,是黄河要去的?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解释为——
生:我望着远处的银河,想要去到那里。
师:怎么去呢?
生:随着黄河。
师:不是随,什么词比较准确?
生(齐说):沿着。
师:对呀,我沿着黄河——
生:我沿着黄河想要去到银河。
师:对呀,这就是如今直上银河去。最后一句,同到牵牛织女家。
生:我读到同到牵牛织女家,我仿佛看到了作者沿着黄河来到了牵牛织女的家里。
师:对啊,就这么简单。沿着黄河一直到银河去干嘛去啊?
生:一同来到牵牛织女家。
师:牵牛织女就是你们很熟悉的一个民间故事,他的故事名字叫——
生:牛郎织女。
师:那有什么难的呢?现在自言自语地把这四句诗的意思说一说,你可以用蜿蜒曲折,也可以用其他词,反正用自己的话来代替。好,自言自语说一说。
(学生练习自己说意思)
师:能不能说?
生:能。
师:当然能。如果不能,你刚才听了也应该能,做一些小小的笔记就可以。浪淘沙很容易理解,在你们的朗读当中,我也能够感受得到,当然这样的好诗不仅要会读、会理解,还要把它记在心里,对吧?《浪淘沙》能不能读?
生:能。
师:来,一起读《浪淘沙》,唐,刘禹锡,预备读——
(生齐读)
师:看着大屏幕能不能读?
生:浪淘沙——
师:你把诗读得越来越好,真了不起,看到没有,他能读,你能不能读?
生:能。(生读)
师:这首诗跟原诗相比,省略了什么?
生:一些字词。
师:省略了一些字词?这是幼儿园水平。
生:重点字词。
师:重点字词,这是二年级水平。省略的都是什么?
生:名词。
师:名词。再往下说。省略的这些名词是指诗歌当中的什么?
生:事物。
师:比事物更准确。什么?
生:景物。
师:对啊,省略的景物谁能读?
(大屏幕略去景物,生读)
师:这些字都认识吗?
(出示刘禹锡手书)
生:大部分都认识。
师:不认识怎么读出来?
生:因为它是刘禹锡写的,而且九曲黄河、浪……有一些字认识,所以我能够读出来。
师:学习完这首诗后,我就是不认识也能读出来,因为我已经把这首诗——
生:背出来了。
师:真的?你们都做到了?请坐,那考考你们,预备读——
(生齐背诵)
师:你们这么好的班级应该学过书法,知道这是什么字体啊?
生:草书。
师:你觉得浪淘沙用草书合适吗?
生:不合适。
师:怎么不合适?
生:他表现不出来黄河的汹涌澎湃。
师:那请问用什么字体可以表现?
生:狂草。(众人笑)
师:你让我很尴尬,但是我不得不服。还真是用狂草可能更好,这个还不够狂,想不想看更狂的,请看大屏幕。来一起读,更狂的哦,只能看大屏幕,预备读——
(生齐读)
三、精读古诗,读懂内涵
师:不愧是是六二班,六二班浪淘沙读得有节奏、有韵律,又是正确流利、铿锵有力。六二班,浪淘沙学得也是每句意思都明白,而且能够熟记在心。于是我们想问问刘禹锡,六二班《浪淘沙》学到这里怎么样呢?(课件出示刘禹锡)刘禹锡说——
生(指名读):你不懂我我不怪你,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师:言下之意是我们读懂了吗?
生:没有。
师:按理说读懂了呀,读得也是那么漂亮的,意思也是明白的,人人都说过了啊,背也背在心里了,还能不懂?看看刘禹锡出了什么套路考我们。刘禹锡说,你们好像听懂了,味道也有了,比如说我的第一二行你们读起来那就不一样。来,九曲黄河,读——
(生齐读一二行)
师:但是刘禹锡出的考题可不是这个,你看,王维也写了,王之涣也写了,李白也写黄河,我也写黄河。写黄河的时候都能感受到黄河是那样的气势磅礴,汹涌澎湃,波涛汹涌。请问我们写的时候到底有什么秘密在里面?快速地判断,比如刚才这四句诗都出现过,你发现什么共同的特点,才使得黄河的景象一读都是那样的波涛汹涌。琢磨琢磨,你来。
生:就是由上到下,那个黄河像是从云端倾泻出来的。
师:你的意思是这四句诗当中给人感觉黄河从来不是地上来的,从哪里来的?
生:天上。
师:他说你要把黄河写成气势宏伟、波涛汹涌,你就不能让他从地上来,你得让他从天上来,李白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他的第一大发现,但是三年级水平,听听你的。
生:这些都写出了黄河的长。
师:嗯,黄河很长,是吧?这是他感受到的第二点,就是能够写出长来。第三个,谁来?仔细看啊,不要只会正襟危坐,让你的脑子动起来。来,这男孩,为什么能让我们感受到气势磅礴?
生:因为这四首诗都是在唐代写的。
师:我听了你这个话,无语凝噎。
生:就是这四首诗写得很夸张。
师:你看,人家发现有夸张。请你举个例子。
生:呃,就比如说,九曲黄河万里沙就是万里沙,一般人来说是看不到那么远的,但是诗人却把它写出来万里沙。
师:嗯,所以有适度的夸张。这是他的第三个发现。适度的夸张可以使诗气势磅礴。第四个。
生:还有,我在诗中发现一些动词,就比如说李白写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我从奔流两个字看出了这个黄河气势澎湃。
师:嗯,用词上很澎湃,观察还不够到位。来,你的发现。
生:他们都是用拟人的手法。
师:啊?哪里有拟人。
生:浪淘风簸自天涯。
师:这叫拟人啊,是你想拟人哦。来,说说你的吧。
生:他们有些词都写出了黄河的急。
师:黄河的急,对吧,这是黄河的样子,但是观察还不够仔细,请你看看写到黄河的时候,作者同时写到了什么?
生:写到了旁边的一些景物。
师:比如第一句当中有什么?
生:大漠。
师:嗯,大漠是什么?
生:沙漠。
师:什么样的沙漠?
生1:很荒凉的沙漠。
生2:荒无人烟。
生3:一望无际。
师:对了。一望无际、荒无人烟的大漠,还有呢?
生:还有,第二句中有万仞山。
师:除了万仞山还有什么?
生:一片孤城。
师:一片孤城,前面说了什么?
生:白云。
师:你看,白云,还有什么?
生:还有天、大海。
师:第四句有什么?
生:第四句有天涯。
师:对了,你看写到黄河的时候要写得气势澎湃,必须在黄河写到的时候同时写到它旁边的景物,这些景物都不是一般的景物,都是什么样的景物?
生:都是很大的。
师:都是很大的,比如说天,比如说海,比如说万仞山,对吧?说到这里啊,我们发现写到黄河景物的时候,其实要把黄河写得气势澎湃,必须有其他的景物来做——
生1:映衬。
生2:衬托。
师:映衬、衬托都可以。反正是这个意思,啊,所以以后写到景物要写得它气势磅礴,得有其他的景物来做衬托,得用适度的夸张,得把它的样子它的急写出来,就叫奔流到海不复回。来。一起来读读这四句,带上你们的理解和感受。王维,预备读——
生(齐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师:王之涣。
生(齐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师:李白。
生: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师:刘禹锡。
生(齐读):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师:不仅如此,在写到这四句诗的时候,作者用到一些数字,这些数字很有玄机。比如说你看到数字——看到什么数字?
生:万。
师:对,比如说再看到什么数字?
生:我还看到了九。
师:对,这些数字都是数字当中的什么?
生:最大的。
师:对了,能用到最大的事情,请问:九曲黄河真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数出来的吗?
生:不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数出来的,而是诗人为了表达黄河的蜿蜒曲折,用“九曲”来做一个比喻。
师:嗯,这样的数字在诗词当中有一个特殊的称呼,他叫什么?
生:虚指。
师:你看,有文化的人。这个数字也不能是小数,得有大数才能把黄河的感觉写出来。你看,原来黄河能够这样的汹涌澎湃,是这样写出来的。好,我们再来看一看刘禹锡,我们读懂了没有啊?刘禹锡说什么?
生:你不懂我,我不怪你。你若懂我,该有多好。
师:读懂了没?
生(齐说):没有。
师:刘禹锡,你到底想给我们出什么样的考题,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你前两句的宏伟壮阔了。你看,他是这么说的,他说仔细揣摩诗歌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有什么不同,把关键词快速圈起来。有想法的就举手示意。确实有点难度,来,先听你的。
生:前两句写得汹涌澎拜,给人的感觉是很宏大,然后后面两句可能就有一些浪漫主义在里面。
师:哟,厉害了,他说前两句诗歌气势宏大,后两句的诗歌比较温婉浪漫,对不对?这是很厉害的男孩,很有情趣的男孩,才能想的出这样的词汇,才能有这样的感受,前两句是气势宏伟,后两句是温婉浪漫。来,第二个。
生:我觉得前两句他写的是景物,后两句他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思想,他对那个牵牛织女,就是对天上的向往。
师:哎呦,你看,厉害了,他说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抒发自己的什么?
生:情感。
师:所以这两句放在一起,你看前两句和后两句,那在语言上说——
生:借景抒情。
师:借景抒情,情景——
生:交融。
师:(板书:语言 情景交融)好嘞。厉害了,这是第二个论断。还有第三个呢,前两句和后两句有什么区别?
生:前两句讲的是黄河的雄伟壮丽,后两句讲的是黄河的长。
师:你从哪里看到黄河的长?
生:如今直上银河去。
师:哟,说明它很长是吧?你这个很不错啊,也准确。来听听看,还有说法吗?
生:我觉得前面一个他就是特别有气势啊,后面一个就比较得温婉。
师:好,跟第一个人差不多。好,现在我们明白了啊,我们六二班读这首诗,读浪淘沙,你会发现他的语言前两句气势(引读)——(恢弘),后两句温婉——(浪漫),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抒——(情)。所以这个诗歌前两句和后两句加起来,我们说诗歌的语言真可以说是——(情景交融)。六二班读诗,读着读着读到了情景交融,读到了语言的情景交融是不是读懂了呢?问问谁?
生:刘禹锡。
师:刘禹锡说什么?
生:你们还没读懂我。
师:基本上有气无力地说,你还没懂我。为什么没读懂?因为有句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诗歌你表面上看的是景象,其实他在表达自己的什么?
生:情感。
师:(板书:情感)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怎么叫读懂了呢?所以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段落,快速地重组,自己读。读完后跟我们再来说一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