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48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向往平淡——一个新时期教师的宣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 10: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向往平淡——一个新时期教师的宣言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 教师,便是这样一份平凡而谦逊的职业。的确,选择了教师的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意味着无止境的付出和牺牲,意味着放弃荣华富贵和高官厚禄,意味着蜡烛般的毁灭和粉笔般的磨损。

看看太仓日新月异的变化吧,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经商、大款、股票、汽车,日益膨胀的高消费……就像是一只只诱惑的手,拉扯人们易动的心。身边的年轻朋友,崇尚前卫的生活,酒吧DISCO是他们热衷的场所,薪水高低,是他们选择职业的标准。再看看我们教师吧:单调而又平淡的生活,备课、上课就是我们每天重复着的事业。没有锦衣玉食的奢华,没有放纵玩乐的浮躁。有的只是一份执着与坚持,一份平和与淡薄。

那,我们为什么要付出与牺牲?我们为什么选择平淡?为什么拒绝浮华呢?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竟是经过150多次申请、六年的努力才实现当教师的夙愿;桂林市特级教师唐碧珠身患重病不离岗,一头栽倒在讲台上就再也没有醒来;一位姓何的中学教师在痛失爱子的第二天就走进了课堂,面对学生,她那红肿的双眼硬是努力地绽放着微笑……他们本可以享受生活,追逐名利的。可他们却这样默默地、毫无怨言地辛勤耕耘着,坚守着三尺讲台,坚守着自己的梦。

想起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是啊,也许就是爱吧。是对这份职业的热爱,让我们甘于平淡;是对学生的热爱,让我们拒绝浮华。

我们享受,享受这平淡却不平凡的生活,望着一张张童稚的笑脸,听着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感受着心与心碰撞时的那份快乐,这便是我们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我们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温柔有力的抚摸,一次意味深长的谈话,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就可以在我们的学生心中种下一种永不忘怀的感激,就可以给我们的学生带来不断奋进向上的动力,就可以给我们的学生带来足够的自信与勇气……这样的理由,还不够吗?

一样流逝的青春,可以用来虚掷,也可以用来奉献。还记得,在我们艺术幼儿园创建的日日夜夜中,我们的领导班子首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放弃了所有的双休日,一心扑在工作上。事无巨细地安排好工作;深谋远虑的规划好幼儿园的发展蓝图。我们的全体教师则发挥了团队精神,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有的忍着身体的不适,每天在班级中如陀螺般忙碌的工作;有的放弃双休日的清闲,一头扎到环境创设的工作中埋头苦干;有的没时间带自己年幼的孩子,披星戴月的在幼儿园中度过十一个小时、十二个小时的时间。

我们虽然平淡,却不贫乏。我们淡薄名利浮华,却不固步自封。知识在迅速更新,观念在激烈碰撞。学生们需要我们用肥沃的土壤去培育。于是,课余时的充电族里有了我们的身影。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们努力地丰富着自己的内涵。在我们艺术幼儿园有14 名教师达到了本科学历,有16名教师达到了各类乐器考级的五、六、七、八、九级的证书。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火热的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博的天空/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着希望……”

时代在变,生活在变,可是,教师职业需要的奉献精神没有变,教师职业所体现的博爱情怀没有变。我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塑造新时代教师的形象,这种形象不是一种类似饰品的华丽色彩,也不是一种溢于言表的词语堆砌的赞美,而是平淡中透出的从容,平淡中蕴涵的睿智,平淡中饱藏的坚定。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岗位。然而,我要在脑海中采撷如花的词汇,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奥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大声喊出我们的宣言——我们,甘于平淡、乐于平淡、向往平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5-3 07: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向往平淡——一个新时期教师的宣言

向往平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5-3 07: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向往平淡——一个新时期教师的宣言

有点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9:2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